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数量、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隐蔽,对我国产业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对某些产业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然提前到来。 挥动知识产权大棒,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付中国最具实力挑战者的常规武器。在诸多专利之争中,跨国公司用侵权的指控打压中国竞争对手,谋求更大的市场利润,拖住我国企业前进的步伐是其真正目的。 加入WTO以后,名义上我们每一个企业都有资格参加国际竞争,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不仅包括核心技术、制造能力,还包括标准、知识产权等,国内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制造权力的争夺时代。 在20世纪末之前的一二百年中,发达国家以其传统民事法律中物权法为重点武器。近二十以来,为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些国家逐步转变为以知识产权法为重点武器。我国只有牵住自主知识产权这个“牛鼻子”,使中国经济这头“牛”跑起来,中国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再现民族复兴。 发达国家一般不会批准让外资收购本国行业龙头企业或著名民族企业。民族企业是政府得以执政的物质基础,政府对于振兴民族企业负有第一责任,目前急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从而真正鼓励我们的民族企业肯付出重要和持续的代价,争取获得控制核心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和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忍无可忍 正泰起诉施耐德侵权 2006年7月30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断路器侵犯正泰专利权为由,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决,以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2007年2月5日,正泰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施耐德低压(天津)有限公司赔偿因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计人民币334869872元。理由是施耐德的五个产品已落入正泰的专利保护范围,其行为已构成侵权。“经审计,被告在2004年8月20日到2006年7月31日期间共生产销售上述侵权产品达883670662元。按利润率计,获利334869872元。” 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施耐德电气工业集团,2006年销售总额137亿欧元,是世界低压电气行业的第一大巨头。中国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销售总额约为180亿元人民币,已连续多年名列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第一。近来,施耐德先后在国外起诉正泰专利侵权的案件18起;在国内起诉正泰的专利侵权案6起。而正泰于2006年7月首次起诉施耐德。两方争斗日趋白热化,个中细节,值得玩味。 并购之争施耐德意在控制本土企业 进入中国19年来,施耐德已控制和收购了上海机床电器厂等15家国内著名的电器龙头企业。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06年销售额为96亿元,在中国低压电器的高端市场优势明显。施耐德采取的一贯策略是合资控股后,进行文化移植,“雪藏”内资品牌和“冷冻”内资企业新产品。 从1994年起,施耐德首次提出以现金方式收购正泰80%的股权,第二次又提出收购正泰51%的股权,随后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过了十多年;2004年,施耐德与正泰第三次走到谈判桌前,施耐德提出收购正泰50%的股权。正泰当时建议将双方在中国的所有资产合在一起,施耐德同意保留正泰品牌,但是出口渠道必须由施耐德掌握;结果双方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施耐德并购正泰,合资公司产品使用正泰品牌,但定位国内低端市场,不许出口,正泰原有的国际营销网点取消,国外销售由施耐德负责,其实质是让正泰做施耐德在中国的贴牌加工厂。而正泰提出品牌自主,国内外、中高端市场销售不受限,双方各自拥有的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均作无偿投入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