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空心化问题亟待突破。”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存在跨行业跨领域生态体系构建能力薄弱、开源社区和工业App开发队伍建设滞后、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监管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
平台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
杨春立认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国内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国外基础产业体系之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所依赖的智能装备、自动控制、工业协议、通用PaaS(平台即服务)、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链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
杨春立介绍了三个关键数据。
“95%以上的高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业网络协议被国外厂商垄断,工业数据采集能力薄弱。”杨春立表示,由于国外厂商设备数据不开放、接口不统一,因此设备的数据兼容性差、采集门槛高、采集难度大,导致设备上云难,从而制约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
“50%左右的工业PaaS平台采用国外开源架构,缺乏开源开放的本土通用PaaS平台。和国外开源架构相对成熟的开源生态相比,我国平台自主研发架构尚未建立开源生态,对开发者的‘黏性’不强,这会影响到第三方开发者在平台上的快速汇聚,导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社区建设缓慢。”杨春立说。
杨春立还告诉《中国科学报》,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被国外厂商垄断,杀手级工业App匮乏。她表示,高端工业软件是工业经验、技术、原理等工业知识的模块化、代码化、软件化,是杀手级工业App的重要来源,我国高端工业软件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App的培育。
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巨头缺乏
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整合上万种类型的装备,向上承载海量工业应用开发,只有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主导才有可能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综合性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由制造企业主导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30个,占比为40%,由信息技术企业主导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45个,占比为60%,这些企业初步具备了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双轮驱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垂直深耕走向横向拓展阶段。杨春立告诉《中国科学报》,2018年,领先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均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
但杨春立认为,国内缺乏产业巨头,一方面尚不具备整合控制系统、通信协议、生产装备、执行系统、管理工具、专业软件、平台建设等各类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具备集业务流程咨询、软件部署实施、平台二次开发、功能上线调试、人才管理培训、系统运行维护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业务仍主要局限于垂直细分领域,工业PaaS搭建、开发者社区建设、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仍严重不足”,杨春立补充道。
开源社区和App开发人才滞后
杨春立认为,当今时代,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主流开源软件成为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通用开源软件。而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通用开源软件社区基本上由国外企业主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度和掌控度不高。
“国外领先平台企业均已建立为开发者提供开源代码、开发工具、微服务组件的开发者社区,平台拥有上万名开发者。”杨春立告诉《中国科学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社区建设处于空白,开发者规模和能力与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相比差距显著,严重制约了工业App的培育。”
不仅如此,杨春立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我国亟待研究制定工业数据产权确认、交易、保护、治理及跨境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许可准入、新型网间互联设备入网许可等监管政策。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化信息安全设计、防护工具、监测手段缺失,急需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等政策规范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审查等关键标准。”杨春立说。
此外,在谈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时,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应加快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