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智能机器人进行现场测验。资料图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内执行巡检任务,不仅经受了高温、狂风、暴雨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而且能准确发现站内设备热缺陷等事故隐患,及时报警,为运维人员进行设备检修提供了依据,保障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巡检工作量。
3月28日,笔者在山东电力研究院电力机器人生产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为一批刚生产、检验完成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进行装箱。它们即将奔赴广西南宁、云南大理、江西塘圳、天津吴庄等地变电站“上岗”。山东电力研究院今年年初建成的世界首条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20台。
干了最苦最累的活儿
设备巡检工作是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巡检质量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变电站运行工人对运行设备进行感观的定性判断,主要通过看、触、听、嗅等感官去实现。在巡检中工作环境最恶劣,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就是给运行设备测温。
每到用电高峰时期,运行设备会发热,变电站运行人员就需要在现场用手持式红外点式测温仪对设备进行测温,以防温度超标发生事故。尤其在高温季节,测温任务更繁重。要把所有运行设备接头的温度都测一遍,两个人干一天也干不完。更何况,手持式红外点式测温仪白天还不能用,只能等到天黑下来。通常情况下,运行工人要两人一组,每两个小时轮岗,一晚要换四组人才能完成测温任务。这可是最让运行工人头疼的工作了。
2005年10月,国内第一台“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在500千伏长清变电站投运。现在,长清变电站的王其成坐在监控室里就可以看到机器人发回来的巡检报表,回想以前的辛苦,他禁不住有感而发:“机器人可帮了我们大忙。它不受环境影响,每天能自动巡检测温三次,每次只需一个小时。在遇到恶劣天气或突发情况时,我们还可以遥控它到指定地点,或直接用鼠标在显示屏上点击问题设备,命令它对该设备进行特巡,保证了我们的人身安全。而且,人工巡检有时手工记录也会出错。现在,机器人不仅干活不偷懒,质量还有保证,让人放心!” 据统计,单台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每周减少人员实际工作量约为26小时,平均每天节约社会劳动时间4小时,大大减少时间成本。
成了变电站的新“骨干”
4月2日,凌晨2点,我国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浙江500千伏芝堰变电站内一片寂静,只有一台身高不足一米的白色机器人不停转动头部,忽闪着“大眼睛”巡检站内的各种设备。该机器人自2010年10月“上岗”以来,每天三次在站内巡检,将巡检数据及图片实时传输给后台,保障着变电站的安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李冬松说,两台机器人在芝堰变电站工作非常卖力,两“人”分区,每台机器人每天要“扭动脑袋”700多次,显著减轻了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成了变电站的“新骨干”。目前该站设备巡视红外测温常规情况下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两台机器人“上岗”以来留下的巡视资料累计已经超过了70000MB。
“我们不断完善机器人的功能,追求实用,力求高效。最近给他增加了‘顺风耳’——变电站设备异物识别和设备异常声音采集与分析功能,为变电站设备巡检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检测手段,填补了机器人巡检领域的空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冬松说:“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检测准确,实现了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运维成本,提高了巡检作业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现在,有20多台巡检机器人在北京、陕西、广西等地变电站“上岗”,从220千伏到1000千伏工程各电压等级交、直流分布在华北电网、西北电网、华东电网及南方电网。
2011年,该产品列入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目前,山东电力研究院又开始了第五代仿人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