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后的深发展将可补充核心资本并发行次级债,但值股改微妙时期,增资能否获批尚未明朗
9月28日下午,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对深圳发展银行(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1,下称深发展)而言,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议在此签署。通用电气集团(General Electric Co.下称GE集团或GE)将出资1亿美元,入股深发展。
这是自2004年末新桥(Newbridge Asia AIV III,L.P.)正式入主以来,深发展引进的又一家外资战略股东。与前次不同,此番深发展系以定向增发形式引进GE集团;若获批准,GE将在增资扩股后的深发展占有约7.3%的股份,成为仅次于新桥的第二大股东。
GE以1亿美元、按每股5.2466元的价格购进深发展股份,较之当初新桥入股价3.55元/股,已是高出了47.8%;既远高于目前外资参股国内银行的均价,也比目前深发展每股净资产价格2.51元溢价2倍。
GE此次注资后,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略高于4%。公司一位高层向《财经》记者透露,下一步将快速启动发行次级债,令资本充足率达到6%;“再下一步,我们可采取发行可转债、引进中资股东等方式进一步充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标准——时间不会太久。”
另悉,GE进入深发展后,双方还将在金融零售领域合作。GE将以旗下财务公司协助深发展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并改造其零售网络系统。
私幕先行
“采取定向募集补充核心资本,并非一时之举或不得已而为之,而是最佳方案。”深发展一位高层对记者说。
2004年新桥入股之前,因依据监管部门的要求重新测算,深发展资本充足率骤降至2.3%,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2.32%。今年8月间,深发展拿出一份较为体面的半年报,在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不良贷款明显收小的情况下,其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仅分别提升至3.14%和3.15%。增资,是新桥入主深发展以来的重要使命。私募、配股和发行次级债,一度是新桥管理团队同步考虑的增资方案。
今年5月,深发展一位董事曾告诉《财经》,配股、私募都是深发展着意考虑的增资方式(参见《财经》2005年第11期“深发展增资举步维艰”)。时至6月,国内证券市场启动股改进程,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在事实上告停。由此,私募成为深发展引资之首选。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初新桥真正接手深发展时,定向募集即有动作。当时,GE主动与深发展接触沟通,希望获得部分股份,并在此后数月内对银行展开详尽的尽职调查,深发展高层普遍受到访问和调查。但一切动作均秘而不宣,外界鲜有所闻。
青睐深发展的国际战略投资者,非仅GE一家。知情人称,先后参与谈判的外资约有三四家。他们看好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桥接手后,与新的境外投资者将有更多共同语言。
知情人表示,数种增资方案中,私募先行一步,原因很简单——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未达4%,发行次级债遂不可行;相较于配股,定向募集不仅形式简单,成本也低。
选择GE
接近深发展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境外投资者以私募形式入股深发展,在价格上并无谈判余地;深发展对所有意向投资者一律统一定价,均按配股发行定价标准来制订私募价格,即定向募集协议签署前20个交易日内,深发展A股均价的85%。
因此,选择私募对象,出价并不是关键;实力、声誉与所擅业务,才是深发展着重考虑的重点。深发展最终选择GE,主要看中了两点。
其一,GE集团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2004年销售额高达1524亿美元;且其在金融领域的实力不可小觑,2000年到2004年间,金融业务收入占据集团总收入的40%以上;
其二,在消费金融领域,GE集团旗下拥有的专业金融公司GE金融公司(GE Capital Co.)是世界上最好的专业消费金融机构之一。深发展在零售业务方面与之合作,既可获得诸多成熟技术支持,又可弥补自身在零售业务方面的不足。
目前,深发展对公业务规模尚可,零售业务则相对薄弱。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Frank N.Newman)9月间接受《财经》采访时说:“深发展对零售业务寄予厚望,我们认为按揭市场、信用卡业市场的空间巨大,我们对此欲有作为。”
另一方面,对GE而言,早在2004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新政之年”,其高层就曾悄然拜访四大银行,欲求合作。GE高层曾表示,公司在中国投资有多个方面,惟金融领域尚待开发。
据悉,GE在对深发展做详尽调查后,对新管理层的表现以及银行未来的发展潜力颇具信心。深发展今年以来日益向好的业绩,也是吸引GE高价入股的一个因素。
达标4%
此番定向募集1亿美元,对时下深发展最直接的效应是什么?
“增资1亿美元后,公司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略高于4%,符合监管部门对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即可迅速启动次级债发行,令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6%。”接近深发展高层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
去年6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以公募形式发行次级债,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以私募形式发行次级债,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由此可见,一旦GE入资深发展获得批准,后者即已获得私募发行次级债的资格。
另按有关规定,发行次级债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但其数量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由此,在核心资本充足率为略高于4%的现状下,深发展下一步通过发行次级债,当可使自身资本充足率达到6%以上。
“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市场上投资工具太少,银行利息也太低,所以次级债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深发展一位人士说。
在之前接受《财经》采访时,深发展董事长纽曼也曾表示:“我们有几个方法来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首先,核心资本会随着利润增长而增长,每新增2亿元核心资本,我们就可以发行1亿元次级债;如果在拨备方面达到100%的覆盖,则多余的拨备就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同时我们还可能以其他金融工具融资,来弥补附属资本的缺口。”
据《财经》了解,深发展新管理层在发行次级债之外的“其他金融工具”,很可能是发行可转债,以及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由于此次向GE私募后,深发展总股本将达到21亿股左右,新桥所持股权比例将稀释至16.6%,GE所占股份约7.3%,两家外资股东合计占股约24%,接近外资入股国内金融机构最高不得超过25%的上限。若由此推断,则深发展下一步引进的,很可能是国内投资人。
“我们的引资计划将可迅速推进,在银监会规定的期限2007年元旦之前,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肯定能达标。”深发展一位人士极为保守地对《财经》说。
股改悬疑
如今,国内证券市场正全力推进全流通改革,监管部门曾有指导性意见——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不得进行融资。而深发展至今尚无报出股改方案,在此情形下,向GE作定向募集,能否通过监管部门审批?
对此,深发展一位人士表示,证监会对深发展引资GE颇感突然。相形之下,银监会对深发展私募的审批也许要容易得多。纽曼曾告诉记者:“银监会对我们定向募集的整体想法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这是目前阶段一个比较现实的做法。”
就目前深发展的情势而言,欲快速补充资本金,除了定向募集,一时确无其他办法;以深发展分散的股权结构,推进股改也有难度。
时下,深发展流通股比例高达72.43%,在非流通股东中,其持股权成本亦相差甚远。第一大股东新桥以每股3.55元,从原有四家国有股东手中受让17.89%的原始发起人股;持股3.2%的第二大股东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即为原始发起人;持股1.74%的第三大股东海通证券公司,则属2000年末为深发展配股承销时进入,持股价高达每股6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欲推进股改,实现全流通,如何平衡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以及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均非易事。
如今,市场上主流的补偿流通股东的方式,是由非流通股东对其采取每10股送1至3股的补偿方案。即便深发展采取最保守的每10股送1股的对价补偿方案,也将令新桥的股权被进一步稀释到13%左右,GE所持股份也势必相应缩水。因此,面对股改,控股地位将是新桥、GE两大外资股东不得不考虑的。
“这件事现在非常敏感。”深发展一位高层告诉《财经》,“正值股改时期,深发展此时引进外资股东,证监会能不能批下来,暂时还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