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工业40?专家学者为成都带来“条条干货”

admin 60 2024-11-28 编辑

如何理解工业40?专家学者为成都带来“条条干货”

“深刻理解‘工业4.0’,这张图上,应该包括三个‘环’,但现在国内的大多数目光,只集中在了智能生产和产品本身技术含量这一个‘环’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一上台,就抛出了一个“三环概念”,刚启动“主题演讲”程序的会场,注意力瞬时向台上的李少远高度集中。11月16日,2017中国(成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国际论坛暨科技成果校企“每月一对接”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在蓉举行——李少远的“三环概念”带来的启发,就是该活动想要取得的效果之一。

本次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都市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主办,以“协同创新,智创未来”为主题,重点围绕协同创新要素供给、机制建设、产业体系培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开展主题报告、政策解析、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科技成果展示、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产业规划咨询、招商引资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参会者300余人。

主办方介绍,取经专家智慧、借鉴先进经验,为成都的智能制造集思广益,是举办此次活动想要达成的重点效果之一,为此,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西南交通大学、斯坦福天府研究院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从现场来看,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确实为成都带来了“条条干货”。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带来了“工业4.0”的“三环概念”。“除了大家都关注的一个‘环’,还有两个,是‘产学研无缝连接’和智能化基础上的‘售后服务’。”李少远说,尤其是“售后服务”,很容易被忽视,他以中国造船业与韩国造船业在造船技术上相差不大,但中国在市场占有率上比不上韩国作为对比案例,“生产厂商比用户还要更早知道设备运行情况,以做出预防,提供相应服务,是‘智能制造’中的重要竞争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会前特别修改了自己的报告内容——将报告从《我国机器人发展态势与特点》修改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所做报告的范围从“我国”扩展到“全球”,并增加了“现状”板块。宋晓刚说,这是为了让成都的机器人产业通过他提供的官方数据及分析,更好地在“看清现状”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在专题报告中,宋晓刚以精确的统计数据展现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及销售态势。他分析,即便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排行第一,但工业机器人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此基础上,宋晓刚特别提醒成都相关企业有一片蓝海正在眼前:“服务型机器人是今后的一个巨大产业,一旦成熟,市场比工业机器人大非常多。现在,服务型机器人正处在产业化的前夕。”

斯坦福天府研究院CEO黄砚农则现场剖析了“技术专家”类型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在“思维”与“资源”上的痛点,也介绍了该研究院为解决这些痛点正在做的一些努力:斯坦福天府研究院正在通过系统性创新孵化,帮助科研技术专家完成身份角色的转变,并借助研究院全球化的资源渠道,以及相关投融资、政府政策支持,达成技术转化,加速这些“技术专家”创业者迈向成功的步伐。

当天的活动上,还举行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成都服务站”揭牌仪式,“成都先进制造协同创新联合体”成立仪式。西南交通大学与新尚集团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斯坦福天府研究院与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就未来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各产业链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进行签约。

与论坛同期还举办了区域协同创新科技交流会,省内相关地(市)州科技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成都市部分高校院所科研院负责人、成都市科技局及部分下属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等共50余人参加交流。

同期还开展了“先进制造高端咨询及招商引资交流考察”活动,举行了西南交通大学科技成果校企“每月一对接”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展出了“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等42项西南交通大学推荐的科技创新成果。

如何理解工业40?专家学者为成都带来“条条干货”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赛迪数据 2019-2021年中国工业控制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