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7月31日报道作为中国推进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的一揽子政策的关键部分,一份讨论稿在石化行业引起热议。这份讨论稿背后,至少是750亿元的市场空间。
三个75% “快四个月了,每天都在激动中度过。”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电话中语音高亢,7月30日下午,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述说着看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实施方案(讨论稿)》(下称《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4月9日,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在沈阳召开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工作会议,会议下发《方案》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一重集团等
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负责人击掌相庆。 国家发改委为石化装备国产化设计的目标是三个75%,即百万吨级乙烯及深加工设备、60万—100万吨PTA装置和天然气长输管线成套装备的国产化率都不低于75%。如达到这个目标,大型石化装备“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国内设计制造。 《方案》中“大型装备国产化从源头抓起”的表现为:企业上新项目时,要提交装备清单,其中国内已经有能力国产化并已推广使用的设备,一律禁止进口;对具有国产化能力,但还没有推广应用的,政府将通过税收政策限制进口。 按照上述标准,方案拟定的禁止进口设备包括:80万—200万吨的加氢裂化反应器、70万吨裂解气压缩机和30万吨丙烯压缩机等;100万吨的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60万吨PTA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被列为限制进口。而加氢反应器和压缩机是石化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装备。 记者了解到,为达到“三个75%”目标,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具体措施在《方案》中也有所体现:一是要求中石化、中石油等各大企业立即开展制定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和相对
稳定的装备技术政策。二是向国家申报项目核准时,必须提出相应的装备国产化方案。三是选择一批条件好的项目作为装备国产化的依托工程。项目验收时,要组织国产化率专项验收评审。涪陵60万吨PTA项目已被列为国产化依托工程。四是要对招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对标书进行必要的审查。
750亿背后有更大市场 据中石化原重大装备国产化办公室主任王廷俊介绍,按照全国石化
工业每年投资3000多亿元、设备投资一般占到工程总投资的30%左右计算,今后每年全国石化行业设备总需求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而75%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产石化装备业至少每年有750亿元的市场空间。 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对此更为看好。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逐渐形成了石油开采西部接替东部的战略格局,对石油石化装备的需求日渐旺盛。另外,在高油价、高利润的驱使下,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普遍加大了对油气基础设施的投入,深海石油设施、重油开发设施、管道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装备业机遇更大。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仅以乙烯为例,预测到201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2600万吨。这意味着需新增80万—100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约8套,到2020年需再新增约9套。而建设一套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装置,总投资一般在200亿元以上,每套大型乙烯项目的设备成本将达到7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将有560亿元左右的设备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将有630亿元的设备市场需求。 按照相关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设一大批乙烯项目,形成七大乙烯基地,20个炼油基地。目前正是国内石化装备需求最为旺盛的阶段。 记者得知,一份“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也即将出炉。为包括大型石油超深钻探与集输成套技术与装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导航。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方案》外,对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的“利好”消息还包括财政部等四部委今年发出的通知,在财政、税收、风险、激励政策上给予的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