编者语:两会期间,电网系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都力荐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智能电网,被多省市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IBM、惠普、思科、A BB及西门子等都希望争享智能电网大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纷纷组建公共事业部门。
从去年初开始,做电力行业系统集成方案的张峰就变得异常忙碌,南方电网升级改造带来的信息化机会,一改这个行业几年来不温不火的局面。张峰每周穿梭在珠三角各大电力公司,除了应接不暇的招投标,各种技术研讨会,典型样板参观活动也层出不穷。接到记者电话时,正赶往珠海电力,称有个200万标的单子要去谈。
张峰只是这条电力信息化食物链的底层,半年前,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门副总裁布拉德·盖蒙斯来到北京,帮IBM争取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方面的订单,这个现年50岁的跨国公司高管对中国这块市场磨拳擦掌,两天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放言,从现在至2014年期间,IBM能源及公共事业部门在中国的营收预计将增加4亿美元。IBM股价当日随即大涨。
IBM、惠普、思科、A BB及西门子等都希望争得智能电网大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纷纷组建公共事业部门。思科联合25家厂商建立智能电网生态系统;而就在上周,IB M在北京推出了它的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
奥巴马去年初把并不新鲜的“智能电网”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个词汇就成为全球热门词汇,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计划”;两会期间,电网系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智能电网应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了主旋律。同时发展智能电网被多省市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政府区区110亿美元投入相比,计划中上万亿元的投资,所有欲来掘金的跨国公司,都坦承“中国机会惊人”,而智能电网大蛋糕切分难题,已然摆在了各利益相关方的面前。
今年成智能电网“元年”
两会期间,电网系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都力荐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智能电网,被多省市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有媒体报道称,智能电网升级国家战略10月定论,继美国之后,我国有望成为第二个将智能电网升级国家战略的国家。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提升,中国目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力消费国,2008年的总用电量较2002年增长一倍,达到3.4万亿度。然而按照单位G D P的用电量来衡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算,中国的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8倍。IBM预计,未来4年内,中国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至少将达到4亿美元。
根据与电网专业人士的探讨,国网对智能电网相关信息化的投资正在进入高潮,2010年将成为智能电网信息化投资的第一个“大年”。其中IT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美国电机工程师协会组织在智能电网讨论时,就邀请了思科、英特尔等IT公司参与其中,而美国能源部智能电网顾问组的主席就是IB M公司董事长彭明盛。即使根据保守估计,与智能电网相关的信息化投资总规模也将达到数十亿元,其持续过程将是长期的,许多IT企业都将从中获益,相关的概念股已在资本市场经历几轮爆炒。
有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通过使用智能电网可减少10亿余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2008年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十分之一。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未来智能电网投资的六大领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电网调度,相关细分领域产品都将受益。长城证券表示,用电端智能化升级已经启动,国网2009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智能电表统一招标,智能电网第一批试点结束,即将启动第二批试点。
跨国公司觊觎电网升级大餐
但竞争也将异常激烈。去年末,西门子、A BB全球负责人就频繁拜访南方电网。全球众多的企业都希望从中国两大国有输电企业———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手中拿到订单。与美国政府为智能电网投入区区110亿美元相比,中国在电网升级中计划万亿元的投资,令所有欲来掘金的跨国公司都叹为观止。
IBM、惠普、思科、A BB及西门子等都希望争享智能电网大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纷纷组建公共事业部门。思科联合25家厂商建立智能电网生态系统,IBM上周在北京推出了它的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智能电网包括对电网的计算机化的电流监测,能够让公用事业行业自动地管理电力使用,所以A BB正加速开发电厂及输电线管理系统。而常年向国家电网属下研究部门供应电脑设备的惠普则希望利用这些关系,获得智能电表订单,帮助消费者检测不同时段的用电量和调整用电习惯。
英特尔投资正在积极介入智能电网,就是把IT技术应用在能源传输上。“智能电网、智能电表不仅仅属于制造行业,其中使用的软件、芯片、硬件与IT密切相关。IT技术提高了电网的效率,这种企业既能满足英特尔投资的财务回报,又在战略上跟英特尔公司相匹配,是完美的结合。”英特尔投资负责人介绍。
中外企业的圈地大战也日益激烈,一些国外的分析机构认为,中国企业也有参与智能电网市场竞争的雄心,不过由于门槛比较高目前在这个领域里,西方公司输给本土竞争对手的可能性还相对较低。但更多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的中国企业并不这么认为,“外资企业在华主要以推产品为主,而不少方案是需要定制的,尽管匆匆组建公共事业部门,但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