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呼唤跨界的“广度”和“深度”合作

admin 69 2024-11-25 编辑

工业互联网呼唤跨界的“广度”和“深度”合作

2月22日,在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论坛”举办期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接受了媒体采访。于海斌指出,工业互联网颠覆了原有的工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的角度找到痛点。

刘松表示,消费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服务数十亿人,但工业互联网则复杂得多。工业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知识难度、细分市场的专业性要求都更高,但反过来,通过数据协同和数据智能给工业带来的价值杠杆也高得多。简单地说,工业互联网周期更长、影响面更多、垂直领域知识体系更复杂,是一片更高门槛的“蓝海”。因此,工业互联网需要长期的耐性和持续的积累,才能逐步发现各种各样的高杠杆价值。

互联网新的生长模式非常有价值

于海斌介绍,工业从设计、生产到服务整个环节的联通,靠原来的一般局域网络已经解决不了。它需要更大范围的协作:一个是广度,就是跨领域之间的协作;一个是深度,就是对物理世界进行深度感知。原来工业生产都是本地化的一种精巧操作,现代工业则是大规模的采用机器和机器系统生产连续化、均衡化和自动化,实际靠的是数字化控制和网络协同。但现在,网络协同还局限在机器系统层面,而且相对比较多一些。

刘松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的深度融合,有新的力量、新的元素和新的模式。未来工业互联网不是工业界沿着原来的惯性叠加一些互联网的模式和技术,也不是简单平移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和基本要素,而是双方共同“结婚生子”,衍生出一个新的生长模式。新的生长模式对双方都非常有价值,比如,消费互联网沉淀的技术会在那些更高价值的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环节产生更大的价值。

于海斌表示,工业互联网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信息量的剧增。信息量特别大以后,全社会需要一个标识解析,相当于一个通用的路条、密码,或者是字典,但是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和互联网标识体系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一方面继续继承和融合互联网的标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既要有全面推进,又要有关键突破。

刘松认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一套面向对象的逻辑构建,再映射到计算平台上,形成一个体系规划。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就像人有一个身份(ID)以后,在整个生命周期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标签,并且加载在ID上。在工业互联网整个生命周期里经过组合会有更多标签和逻辑,因此可以构建一些衍生应用。比如在离散制造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备件造成的问题或者上游材料的问题,可以根据一个“知识树”去拆解过去。

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刘松表示,目前社会上把互联网理解成消费互联网,而且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成熟、广泛渗透的阶段,进入到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方面消费侧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在发展,这对生产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制造商、品牌商希望与客户建立互动,从而对产品甚至生产过程做出深入的再设计、再制造。

刘松强调,整个互联网体系和新工业体系之间的融合,既不是互联网的惯性,也不是原有工业体系的惯性,而是碰撞出来新方向,就是两个体系把互联网擅长的网络协同,数据智能,包括运营模式,和工业体系里的知识模型沉淀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刘松解释说,由智能手机应用带动的上一轮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底座,这些底座给工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包括供应链甚至研发制造,都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工业界因此有了一个新的信息技术设施,这是今天工业互联网能够产生创新模式的时代基础。

于海斌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技术,现在已经看到一点端倪,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颠覆性的进步,但过程多长确实说不清楚。因为,原来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没有这么大。所以,第一,企业还得坚持需求导向,当然这个需求不是简单的需求。第二,从场景入手,然后进行商业化推广。

工业互联网呼唤跨界的“广度”和“深度”合作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广东力争未来三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000亿元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