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支招”国内制造业转型

admin 105 2024-10-05 编辑

节能服务“支招”国内制造业转型

  日前,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有关领导讲话,就国家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财政奖励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读,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节能减排领域知名专家,结合“十八大”报告、国际与国内能源及节能减排形势、政府近来年推出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在峰会上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与会专家学者解读了节能领域相关政策与技术的进展,同时也为诸多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之路“支招”。

  节能服务产业增长强劲

  谈到“节能服务”,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一些自动化企业就涉猎该领域,利用自身技术与产品优势,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整合解决方案直接进入节能与能源管理,在集成设计、方案提供等方面给予用户节能领域的技术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了这一方兴未艾的市场。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2339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幅达32.24%;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到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了43.5万人。在产业队伍稳步发展、行业组成日益丰满、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形势下,国内节能服务产业正经历着发展的“暖春”。

  节能服务产业的“异军突起”见证了国内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强劲的增长趋势也让业内更多企业将关注焦点投射在这一“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上。

  回首2012年,节能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各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都明确提出了“节能”这一基本要求……在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节能产业在2012年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多种新颖并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与思路。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认为,在这样的积极形势下,要注意三个比较明显的转变方向。他指出,一是政策取向由单一支持项目向培育节能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增强需求拉动能力,调动用能单位的积极性,增加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服务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建筑和交通多领域转变,不断扩大节能服务范围,积极提升非工业领域节能服务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定位由市场化机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壮大产业规模,延长节能服务产业链条,辐射带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节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

  尽管有利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为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国内部分地区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用能单位也缺乏事实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小、能力弱也成为了节能服务产业的“短板”。目前,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平在中国巨大的节能市场需求的考量下,无论从数量或是服务质量上还不能满足需求。这也为国内的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这个过程中,不只要解决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更亟待解决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及意识的转变。

  节能服务产业该往何处去?

  在此次峰会的分论坛上,工业节能服务发展论坛吸引了诸多参会听众的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熊华文发表了主题演讲《工业节能潜力和先进适用技术》,他回顾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业节能情况,并指出,单耗下降来源之一为节能技术改造,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力等耗能大户上表现最为明显。此外,包括既有产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纯新增产能节能在内的这三大推进技术节能潜力的途径中,既有产能改造仍是现阶段关注的重点。这些宝贵的技术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节能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保驾护航。

  有专家指出,节能技术正在从可视、有形向IT、无形方向延伸,服务方式正朝着知识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互统一并相互融合。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获得发明专利达112项、实用新型专利223项、国家和地方创新成果奖励的项目316项。此外,节能目标的完成不光取决于技术水平上的进步,很大一部分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熊华文认为,要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顺利完成,必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控制工业的增速,增加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其次,在工业内部,适度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增长,提高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也不可或缺,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另外,对于未来新的能源消费增长点的建筑和交通用能领域,要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标准,从源头减少浪费,在保证建筑物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费合理增速,适度控制能耗增量。

  节能服务产业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为国内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节能相关产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节能服务“支招”国内制造业转型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节能服务产业再获政策支持 业内期待“三免三减半”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