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未来市场乐观。IMSResearch的预测显示,亚太将在2014年超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成为最大的DCS市场,2015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73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37%,中国DCS产品的销售收入到2013年将超过日本。
而在DCS的主要战场,例如电力行业,国内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知名品牌垄断,他们凭借良好的声誉和业绩地位难以撼动;在中低端市场不少国内厂商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来扩张市场份额,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既是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在GE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杰看来当前DCS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可能已过而立之年的DCS如今期待的正是一场变革,仿真系统、优化软件、技术咨询和服务逐渐超越甚至取代传统DCS产品销售的模式已悄悄酝酿。每一次市场洗牌都会造就新的机会,自2005年经历了短暂沉寂的GE新华很大程度上会借此次机会强势回归,并且在完成自身转型的同时也引领DCS产业未来30年的走向。
失之东隅,遭遇DCS艰难时世
2004年,新华控制工程在国内300MW机组DCS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2005年在新华控制工程并入GE能源集团旗下之后,无论是对GE在中国影响力的扩大,还是对GE现有机组控制能力的增强都进一步带来积极作用,而鲁杰毫不讳言,过去几年GE新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情况并没有预期那样产生1+1>2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内部从文化层面的碰撞直至公司结构梳理要经历一段较长的磨合期,对公司而言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因为从原来的民营企业变成合资企业,再转变为外资企业,必然涉及企业文化冲突、流程再造、组织结构重新整合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团队的关注点都由原来一致向外,变成了一致向内,从关注市场动向变成了关注公司内部调整,所以对于客户需求,市场趋势的响应就变得相对迟缓,”鲁杰认为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此外,从2005年至2008年又适逢DCS市场变化极快的时期,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GE新华当时客户的流失及市场的减小。
从2005年开始,国内电力行业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设备升级换代,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从300MW提高到了以600MW或1000MW为主。其次,DCS产品价格下滑严重。2005年一台价格为700万的300MW机组,到了2008年售价只有500万,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第三DCS的市场容量没有扩大。一方面,由于持续了近十年的电力建设,使得国内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对于设备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火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越来越大,即使发电能力提到原来的两倍或三倍,无需增加机组的数量也可以完成。
整个DCS产业的蛋糕没有变大,但是整体价格下跌使市场毛利率下降,随着国产能力不断增强引入了更多玩家,这些让DCS厂商的发展更加艰难。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看,300MW与600MW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装机容量对于评估客户业绩却是很有效的指标。对于是否开发600MW机组的问题,GE新华当时了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一些关键项目上没有痛下决心,当GE新华推出600MW机组的时候,错过了最繁荣的那段时期。
如果将当初的情形归纳为GE新华内部的发展没有跟上外部市场的变化节奏,那么不可否认GE新华在技术、研发、产品线整顿上确实投入了非常大的时间与精力。“公司一方面继续发展新华原有的DCS、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产品线,另一方面进行GE原有产品的工程服务及产品本土化工作,此外GE新华积极研发并推出了新一代DCS系统——OC6000e。”正是这些工作为GE新华之后重树市场地位做了铺垫。桑榆非晚,抓住DCS升级与拓展契机
如同家庭轿车一样,20年前还是控制领域奢侈品的DCS如今已经成为大众产品,在寻常工业场合广泛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挖掘的DCS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怎么帮助用户利用好DCS系统则成为保证行业良性发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不断反思过去的发展,并结合公司未来策略的基础上,GE新华认为应将公司的关注点放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我们不希望打价格战,而是希望通过良好的技术,为客户提供的物超所值的服务来开辟崭新的市场空间。”所以,近年来GE新华除了继续开拓DCS业务,也在逐渐向仿真、优化软件、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机地扩展。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DCS基本体系结构本身所涉及的技术已非常成熟,硬件上能挖掘的潜力相对有限,只有结合用户的工艺、管理、生产实际作进一步的深度加工,DCS供应商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