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admin 34 2024-06-23 编辑

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疫后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如何?疫情是否加快了产业链的转移?制造业就业状况如何?政府和金融支持有多大?出口超预期是何原因?当前出口份额的上升是否可持续?中金宏观团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拆解宏观数据,并走访20余家制造业企业和1个工业园区,涉及医药、化工、通信电子、软件、港口、纺织、汽配、机械设备、家电、智能家居等行业,以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的疫后复苏态势及研判明年出口走势。

  制造业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

  今年疫情期间,大量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为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尽快恢复正常,中国政府从多方面助力企业快速复工。走访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3月后已快速复工,多数企业感觉需求正在稳步复苏,但幅度分化。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部分企业甚至存在结构性招工难的问题。疫情过后,大小企业分化加剧,部分行业集中度或将上升。外部环境方面,受访企业表示对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融资环境改善较为明显。

  (一)复工迅速,复产分化

  疫情期间,政府三方面发力协助企业复工。一是为企业提供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液),保证其具备复工条件;二是针对交通不畅,建立跨区域用工协调机制,组织国际包机和班列;三是协调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复工。受访汽车零配件公司表示,复工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上下游关联较大的企业名单,政府重点为这些企业同期复工解决困难。汽配公司表示虽然疫情冲击导致其2月产能仅恢复至40%,但在政府的支持下,3月下旬产能已基本恢复正常。

  新老基建对相关制造业订单的带动作用较强。以某电力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例,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在新基建的带动下,特高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上半年智能电网和系统集成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公司相继中标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海洋电力与系统集成的营收同比上涨约40%;但是公司传统的光纤光缆业务收入受到疫情以及光通信行业的供需调整等影响,产品价格下滑,该板块营业收入下降。

  汽车零配件和炼化龙头表现较好。某汽车配件企业认为,疫情早期,订单生产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下滑,3月后公司产能稳步恢复,4月以来,由于疫情暴发后私家车对公共交通的替代以及政府限购放松,订单和产能利用率快速恢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第二季度应收同比增加3%,同时企业预计三、四季度公司营收有望延续良好的表现。

  纺服出口企业恢复略慢。某纺织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有50%来自海外,海外疫情暴发导致全球纺织品需求萎缩,企业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0%。面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该纺织企业积极适应变化,丰富产品线,配合客户转产口罩用纱和防护服用纱,开发抗菌系列产品,以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企业感受到7、8月份传统纺织品出口订单开始有起色,美国圣诞消费旺季的配货需求增加,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虽低于去年旺季水平,但已高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特殊现场作业企业,复产之路较慢,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业务转换。某医疗软件企业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疫情期间医院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各科室信息化系统的搭建被迫停滞。鉴于此,公司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定制化产品研发上。

  (二)就业稳定,行业整合

  受访企业中并未出现大规模裁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下降。某汽车配件企业表示,很希望留住熟练工人,但疫情过后部分四川、重庆的工人可能选择不再回来,过去几年的产业内迁也使得很多中西部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二,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在用人成本上的韧性。某化工企业表示,公司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已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总体需求不大。即使疫情导致企业减产,企业也可以选择以少加班,多放假来暂时应对危机。其三,部分对人工成本敏感的企业此前就已将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研的对象多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部分服务业及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可能没有这么乐观。

  疫情或加速行业长尾企业出局,加剧产能出清。受访汽车配件企业表示,4月以来需求的复苏主要来自头部汽车品牌的订单恢复,长尾小客户的订单下降明显,应付账款有违约风险。尾部企业市场份额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在疫情导致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或将加速出清。部分行业集中度或将上升。受访化工企业表示,250万吨级PTA装置相较现在市面上200万吨以下的装置,单吨就有200元的成本优势,但是目前的价格对于20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而言,盈利难度较大。老旧产能缺乏竞争力,企业的规模优势压低了市场价格,促进行业产能出清,龙头集中度提升。某电子企业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龙头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中高端产品的开发上,相对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信赖度和设备稳定性上,虽然相对成本更高,但整体获益能力和发展潜力占优。5G和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对晶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耕中高阶产品的头部企业相对侧重生产端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

  外部营商环境方面,受访企业表示对政府支持的感受主要体现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两个方面。

  在减税降费方面,企业对社保降费的获得感最强。某软件企业和某电子企业也表示疫情期间的政府扶持主要是社保减免。受访工业园区对企业有阶段性减免租金、企业招聘费用返还、运营补贴等多维度、普适性的扶持政策,确保扶持政策惠及园区内尽可能多的企业。随着企业经营好转,目前这些政策已经逐步退出。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8941亿元,其中,2~6月三项社会保险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用5769亿元,缓缴43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金融支持方面,今年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融资获得感增强。以某工业园区的情况为例,园区建立起银企之间的专项沟通机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贷款数据的监测,对企业融资诉求及时跟踪反馈。园区还大力推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在疫情期间为500多家私营企业解决融资授信近40亿元。针对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园区与某数据平台展开合作,借助平台归集的企业基本状况、经营信息等多维数据,为小微企业匹配合适的信贷资源。金融机构在放贷时,通过广泛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打造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并评分,以此指导放贷行为,打通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总体来看,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受访银行表示,对通过数字画像打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有实质性放松,并根据坏账率跟踪降低打分标准。短期看,监管机构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不良率不超过3%);长效机制方面,7月出台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带来的监管激励,保证银行有动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受访大中企业融资则普遍在LPR附近定价。调研过程中,企业认为今年前几月利率下降明显。某医药企业表示,银行融资现在改善了很多,但银行只借经营性贷款,并购贷款暂不批准。受访的大中企业反馈的贷款利率基本在3.6%到4.2%之间浮动,与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相当。二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比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超过同期LPR降幅。

  出口有望保持高增速

  二季度以来,中国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占全球份额快速上升。出口企业一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起,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国内复工复产、美欧消费需求增长、海外生产停顿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复苏;三季度以来企业在出口方面基本延续了增长态势。中国产业链齐全,跨境电商发达,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是支撑出口的重要因素。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供给端政策协调与扶持力度,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疫情防控机制。得益于各项政策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及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国得以率先复工复产。在海外疫情暴发时期,中国成了全球最为稳定的“供货商”。今年3~7月,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6%,明显高于2019年的13%

  (一)疫情加速出口转移和进口替代

  某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表示,由于公司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印度,疫情又导致印度工厂产能下滑,5月起下游客户陆续将订单转移至中国。某彩电企业也表示二季度以来,中国供给率先反弹,而海外本地品牌的代工厂受疫情影响导致供给大幅下滑,企业之前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使得产品市占率快速提升。进口方面,部分行业上游的供应商受疫情影响由欧美转移至国内,替代效应明显。受访园区表示,疫情期间部分企业的进口零部件供给不足,需要寻找合适的国内供应商,若国内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企业主动为其提供指导,这给国内一些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分行业看,中国出口份额上升由多个制造业行业带动,医疗物资与居家办公用品行业出口份额上升最显著。2020年4~8月,医疗物资出口同比增长58.9%,居家办公用品出口同比增长6.2%,明显好于其他产品同比下滑6.1%的表现。据计算,在全部98个细分行业当中,中国有23个行业占全球出口份额的同比增幅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这23个行业均属制造业,其中有4个行业与医疗物资有关,有4个行业与居家办公有关,其他15个行业与医疗物资和居家办公关系并不直接,说明此次中国出口份额的上升是一次较为普遍的上升。

  分地区看,对美欧消费品出口强于工业品。某智能家居企业表示,海外疫情停工导致B端办公室采购基本停滞,预计到明年一季度才会有所恢复。但是美国的居家办公需求增长强劲,C端线上零售的订单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冲抵了B端出口额的下降。疫情改变消费者行为,催生欧美“宅经济”。某小家电企业表示“宅”生活下美国民众在家的时间显著增加,带动烹饪、清洁等方面的需求,公司厨房小家电、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在海外热销。同时,疫情导致越来越多的产品需求从线下转移至线上销售,企业凭借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新零售、线上渠道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欧美市场中能够相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应对疫情期间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抢占市场份额。

  “一路一带”国家或成为其他产品分类中工程机械板块海外需求的新势力。某装备企业表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越南、东南亚、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占率快速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国家也有较强的基建稳增长需求,而中欧班列等物流供货有保障;第二,今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企业不断裁员并解除合同,我国企业顺势拿下了不少当地的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合作伙伴、制造产能,加快了中资品牌的本地化运营;第三,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与国际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在缩小,近年国内上游供应链(液压件、泵阀、减速器等)的崛起又有利于压缩成本,强化产品的性价比;第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有先天优势,工程设备的项目延续期较长,后续服务跟进有保障。

  (二)强劲出口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疫情暴发后,我国企业承接了部分海外转移的订单,部分产业链暂时回迁。但是企业海外布局大趋势未来仍将继续。某五金企业表示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供应链出现再分工,部分国内供应链转移至国外。但疫情给供应链转移按下了暂停键。在已投产的海外基地中,目前东南亚已经完全恢复产能,美国工厂也于9月份恢复产能,欧洲基地的产能恢复了70%左右。据了解,除去贸易摩擦,企业外迁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应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某纺织企业表示为了压低人工成本,企业在5~6年前就开始在越南布局,虽然当地产业基础较差,但与劳动力成本低,且以20多岁的年轻劳动力为主。二是在“一带一路”等倡议带动下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在海外设立工厂促进产品的本土化生产。也有部分企业表示没有向海外转移产能的计划。某零部件生产企业也表示公司没有向海外转移产能的计划。具体来看,传统业务没有必要转移至海外,因为投入周期长、成本高,且该部分业务利润薄、规模正持续收缩;而新兴业务对产业链齐全度要求较高,难以在低成本地区简单复制。

  企业对扩产多持谨慎态度。某五金企业坦言,尽管订单满负荷,但暂时没有在国内扩产的意愿。一方面,因为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未必能对未来海外需求做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该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扩产不能一蹴而就。某注塑机制造企业同样对海外需求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盲目扩张可能在海外竞争对手的供给恢复后导致产能过剩,企业目前主要通过增加外包的方式应对生产压力,扩张计划基本不受疫情影响。某家电企业也表示暂不考虑扩大产能,公司基本是以销定产,供给弹性较大,现有工厂通过增加用工基本就能应对今年的需求。

  (三)明年我国出口情况展望

  展望未来,目前的出口优势不会迅速退坡,但中长期看出口份额的上升并非各行业均可持续,受访企业也表示并未过度依赖这波红利,扩产仍较谨慎。短期看,随着海外主要出口国三季度复工复产,其出口份额开始有上升迹象。数据显示,多个国家9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已较4月显著上升,其中德国、荷兰、巴西、印度等经济体的指数已升至荣枯线以上。另外这些经济体并未普遍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供给能力得以保存。同时,部分行业出口份额上升的程度远高于过去几年的趋势。在3~6月出口份额同比上升超过1个百分点的23个行业当中,有6个行业在2012到2018年的出口份额是下降的。这种下降与中国近几年产业升级的趋势相对应,高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而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则向其他国家转移。就此看来,以上6个行业出口份额的上升更可能是暂时的。其余出口份额上升的行业(见图1右侧),在2012年到2018年其出口份额也在上升,其出口转移或有持续性,但今年3~6月高于过去几年的份额高增长或较难维持。

数据资料

  长期来看,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靠改革与技术进步来实现。调研中我们发现,中高端以及具备完整产业链优势的产品(如电子、高新技术装备等)转移更具持续性,中低端产品(如印度棉纺等)的转移持续性不强。某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表示目前海外转移的部分低端产品订单,毛利率低于公司高端产品线。公司承接此类订单是出于对客户的帮助(有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海外恢复后,公司就会放弃此类订单。从长期趋势来看,此类低端订单也正在从中国转出。但是在高端铸件领域,随着美国工厂关闭,公司承接了相关订单。全球高端铸件产能相对稀缺,订单一旦给到公司,下游客户就会产生黏性。强出口对企业技术改进、产品升级的激励作用不宜高估。在某注塑机制造企业看来,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历经多年研发的新机型的确带来了海外市场出口额的显著增加,但是行业整体向高端市场布局的动力有待提高。一方面,行业内技术的突破依赖于工业设计、基础材料等多学科的配合;另一方面,二季度以来需求持续向好,行业仅是满足内需和海外中低端市场就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通过改进技术追逐海外高端市场的紧迫性相对不明显。

数据资料

  疫情可能会加快中国出口结构的调整,比如一些行业因为疫情离开中国,另一些行业则加快向中国转移。(图2)展示了2012年到2018年中国出口份额下降最多的10个行业,其中标“*”的为今年3~6月出口份额也在下降的行业,这些行业可能会在疫情影响下加速向海外转移,比如鞋靴、箱包制造等。类似的,(图3)展示了过去几年中国出口份额上升最多的10个行业,其中化学纤维、非棉麻植物纺织纤维等行业在今年3~6月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有可能会加速向中国转移。海外需求强消费、弱生产的局面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反转。随着其他国家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消费品的出口红利将逐渐下降。而海外疫情逐渐平稳后,部分国家可能加大推动关乎民生的制造业板块的产业链本土化进程,届时生产资料的出口有望得到一定的提振。

数据资料

  总体来看,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快速上升有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但更多的是疫情导致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下,明年中国的出口增速将可能主要取决于需求侧因素。考虑疫情对出口的特殊影响,按照此前的分类,分别测算明年海外对医疗物资、居家办公品以及其他产品的需求,以此推断各类商品的出口增速。

  若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医疗物资出口增长将会有所回落。医疗物资作为刚需产品,对收入的弹性相对较小,包括口罩、消毒用品的出口主要受疫情发展的驱动。若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全球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增长或有所下降。

  如果明年美国楼市向好,居家办公品出口或继续扩张。居家办公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家具、家电、文体用品等,大多与地产周期紧密相关。预计疫情过后居家办公将成为“新常态”,民众对住所环境的改善性需求上升。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远程办公的占比从疫情前的14.7%跃升至41.9%,且疫情后计划继续采取远程办公的劳动力比例仍有26.7%。目前只有49%的远程办公者有专门的工作场所,有24.4%的远程办公者仍在共享房间的环境下办公。历史经验显示,美国房地产周期上行将拉动中国居家办公品出口。但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办公品大部分是耐用品,今年存在一定的前置消费。鉴于此,美国地产对居家办公品出口的拉动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其他产品将随全球总需求复苏而恢复。与以往经济危机不同,此次疫情对欧美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一部分源于欧美政府大力度的财政纾困政策。从消费来看,欧美耐用品复苏好于非耐用品——耐用品存续时间长,价格往往较高,耐用品消费的复苏说明消费者信心仍在。如果明年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生产活动进一步恢复,经济和贸易共振复苏,对其他产品,尤其是工业和投资品的出口需求也将随之回升。

  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中国2021年出口增速将继续上升,全年增速或在9.0%左右,其中比较多的一部分是因为上半年的基数效应。如果疫情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医疗物资的出口将从明年二季度开始同比大幅下降,全年同比降幅可能在15%左右。在美国地产周期的推动之下,居家办公品的出口或继续上升,但考虑到今年部分耐用办公品的前置消费,地产对居家办公品的拉动可能有一定折扣。综合考虑,预计居家办公品2021年全年增速达到8.4%左右。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对其他产品的需求逐步恢复,其他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速有望在2021年上升至14%。加总来看,2021年中国出口增速(以美元计价)有望达到9.0%;分季度来看,同比增速可能在2021年一季度见顶、达到28%左右,这主要是受低基数的提振,随后将逐步回落。

  如果从环比来看,出口增速并不高。2021年1~4季度的环比增速(季节性调整后)分别为+3.5%、-1.3%、-0.5%、+0.8%,这一水平与过去几年的平均值相当。另一方面,2020年到2021年平均出口增速相比于疫情前水平并未偏高。2012年到2018年年均出口增速约为4%,2019年因为贸易摩擦,出口增速降低。基于我们的估计,2020年到2021年出口年均增速约为5%,基本接近过去几年的增速趋势。

  明年出口的预测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并存。上行风险源自疫苗落地后海外消费大幅反弹,企业加快补库存,推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拉动中国出口。下行风险则来源于疫情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认为疫情大概率将于2021年中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仍不能排除疫情反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重启防控措施的可能性。三季度末以来,欧洲已经有部分国家重新关闭酒吧、禁止集会,以控制疫情的二次暴发。如果疫情长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复苏将受阻,中国出口将面临下行风险。另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仍未消退,新一届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还有待观察。

  考虑到潜在的上行和下行风险,我们分别给出乐观与悲观情形下的出口预测:乐观情形下,美国继续采取财政刺激,预计中国2021年出口增速将达到12.4%;悲观情形下,全球疫情反复,阻碍经济复苏节奏,预计中国2021年出口增速约为5.5%。

后疫情时期中国制造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京城机电聚焦“专精特新”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