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深度调整 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admin 95 2024-10-04 编辑

机器人产业深度调整 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已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8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

自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放缓,打破自2016年以来维持的高速增长态势。来自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增长率仅5.9%,远低于2017年的30.2%。

全球增速依旧可观

机器人产业整体增速缘何放缓?辛国斌认为,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涉及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和电子等主要应用行业发展低迷等因素。

“尽管全球机器人产量增速明显趋缓,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个位数增长,但从长远看,机器人产业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辛国斌说。

在其看来,今年全球机器人产业总体仍将保持可观的增速,柔性制造需求、人口红利衰竭、新型市场涌现、创新技术发展等都会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而毕马威2019年的调查也表明,机器人仍被认为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影响最大和最具长期价值的技术之一。

“在提质增效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积极信号。从机器人种类来看,工业、服务、特种三类机器人开始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在市场总量中占比最大,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需求增长明显,增速高于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也在不断扩大。”辛国斌指出。

在实体市场中,产业回暖已有征兆。一位机器人上游传动设备零件提供商对记者表示,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初,订单数量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但自6月开始订单数量已有回升。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向春天过渡。”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坦言, “中国本土的机器人产品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是有一个相互的变化,中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产品销量在增长,而国际品牌的销量在衰减。”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43555台,同比增长16.2%,外资机器人在华销售91908台,同比下降10.98%,自主品牌机器人在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中的占有率为32.2%,比2017年提升5.5个百分点。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另据中国工业报记者在现场观察,世界机器人展览会上人头攒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争相亮相,ABB、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优傲、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悉数带来最新研发成果及应用产品。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出的首款出口日本的国产协作性AMR(自主移动机器人)——“BeeRobot(小贝)”,以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展示的用于应急救援的智能四足 “机器狗”颇为引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到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将突破70亿美元。

向劳动密集领域延伸

伴随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突破,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展。

“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机遇。”辛国斌说, “5G通讯技术、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完整性及吞吐量,极大地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提升机器人应用潜力,推动机器人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利用5G技术,已能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基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不同地区医院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盒马鲜生推出机器人餐厅2.0版,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对每一道菜的每一个加工环节的监控,可自动完成机器人送餐、收餐;京东启用机器人智能配送站,站内采用京东3.5代配送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行驶、智能避障避堵、红绿灯识别、人脸识别取货等能力。

“继汽车和电子等行业之后,五金、卫浴、建材、家具、铸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大量引进机器人,有效改进了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辛国斌说。

对此,曲道奎也表示,机器人已经不是过去传统机械电子设备的概念,由于新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当代机器人已经被赋能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感知系统等一体的高技术。

“机器人的成长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机器人在向其他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希望。”曲道奎预测。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布局各类型机器人,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正在成为企业常态。

“2019年,以教育型机器人为基底的越疆科技,开始更多地向工业机器人转型。”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推广负责人马庆章如是透露,“公司目前正专注于全感知人机协作智能机械臂的研发。”

专注研发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胡婷也表示,企业将会拓展新的领域,接下来将会向冶金,卫浴等行业发展。

机器人产业深度调整 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机器人产业下一步:警惕过热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