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过千亿 看光传感器五年的计划

admin 56 2024-08-26 编辑

市场过千亿 看光传感器五年的计划

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在工业领域,以军事、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电网等重点行业的应用需求为指引,开展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仿生传感器技术、柔性化设计技术等光传感器先进技术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已经逐步市场化。

其中,光传感器件在汽车、工业、医疗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成为智能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近几年来智能手机、智能照明、数码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得光传感器件技术不断提升。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并组织骨干企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行业专家等共同编制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路线图对光传感器产品发展现状与规划进行了详尽描述。从该路线图不难看出,光传感器件对下游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制造等应用市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全球光传感器市场1836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6年,全球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370亿元。近年来,在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电网、石油石化、新能源等下游应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光传感器市场快速成长,成为拉动全球光传感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2016年,中国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778亿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57%。预计到2022年,全球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成长至1836亿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5%,中国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成长至1180亿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7%。尽管未来中国光传感器市场的增速依然可观,但由于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水平较低,本土企业实力弱小,因此要想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难度依然很大。

在红外传感器领域,已有数家初具规模的生产企业,部分产品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但在高端技术方面仍处于爬坡阶段。在光纤传感器领域,由于国内几大光纤光缆大厂的投入,技术水平呈较快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光纤传感器的种类仍然较少,企业销售额也大多在几千万到一亿元的范围内,而且企业销售额中很多是含有光纤传感器监测方案设计的费用,真实的光纤传感器业务收入更低,国内大部分市场仍为国外企业占据。

在市场份额最高的图像传感器领域,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在200万像素以下的图像传感器国内市场中能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手机摄像头的核心———高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几乎看不到中国厂商的身影。

目前,全球手机用高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主要被日本索尼、美国豪威科技、韩国三星等少数厂商占据。不过,2016年,由中信资本、清芯华创和金石投资组成的财团收购了美国豪威科技,此次收购对我国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等产品情况比较类似,国内从事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很少,国内市场被国外进口产品瓜分殆尽。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光传感器行业的现状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市场份额低,与我国蓬勃发展的光传感器市场极不相衬。国外对开发和利用传感器技术相当重视,日本工商界人士甚至声称“支配可传感器技术就能够支配新时代”。我国传感器的研发工作开始晚于外国,加之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等限制,致使技术落后,发展缓慢。据国内专家评估,我国传感器的技术与欧、美等相比,在科研开发上要落后10年,在生产技术上落后15年。光传感器作为传感器行业的主要分支之一,与整个传感器行业的情况基本一致。

目前欧美日企业靠高端产品维持市场优势,国内企业以中低端产品开展价格竞争。形成国内外技术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外高度重视功能材料的研究;第二,国外高度重视制造工艺的持续改进。国内外各国发展技术的途径也不同,通常以美国为代表的为先军工后民用、先提高后普及,走自主研发的路子;以日本为代表的侧重实用化和商业化,先普及后提高,走从引进、消化、仿制到自行改进设计创新的路子;而我国也是先军工后民用、先提高后普及,但受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的限制,自主创新还任重道远。

多因素掣肘行业发展

在光传感器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近五年来,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光电传感器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数量激增,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显著加快,是同期传统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增速的3~4倍,而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缺乏,专利数量有限,发明专利的实质性特点不突出。国内企业欲发展壮大,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光传感器行业涉及光学、光电子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甚至计算机网络等多门学科,需要上中下游产业链互相衔接,更要保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举,因此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光传感器中小企业面临不公平的经济政策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来制定的,而不是根的竞争地位。国家银行的呆账准备金、资本结构优化扶持金、新增贷款和新增上市额度等优惠政策几乎全对大企业倾斜。另外,中小企业还负担着各种税收构成以外名目繁多的收费,政府资助申请条件高,民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风投,政策性资助难以落实。

我国光传感器行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路线图》提出,行业需以“应用倒逼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国内外专家综合研究表明,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为: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等,为了实现上述发展趋势,光传感器企业必须根据应用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基于“应用拉动创新”的模式,着眼于产品的发明或改良、新材料的发现、生产方式的革新即新工艺的实施等,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跟踪国际技术潮流,与相关大规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合作;其次要与国外先进传感器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转让、OEM、合作经营、合资等多种方式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次利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开发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和约束研发人员;最后要引进先进研发工具,为研发可靠性提供保障。

以“高端产品的开发和品质提升”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众所周知,国内传感器行业与国际著名传感器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实验样品与批量生产存在差异,基础工艺与理论研究滞后,工艺装备、工装夹具相对落后,外观与包装等细节上差距。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占据中低端光传感器领域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在高端光传感器领域的市场份额主要被欧美、日本及台湾地区的企业所占据,未来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领先企业将凭借着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以“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升级”作为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当今中国传感器行业,传感器价格已到了“锱铢必较,分毛必争”的阶段,企业要有效益,不得不更加重视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切实转变观念,强力执行目标,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工作效力,严格控制成本,建立企业标准,健全考核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光电企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持续稳定的发展。

以“扩大国际合作,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国际化是传感器行业发展的趋势,传感器企业要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迈出国门,扩大国际合作,历经国际市场的洗礼,才能最终占领国际市场。首先是国际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其次传感器必须经过国际相关认证,才能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再次是国际营销道路建设,最后把品质保证及顾客需求放在首位,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到2022年,我国光传感器行业本土品牌的销售规模总额得到大幅度提高,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产品门类基本齐全,产品性能和档次接近同时期国际先进企业水平,尖端产品能满足我国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要求。围绕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红外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领域,推进大公司战略,到2022年,培养1~2家红外传感器或光纤传感器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产品技术性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本土企业。围绕移动智能终端用图像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面部识别红外传感器、光电心率传感器等市场需求量巨大的微型光传感器类别,通过引进吸收的方式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加快民族品牌的培养。争取到2020年,有1~2家中国民族品牌在政策扶持、管理落实的条件下,培育光传感器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清除不利于创新的管理障碍,改善创新企业的启动与发展的管理框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强基工程、集成电路发展基金等国家级产业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加速急需发展的光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市场过千亿 看光传感器五年的计划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首个成渝工业大秀开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