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犹如一颗耀眼的信号弹,政府发出的声音让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看到了无限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随之而来的国企大举进军节能服务产业,那些昔日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国企,凭借自身优势,高调进入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服务产业正式迈进了后民企时代,也拉开了产业大发展黄金时代的大幕。
谈到后民企时代这个说法,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民企时代的节能服务产业画面。
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世界银行专家开展了一个关于中国节能潜力分析的课题,研究发现,在中国存在大量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节能项目尚未实施,分析其原因,有信息障碍,有技术障碍,当然还有体制障碍。计划经济下的节能工作是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能源,节能没有被当作一个可以创造效益产生价值的业务开展。国际专家于是建议是否可以引进国际上实行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一批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作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一支节能生力军,进而形成节能服务产业,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资源的节约,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启动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标志着节能服务发展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1998年起,三家示范节能服务公司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相继成立,国家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也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2003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正式成立,承载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扶持节能服务公司成长,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批民营企业家们看到了商机,抓住机遇,在全国迅速出现了几十家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10年底,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已经突破千家。
这支以践行市场化节能机制为理念,以节能服务为主业,以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的队伍,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据EMCA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0年,民营企业占到全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的95%以上。他们之中有以专利技术著称而“一招鲜吃遍天”的神雾公司,有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节能服务公司并取得骄人成绩的智光电气公司,也有靠专业的资本运作和独特的项目管理而雄踞市场龙头的天壕公司,还有从原有的传统业务延伸到节能服务的思安公司。
无论是大如上市公司的智光,还是精如儒商的思安,十几年来,是他们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凭着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特别是那种对子孙后代负责,为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让这批产业的先行者们能够怀揣远大理想,支撑着大家一路艰难跋涉,缓缓前行。
“十一五”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五年。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比“十五”期末的76家增长了8倍;从业人员增长近10倍;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比“十五”期末增长16倍。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不仅记录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历史,也为我们勾画出节能服务产业走过的轨迹,民营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进入“十一五”,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务院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标志着节能服务产业迈进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个以民营成分为主的新兴产业从政府引导,自主发展,走向了政府支持,各界参与的全面发展阶段。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25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犹如一颗耀眼的信号弹,政府发出的声音让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看到了无限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随之而来的国企大举进军节能服务产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宝钢、神华、蓝星、大唐,这些昔日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国企,凭借自身难以抵挡的优势,高调进入节能服务产业,为产业注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国企独有的规模效应。
节能服务产业正式迈进了后民企时代,也拉开了产业大发展黄金时代的大幕。
后民企时代的节能服务产业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节能服务市场不断扩展,从工业、建筑到交通、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各种力量纷纷介入,金融界在行动,国有企业在行动,跨国公司在行动;节能服务市场风起云涌,资源优化组合、市场重新洗牌、行业行为逐渐规范、国家标准纷纷出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相关中介机构随机而动,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风光表面的背后则是暗流涌动。小企业担心被兼并,大企业跑马圈地四处整合优良资源,金融大亨们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后面对银根紧缩急于为资金寻找出口,节能减排成为他们瞄上的一块看上去十分丰厚的蛋糕,而用能企业则摆出一付渔翁得利的优雅姿态,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挑选出自己最中意的服务商。
识时务者为俊杰!
节能服务产业进程中,国企将发挥平台集合的竞争优势,民企则根据市场定位原则,利用自身特点锁定目标市场。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无论国企民企,持续发展是硬道理。
无论民企国企,节能才是终极目的。
市场规律需要优势互补,共生共赢。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发展。
这个年代是竞争的年代,更是合作的年代。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合作,联想和IBM的合作,大中和国美的合作,都让我们看到了合作共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