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应势打造产学研实训基地——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创新合作项目纪实

admin 58 2024-09-02 编辑

顺时应势打造产学研实训基地——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创新合作项目纪实


签约仪式

   2006年12月22日,在“2006中国•广东SMT学术与应用技术年会隆重召开之际,”广东省电子制造产学研实训基地“的签约仪式同时举行。上午十时许,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副秘书长邵勇先生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康思琦先生正式签署了《广东省电子制造产学研实训基地合作共建项目书》。从这一刻起,标志着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为探寻建立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实体有机结合,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多方合作共赢,为中国的高职教育,企业SMT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孵化等方面迈出了可贵而坚实的一步。参加年会的SMT业界领导和与会者见证了这一时刻,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关注中国SMT市场,大胆立项
   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广东省电子制造业技术市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社会的责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与新技术应用培训等活动,先后在广东省内举办多次大型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参加研讨会议的专业人士达2500余人,有30多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做了SMT领域的专题技术报告,通过行业间的互动交流,碰撞出思想和创新的火花。与此同时还先后举办了IPC—A—610D标准专家认证培训班八场、无铅化与焊接技术培训等其他专业性课程培训班近二十场,为电子制造企业培养了一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专委会还与国际知名电子制造商以及珠三角地区各类型的电子制造商有广泛的资讯联系,凭借《表面贴装与半导体科技》、《SMT设备与物料采购年刊》杂志以及SMT人才网、SMT资源网等专业资讯所搭建的平台,使其在行业内的影响日益增强。               
   近年来,SMT专委会在与行业间广泛的联系交流互访中了解到SMT产业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安全隐患多等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密切相关,阻碍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据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三分之一,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处在中国电子制造业最前端的广东省尤其缺乏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已成当务之急。正是基于对中国SMT市场的强烈关注与社会责任意识,SMT专委会决定寻找产学研于一体的最佳结合部。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专委会高职院强强联手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专委会领导成员苏曼波、古振江、邵勇、汪勇先生多次往返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工厂企业、职业院校,深入调查研究,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不断向有关人士咨询考证,为合作共建项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为时半年的努力,SMT专委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达成共识和合作意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办已有二十余年,已形成了大专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科技培训、科技开发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类专业为重点学科、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可以说在省内众多职业院校中,SMT专委会与省职院的联手,是找到产学研结合部的最佳途径。通过双方协作,一方面强化职院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促进教师科研与企业技术支持需求相结合,确保办出高职特色,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同时又可进一步扩展专委会的业务范围,提高SMT专委会的市场竞争力,为广东电子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培养更多更优的从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是我们共同遵循的规则,是成功的精髓与核心所在。

合作前景无限   任重而道远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康思琦先生演讲


   广东省SMT专委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合作与发展前景无限。根据规划将针对SMT制造企业实行八项服务,即:为企业培养职业技能、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与技术且具有双证资格的毕业生:提供电子产品的工艺工程指导与服务;提供电子制程咨询解决方案;工程师/技师等级的企业技术骨干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最新SMT设备与材料的采购评估与选择指导;中小批量或工艺复杂的确电子产品的加工;国际标致培训及国外最新工艺技术导入与实践;电子产品的研发立项与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科技成果孵化等工作。针对SMT设备/材料企业实行五项服务,即国内外先进的创新性的SMT设备材料应用展示平台;设备与材料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申报;设备材料商售后的企业操作与应用人员培训平台;最新产品的应用测试与专家评审鉴定;设备材料企业的研发与客服等专业人才培训。共建融实训教学、社会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先进电子制造工厂式的“电子制造产学研实训基地”,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今后的路还很漫长,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康思琦先生坚信会越走越好!
         

顺时应势打造产学研实训基地——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创新合作项目纪实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思考“智能制造”的美国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