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驱散战场“需求迷雾”

admin 57 2024-10-09 编辑

物联网驱散战场“需求迷雾”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无线数据通信、产品电子代码等技术,为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惟一的标识代码,并通过非接触射频识别、无线数据传输和互联网信息共享,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可视化”管理。它使“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网络对话”成为可能。

  物联网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强调每个物品都可以有一个“信息身份”;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报告:物联网》发布;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我国称其为“感知中国”。之后,欧盟也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希望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服务的人类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物联网能使城市更聪明。利用物联网就能缔造一个智慧城市,使得城市关键技术的组成和服务智能化,涵盖教育、保健、公共安全、房地产、交通运输、公共事务、智能电网、物流管理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对许多信息提前掌握,从而实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物联网实现三大技术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条码只能对物品类别进行标识的限制,物联网可对任意单一物品实施唯一标识,使物品识别、定位更为精确、具体;二是突破了传统条码只能进行接触识别的限制,物联网可对物品实施非接触识别,实现由静态识别向动态识别的转变;三是突破了通过传统条码对物品信息进行局部共享的限制,通过全球代码统一标准,以及与互联网的直接联接,实现物品信息的全球共享。

  在人类战争史上,“两大战争迷雾”一直是困扰动员保障的难题。一是后方资源迷雾,也就是前方搞不清楚后方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二是前方需求迷雾,就是后方搞不清楚作战部队需要什么、要多少。此外,前方更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物资有多少、能不能到位、已运到什么地方等。这不仅造成极大的动员浪费,而且影响动员保障的快速性、有效性和精确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似乎是专为驱散这“两大战争迷雾”而量身打造的。

  物联网让未来战场更“透明”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员的意志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技术的发展必将引发作战方式变革的客观规律。

  物联网技术,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都争先抢占这一信息技术制高点。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对军用物联网高度重视,在现有的C4ISR,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情报、监视和侦察指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C4ISRT计划,强调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能力、信息的快速处理和运用能力,把它作为一个关键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研究项目。

  目前,美国陆军正将物联网两项关键技术,即微机电传感器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开发出“传感器标签”,进一步应用于后勤领域,加强对在运物资、易变质物资的可视能力。

  随着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以及卫星定位跟踪系统之间相互操作能力不断增强,“传感器标签”对在储和在运物资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监测效能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加快实现全资产可视化的步伐。当前,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也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工作。

  战场平台保障“超级大脑”

  在我国,物联网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广东、湖南、山西等省分别在所辖市进行物联网技术试点。视频监控、移动支付、智能消防等是当前物联网投资的典型应用。就连上海世博会的门票、食品等,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成为本次世博会一大亮点。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低价、微型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必将给军队作战和后装保障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因此,我们应及时研究掌握这一信息新技术,谋求驱散战场“需求迷雾”。

  物联网将会引发军队物资存储、调用、对接、评估等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这些变革,需要大力研发各类物联网“电子标签”技术、坚持多种数据通信协调发展以及更新信息处理和存储观念,以构建物资精确化信息平台的“末梢神经”、“中枢神经”和“超级大脑”。可以预见,物联网将在战场上架起一座物资保障的“无形桥梁”,使精确化物资保障无缝对接战场不再是梦想。

物联网驱散战场“需求迷雾”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兴业证券:A股制造业龙头估值已处全球较低水平,2024可关注10大产业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