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机推广困局待解

admin 32 2024-06-11 编辑

高效电机推广困局待解

  201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下发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此次推广目录中有29 家企业共 11794 种型号的电机产品入围,共计1949.41万千瓦。

  虽然高效电机补贴政策依旧“给力”,但是高效电机推广似乎仍旧“困顿不堪”,可谓是“高效推广仍不济,又到政策补贴时”,敢问高效电机今后路在何方?

  推广不利

  从三年前的推广政策确定到去年的GB18613-2006能效标准实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由最初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困顿不堪”,其整个推广过程似乎并没有那么“高效”。高效电机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最终用户,没有市场终端用户的认可和消费,高效电机市场便无异于一潭死水,“电机不是一个终端产品,只靠电机方面来执行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下游企业只要价格不要能效,电机厂不可能违背客户意愿做一些没人要的产品,而从7月1日GB18613-2006能效标准开始实施。从我们走访多家企业获得的情况来看,2级能效电机的生产比例不会超过中小电机生产量的20%,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生产低能效电机,但今年高效电机的生产比例比去年有所好转,去年年底连10%都达不到,因为客户不认可,即使电机厂在能效方面做很多功夫,但由于市场的需求导致了能效标准执行力度不够。” 上海电机协会中小电机分会副秘书长陈康忧心忡忡的告诉记者。

  电机是中端产品,由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各种机械设备企业配套后销售到最终用户。设备配套企业采购电机除满足其驱动要求外,为其市场竞争需要,以电机价格低廉为主要诉求,至于是否节电那是最终用户的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周思刚就推广过程给记者进行了分析:“高效电机成本增加较多,因为是中端产品所以电机企业销售对象不是最终用户,最终用户说不准真想买高效电机,但配套企业来说,节不节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考虑价格因素,而用户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效电机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所以高效电机推广特别困难。”

  高效电机推广难,最为显眼的问题莫过于成本问题。

  高效电机其实是在普通效率电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电机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转子结构及优化的电磁场设计,使电机的工作效率比普通电机提高5~7个百分点,因为采用了新型冷轧硅钢片并应用了新工艺,同时对铜以及相关材料的用料增加,使得成本较传统电机平均高20%~30%,多数下游企业难以承受。

  “在高效电机生产方面来看,我们现在是有量,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接受,只是少部分客户接受,生产量能达到我厂总生产量的15%左右,但高效电机利润不高,价格本身就高现在做利润反而没有普通电机高。”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伟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成本增加,客户不能接受,如何打开这一“僵局”?

  国家政策补贴或许是高效推广过程中的一场“及时雨”,但“及时雨”能否滋润我国高效电机这一片广阔“田地”,推动整个高效推广进程顺利完成呢?

  坐等补贴

  为了鼓励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使用,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文件,同时根据中小型电机行业协会组织研究的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的意见,进一步制定了《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0]23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参与推广的企业进行了审定批准。

  从2010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公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第一批高效电机推广目录,201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下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强制标准和鼓励政策决定了节能电机未来将全面替代传统低效电机。

  推广目录一批批的公布,推广目标一批批的制定,但在此过程中,补贴问题始终让各家电机企业“纠结”。

  一家入选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的企业负责人无奈的告诉记者:“高效补贴的申请过程很复杂,我们在想办法如何将补贴争取到位,如果工作量实在太大我们也只能放弃,目前我们先按照补贴政策的具体环节办,但具体的情况还不得而知。”

  2011年初在湘潭举行的全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会议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高效电机推广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62号),在此次会议上具体就高效节能电机推广的补贴实施是想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此次要求补贴的具体实施对象必须是面向产品的最终使用客户,电机企业必须经过配套的主机企业及配套主机企业的销售渠道获得最终用户的签字确认才能落实获得国家惠民工程的补贴款。这一点在量大面广的中小型电机的生产企业来说,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分会秘书长陈伟华介绍,我国年生产交流电机约2亿千瓦,除去出口约2000多万千瓦,国内约销售1.7亿多千瓦,再除去不在这次补贴范围的电机,如单相交流电机、变频电机、变极电机、绕线转子电机、力矩电机、高滑差电机、各种减速电机、普通同步电机、各种制动电机等特种专用电机,在补贴范围的约有1.2亿千瓦,补贴其中的70%,约为8000万千瓦左右。

  按平均每千瓦补贴40元计,约需补贴32亿元。实际上,如果能将8000万千瓦电机中年运行时间在2000小时以下的区分开来不予补贴(估计约占三分之一),则只需补贴5000万千瓦左右,补贴资金降为20亿元,但执行起来有难度。

  “上级不相信下级制造企业,为什么补贴不能学习当初商务部退税的原则,还有些高效电机补贴到了地方地方上就不给企业了,地方上觉得一时不能给电机厂,所以造成补贴不能及时给电机厂,一家电机厂想拿到最终用户名单可能要到3年后,从出厂到代理再到总机最后到用户,而这几个环节这样转就要很长时间,或者说有最终用户倒闭设备转让,那么最终用户就根本不能确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谈及补贴可行性时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记者在走访多家电机企业之后发现,企业对于惠民补贴“纠结”往往集中于惠民补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占用周期长、取证困难、补贴实施的节点无法落实等具体问题。

  有企业负责人给记者形象的比喻了惠民政策:“在企业来看惠民政策是一块‘看得见摸不着的蛋糕’,要把惠民政策补贴吃到口时非常困难的,因为操作起来困难太大了。”

  一位业界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在谈到补贴时无奈的告诉记者:“有企业在惠民补贴的款项已经通过审批,但到所在省政府却不给下发,说当地政府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拨款。”

  正是因为整个补贴过程的“纠结”,众多电机生产企业纷纷选择了坐等政策补贴的“静观其变”的生产态度,一度搁浅高效电机生产。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电机的基础和条件。从生产技术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下,电机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新型绕制工艺、硅钢片精密冲压、铸铜转子、高压精密压铸成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掌握高效及超高效电机生产技术。从生产能力看,我国高效电机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多万千瓦,还有大量普通电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经过改造升级后都可以转向生产高效电机。从原料保障能力看,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品种全、质量高,并且冷轧硅钢、紫铜、纯铝等原料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大规模生产高效电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东元总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FA研发中心处长张映明介绍:“因为现在高效电机的需求量很少所以我们公司还没有量产高效电机,但在在技术方面来看我们电机厂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生产标准,同时高效电机从开发产品来看没有难度,只是现在我们在等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我们已经具备了高效电机的技术储备,可以直接进入高效电机的量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多数规模化企业都具备了高效电机的生产条件,而除了补贴政策,标准问题成为又一阻碍因素。

  标准谜团

  “因为标准的混乱所以我们现在设计的产品得必须满足多个标准,我建议我国国家标准可以和国际接轨,这样对于我们产品的实际上也会好很多,因为标准的不同所以我们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导致产品成本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一位企业负责人在谈及标准问题时告诉记者。

  在高效电机推广实施过程中,对于中小型三项异步电机的强制性约束已于2011年7月1日实施,但在此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受限于我国具体情况,其强制性效果发挥不尽如人意,同时这也影响了企业对于高效电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我国虽然是全球电机制造大国,但主要是生产附加值低、能耗高的普通电机,这不仅与我国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不相适应,而且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升级,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不断提高电机能效准入标准,导致我国电机能效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之前是GB18613-2006,实施日期是2007年7月1日,其中关于电动机的目标能效限定值也就是最低标准在上述标准实施4年后自动升级到二级能效,从2011年7月1日起都变成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低要求。按照GB18613-2006版的三级能效标准的电机已经成为不合格品。这样就使得全国的电机企业如果不生产高效节能电机,就变成非法经营者。GB18613-2006是国家标准,是强制实施的,如此看来除了参与惠民工程的企业外,大量的企业就成了非法经营,这也成为政策难以实施的一大原因。

  谈到标准问题,一位从事电机研究多年的专家为记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力的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GB18613-2006,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强制性标准得不到强制执行的情况比比皆是。中小型电机的安全标准也是强制性标准,直到列入3C强制认证才真正得以强制。

  国外对产品的强制性准入是靠国家法规来实现的,如美国的EPECT电机能效法令,欧盟的EUP指令等等,电机能效标准只是法令引用的技术指标。

  首先强制性标准没有权威机构去执行、监督以及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际上是较难强制的,而这必须要有较高的机构来制定法规、法令,由相应的机构去制订实施细则并有相应的执行机构去执行才能实现的。

  其次,电机是中端产品,由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各种机械设备企业配套后销售到最终用户。这些企业采购电机除满足其驱动要求外,为其市场竞争需要,以电机价格低廉为主要诉求,至于是否节电那是最终用户的事;我国电机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电机企业基本上是微利,没有一定的规模难以生存,为了赢得市场,只能低价竞争,客户没有需求,没有企业愿意增加成本去做高效电机,否则将失去市场。

  至于国家的强制性要求,绝大多数企业都抱着观望态度,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冒因为高效高价失去客户的风险。等到大家都去做高效电机时再说吧,反正是“法不罚众”的。

  “试想,如果大家都不动,真正在国内销售的电机只有百分之几,等到最后一刻来处罚,难度将非常大。”上述专家表现出对电机厂商的担心。

  我国每年生产约2亿千瓦的交流电动机,各行各业的装备时刻离不开电机的配套,突然停止生产和销售普通电机,高效电机又供应不上,电机企业一段时间销量大减,企业生存困难,造成大量失业,如此等等,后果是严重的。

  我国电机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我国电机制造工业企业达2260 家,行业总资产达5595.5亿元,电机行业相关从业人员71万余人。在众多的生产企业中很多没有进行高效电机认证,因此一旦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实施,按规定将造成大量企业停产,当然停产的是一些小型的电机企业,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私人小企业,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看,强制性标准的推行涉及正反两个方面,一是正向的能效标识制度,二是反向的惩戒制度。对违法行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将对相关企业处以最高10万元的罚款,处罚力度偏弱。同时,有关部门主要是针对电机企业进行能效标识检查,疏于加强对市场上电机产品的检查力度。

  在采访过程中,周思刚感叹道:“犯罪成本太低,你说罚个20万吧,他们的利润在200万,所以交了罚款还有很大的利润,谁会在意惩罚呢!”

  就此也有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该建立更加严厉的惩罚制度,使得二级能效电机生产厂商权益受到保障,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促使不符合能效生产厂商放弃三级能效电机的生产,更好的保证强制能效标准的实施。

  或将打破僵局

   既然既定的推广效果不佳,同时在节能减排任务以及能源结构总需求相对增加的前提下,对于打破高效电机推广困局,相应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据专家测算,如果将在用的普通电机全部更换为高效电机,每年至少可节电600亿千瓦时,接近三峡电站全年的发电量,可形成年节能能力25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万吨。

  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推进节能减排,对于完成“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在衡量企业利润与技能减排任务方面,企业自身对于其所应履行的责任的明确或许对于高效电机生产与推广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百特机电有限公司总工陆惠国在接受采访时说:“ 从企业来看,一般的电机厂只要想做都能做出高效电机,想做都能做好的,现在来看不能单纯的说高效电机和低能效电机利润的高低,如果因为利润而一味生产低能效电机是对于整个环境的不负责任。”

  据记者了解,随着就能效标准的失效,新的能效标准或将于年底之前出台,对于企业来说新标准的出台又将颇受影响。

  “高效电机标准出台对于高效电机的推广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新标准的出台对于企业来说肯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常务秘书长陆柏生结合其走访多家企业所反映的情况这样解释道,“应对新标准的出台,我们的企业开始积极行动,通过刻模具、上设备;新标准的出台企业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成本上涨很多,包括新模具开发、用铜量的增加,硅钢片用量增加,我们企业内部正在寻找自己的突破口。”

  也有专家呼吁,应该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解决先来后到问题,将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实施日期放宽到2013年7月1日,也就是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样让国标有可操作性,同时为电机生产企业在此期间从申请认证到实际投产给出足够的时间。

  陈伟华通过中小电机分会所收集到的意见,这样告诉记者:“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先采用国家财政补贴来鼓励有能力生产和规模大的企业生产销售高效电机,尽快使高效电机占据70%以上的市场规模。此时再采取强制准入市场的措施,则很快能达到电机市场全面实现高效电机的目标。”

  对于高效推广,补贴问题的操作环节无疑是众多企业所反映的难点所在,而在此过程中,行业协会与企业专家也纷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意见。

  记者在走访了相关行业协会后了解到,中国中小型电机分会曾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希望直接补贴给电机厂的方案,但这样做可能违背了WTO的原则。

  但去年年底,国家惠民办针对高效电机推广中最终用户信息收集难的问题出台了一个文件,规定除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要提供最终用户信息外;销售给配套商的,只要提供配套产品销售时的发票编号以及其他相应信息,以备后续跟踪核查。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电机厂的工作量,缩短了电机厂垫资的时间。采取这一措施后,电机厂推广高效电机的速度大大加快。

  “整个过程中财政部可以做一个很大的平台,给每台电机编号,通过编号可以查出相应的企业批次以及能效,这个方法或许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可以在当地的财政去领相关的补贴,这样就不用电机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更加直观。”陈康也就加快高效推广实施过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介绍今年2月份,中国中小型电机分会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包括惠民工程入围企业在内的理事扩大会议,有90多家企业160多位电机企业代表参加。安排了南阳防爆、佳木斯、湘潭电机等推广任务完成的好的企业代表介绍了经验。会上还邀请了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标准化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惠民办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各位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政策做了进一步解读。

  在随后的推广中,大部分企业加大了高效电机推广力度,包括宣传力度、资金垫付力度等,尤其是原来推广难度最大的低压高效电机的推广进度也大大加快。

  在集中了一些企业意见后,记者发现,企业认为在电机厂销给配套商后,要等到配套商配套到其产品上并实现销售后,才能提供销售发票的编号,这段时间多则几个月,企业垫付资金过长会压力较大,最重要的是电机厂申报的时间会延后,电机厂担心补贴截止时间后,这部分资金会拿不到,因此纷纷提出希望高效电机补贴截止时间至少到今年年底。

  5月1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要补贴节能家用电器、节能汽车、节能灯和高效电机360多亿元,其中高效电机16亿元,这一消息或许又将一定程度上提振各电机生产厂商的推广信心。

  就此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补贴也只能是救一时不能是长久的资助整个行业,现在补贴大家都很清楚,国家不可能每年都拿出十几亿去补贴高效电机,难道国家给补贴就生产高效电机,国家不给补贴就不生产高效电机吗?企业应该放眼于长远,从自己做起早点着手高效电机的生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在今年的高效电机推广中有一些相关的积极措施或许能为高效电机在全国的推广带来新的思路。

  据陆柏生介绍:“浙江省已经出台地方政策,新上的重点或技改项目如果不使用高效电机,一律停止项目审批。”同时他也建议,“技改项目和重点项目,可以在项目的审批上进行把关,不采用高效电机的可以停止项目审批,或者停止验收,三方监督或许对于高效电机的推广更好一些”。

  “节能减排不仅仅是某个行业某家企业的事情,是全球的都在倡导的一种行动,在推进能效标准实施方面,应该全行业进行,而不是简单地规定全面停止三级能效标准电机来得以实现,通过诸多行业对于整个事件进行推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思刚这样为记者解读了高效电机在整个节能减排过程中推进。

  毋庸置疑高效电机的推广对于我国今后的节能减排形势,以及产业产能结构升级必将是极为关键的环节。

  高效电机的推广陷入困局或多或少反映出我国标准制定中的混乱,同时诚信体制的缺失也成为补贴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纠结”所在,能否“脱困”将考验着我国中小电机企业的发展智慧;提早的“积极”的投入生产还是观望的“坐等”国家强制惩处再进行生产,不同的态度将决定中小电机行业发展的程度,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计眼前得失或将尽早“脱困”。

高效电机推广困局待解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工信部发布《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