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装备来装备中国,“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历史性命题,这期间国家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助推该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季节。拥有良好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的济南,在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到来之际,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为振兴济南
工业注入活力。
昨天,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济南二机床集团联合主办的“伺服压力机和汽车冲压自动化及高效重切削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重大装备办司长李冶就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作专题演讲。据悉,去年我国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分别被称为“6号文件”和“8号文件”,这是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中的重要内容。
李冶介绍说,把这两个文件汇总一下不难看出,国家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持装备制造业产品的使用,二是支持产品的研发、制造,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在支持使用方面,如提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对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优先予以安排;国家通过有关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或采取加速设备折旧等方式给予支持”等。在支持产品制造方面,如提出“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重点发展的装备而必须进口的部分关键配件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退,进口增值税先征后退,同时取消相应整机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等。在加强政府管理方面,如提出“限制盲目、重复引进。定期调整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限制进口国内已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关键技术;禁止或限制进口高消耗、高污染和已被淘汰的落后装备和技术”等。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形成以机床、锅炉及电站设备、专用机械、通用机械、
环保设备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生产体系,成为全市
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形成重汽、二机床、柴油机股份、锅炉集团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骨干企业。
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优,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数控机床、压力机、试验机、重型汽车、循环流化床锅炉、柴油机、鼓风机、电机、气动元件等企业均为国内行业排头兵,规模经济带动作用显著。但同时,我市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产业分散,相互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规模经济优势尚未真正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所蕴含的巨大集群效应还未能得以充分发挥;除重汽、二机床等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比较短,去年市经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市装备制造业生产整机产品的企业占到80%,但市内协作配套企业仅占10%左右,而且以铸造、锻压件企业为主,其他协作配套企业绝大多数在省外,产品配套数量大、配套产值高,如机床制造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伺服机构、主轴及轴承、滚珠丝杠及导轨、
传感器、主轴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均在外地。一方面主机厂快速发展急需配套协作厂,另一方面一大批中小企业因没有形成“专、精、特、新”的加工配套能力而到处“找米下锅”。“只见龙头,不见龙尾”,使产品优势不能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
面对已经到来的黄金季节,如何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基点,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形成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使其成为我市
工业支柱产业,使济南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我们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