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行业依然在“严冬”中慢行

admin 44 2024-09-27 编辑

发电设备行业依然在“严冬”中慢行

   2009年上半年,发电设备行业生产节奏进一步放缓。究其根源,电力需求减少,产销严重失衡即产能大大过剩是主要因素,而金融危机又成其诱因。在金融危机影响和行业自身积累矛盾爆发的情况下,该行业已然面临严峻挑战,“严冬”依然危及发电设备行业。

  据此,“危”中求“机”,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发电设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和重要工作。

  产能过剩

  电工行业经历了三年以上史无前例的高速度、高水平发展,大跃进时代已经过去。今年上半年,发电设备产量自去年增速明显减缓后,继续呈现负增长,这种态势是在近几年来发电设备高速增长和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所致。

  资料显示,今年1~6月发电设备产量达5415.93万千瓦,同比增长-15.4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5.4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很多发电设备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主要原因之一为,去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1.33亿千瓦。由于去年实际装机是9300万千瓦,因此有一部分需要今年消化。此外,有相当多企业的订单是在金融危机前拿到的,今年合同额明显较少,而且明、后年形势将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发电提速,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水电70万千瓦机组已进入自主化批量生产阶段。其中包括三峡大坝地下机组、龙滩机组、小湾机组等。近年来我国风电机组生产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种状况在今年上半年得以延续,其中大连华锐、新疆金风、东方汽轮机等几家企业成为其该领域的主力军。目前,1.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力机型。另外,垃圾发电、余热发电等领域也出现积极变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发电设备产品生产集中度也较去年有所降低。哈尔滨、东方、上海三大动力集团2009年上半年完成发电设备占全国发电设备产量的比重降低了4.4%。

  遭遇瓶颈

  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排产难、资金难和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等问题。尤其是发电设备行业后续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交付定金的订单充满各种变数。在建电厂因为各种问题如项目核准、资金到位、基建进度以及出口变数等原因,导致项目延迟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

  资金回笼成为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大难题。由于企业资金紧张,目前部分在制项目或已交货项目货款催讨困难、回笼缓慢,国内某些在建电厂要求延迟交货,有的国外电厂也是如此,这使得产成品增加,库存加大。

  此外,大型铸锻件如30万、60万、100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100万千瓦发电机轴锻件资源缺乏,随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大批量生产,耐高温高压钢材等原材料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核电产品大型铸锻件、核一级泵阀均需进口等。

  据统计,国内重机厂大锻件产能和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发电设备制造厂家的需求,而电厂业主又普遍指定进口,导致重机厂即使有产能也无订货的尴尬局面。目前大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受制于国外厂家,成为发电设备生产的瓶颈。

  多举措积极应对

  如何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成为发电设备行业关注的焦点。而谋求新一轮发展的着眼点,应是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

  要继续鼓励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发电项目。近年来发电设备出现了“井喷式的需求”,但我国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发电总量比例还不高,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应加快核电、水电、上大压小、改扩建水电等政府鼓励项目的核准。同时积极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尤其是在常规火电领域,除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外,还应当将精力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现有服役机组进行高中压通流改造和热力系统优化,达到提高出力、降低单耗的目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同时应该看到“危机”中往往蕴涵“生机”。发电设备企业要从2003年到2008年跨越式发展转向科学持续发展,要从传统发电设备企业转变为人才强企、特色强企、新技术立企的全球化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不但要做大企业,更要做强企业。

  要把防范风险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通过分析多方面的因素确定项目排产计划,控制机组的生产节奏。在计划排产工作的实施中,从过去单一满足合同交货期变为满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风险和达到交货、收款、利润的三者平衡,国家没有核准的项目不予排产。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逐步收缩火电产能,努力扩大核电机组、风电机组的产能。

  注重加大发电设备原材料的国产化力度。对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继续给予扶持,加快重机企业技术进步,使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以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同时,协调、说服业主支持铸锻件国产化,对超(超)临界机组使用的特殊管材,鼓励企业尽快开发和使用。

  最根本的一点,尽快转变发展模式。目前在电力需求增速低于电力装机增速的情况下,企业应审视生产经营策略,把当前作为休养生息之机,弥补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欠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力争占领未来技术制高点。

发电设备行业依然在“严冬”中慢行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发改委中国不应成为世界钢铁制造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