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互联网、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IT技术、以太网逐渐进入建筑,将建筑带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我国建筑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相关标准应当顺应完善。在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出现标准严重滞后的现象制约了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
近10年,智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量具有办公自动化(BA)、办公室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的3A建筑、3A小区拔地而起,而与之配套的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也逐渐成为衡量建筑智能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都是新生事物,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智能化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参差不齐。除了标准不完善之外,标准的落实情况也不甚理想。因此,智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急需填补标准漏洞。
另外,中国智能建筑的相关设计标准至今仍有部分空白,导致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问题频现,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业内专家都意识到标准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与国外智能建筑标准相比依然存在巨大差异,面对“标准”瓶颈我国该如何突破呢?
智能建筑 亟须步入标准化时代
随着互联网、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IT技术、以太网逐渐进入建筑,将建筑带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我国建筑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相关标准应当顺应完善。在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出现标准严重滞后的现象制约了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多,建筑情况越来越复杂,有些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技术发展的要求。当技术人员碰到具体的问题时,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性能指标,便无法指导后期的工作。因此,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
智能建筑徒有虚名 制约向前发展
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经过十多年制定、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由于国内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系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有的标准的内容有不断补充的空间。
智能建筑行业曾有这么一个说法,“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很多智能建筑徒有虚名。造成“智能建筑不智能”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有必然的联系。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现象表示深有感触,在工程验收时发现有的工程“智能建筑不智能”(如自动变成了手动)。这种现象较普遍(如智能设备选择不合理、工程设计方案或施工安装存在问题等),但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另外,有些先进技术能否应用于建筑,在业界还有许多争议,现在大家看见的工程标准只属于推荐性标准,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就如同其他业界专家说的那样,这种推荐性标准也容易出现一个弊端,缺乏法律强制性,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硬性约束,将阻碍各项工程质量的保证,严重影响国内智能建筑发展。
智能建筑标准 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
业界普遍认为,缺乏施工标准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只是标准问题中的冰山一角。标准不深入、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如工程验收规定不完善、操作性较差,能运用标准规范较好的指导智能建筑工程设计的不太多。由于实用性较差,没能使设计人员养成熟练运用标准进行设计的习惯,标准中“宜”字过多,“应”字过少,标准的力度较弱。
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业内专家曾重点指出,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如定期去搜集常使用标准人群的反馈意见,最好每隔3年~4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加大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制定的力度,投入合理的人力和财力。主要编制人中要有熟练运用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要有参与几十个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的技术人员;制定标准时要粗细结合,粗中有细,加强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不强调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做法。
总之,我国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不完善、检测不充分、技术不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根源在于“标准”存在严峻漏洞,在建筑业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必然出现标准滞后的严重现象,将制约着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针对国内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现状,我国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智能建筑服务。如今,中国智能建筑各项标准也陆续制定出台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否需要每隔相应期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加大国内标准制定的力度等一系列问题值得业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