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尽管我国机床产业一直在努力改变“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然而,在经历了努力学习、模仿、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后,目前在精度、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环保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激烈的竞争中,机床行业薄利时代悄然到来,企业该如何提高竞争力度获得主导权?
本土外资竞争激烈 机床行业薄利时代悄然到来
从2002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消费国;2010年,继续保持三个第一。这看上去很美,但背后有一个问题。进口机床份额并未降低,总量还创了新高。机床行业有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替代进口,应该说这个任务没有完成。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方面我们没有争回来多少,国产机床产值增长是靠市场需求总量放大带来的。近五年来,中国机床消费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越来越大,2010年全球市场接近600亿美元,中国机床市场就实现280亿美元。进口机床份额在60亿至80亿美元之间,多年来一直很稳定,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还不强。此外,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加上原材料涨价和汇率等因素,国产机床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我们看到的是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战略规划意识方面也存在差距。机床行业的未来其实同许多产业息息相关,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会给机床带来哪些机会?汽车和消费电子的更新速度加快对机床有什么要求?世界产业前沿发生或即将产生什么变化?我们看的一些行业报告都是历史数据。只向身后看,或只在业内看,永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同发达国家比,我们缺乏为产业服务的战略研究机构,缺少针对性强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价值资讯。经济日报每季度发布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是个很有意义的事,对企业来讲有参考性。
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成本升高,首先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也就是产品成本持续增加。这些因素成为机床行业薄利的原因。但同时,世界强手公司纷纷以高技术打造低成本产品的战略进入中国,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国成为关系世界机床行业成败的主战场,这将使我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在中国,机床行业薄利时代已经到来。
把握智能化趋势 以创新成为主要盈利模式
“智能化、客户化”应该作为机床发展国际性大趋势。智能化是进口机床的强项,客户化则是国产机床的强项。智能化的核心是运动控制技术与当代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中,还要看到我们的优势——与客户的贴近性,沈阳机床提出“技术有效性”,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开发与贴身服务。比如让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采购商在研发环节就参与沈阳机床制造全过程。比如从商业设计开始,就删除任何多余的功能。销售不单是卖产品,更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盈利不单是增利润,更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价值。战略协同,国产机床应重视发挥本土优势,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而且市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充分利用优势。
市场需要高技术、低成本的产品。过去五年来,机床技术趋同非常明显,世界强手除了品牌不同,他们的技术几乎一样。换言之,世界强手的技术发展速度在放慢,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追赶机会。智能化本身也是个性化,我们从客户个性需求角度切入核心技术,结果受到市场高度认可。这次北京国际机床展上我们的新产品全是这样的,包含我们对新的生产线的理解、对单机自动化的理解、单元智能化的理解,沈阳机床从此走上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之路。
另外,面对这样的产业环境,创新将成为主要的盈利模式。怎样发现利润和价值空间的“蓝海”?国内机床企业要改变过去的“跟随”战术,要敢于走进核心制造部分,如数控系统、电子器件、关键零部件。本土企业大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生产制造环节,结果可控制的成本仅占整机的10%不到,利润大头都让国外公司拿走了。这种状况要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来掌控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