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带动电工装备产业升级

admin 53 2024-08-27 编辑

特高压:带动电工装备产业升级

  国家电网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暨2013年工作会议提出,从今年起的8年间,公司将投资约1.2万亿元,投产特高压线路9.4万千米、变电容量3.2亿千伏安、换流容量4.6亿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同时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

  随着特高压工程的连续核准和开建,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高压成套输电设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中国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长期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突破 技术设备升级

  2005年3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作汇报。会议纪要指出,发展特高压电网是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满足未来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优化我国能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特高压,这一当时在国内尚属全新的事物,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特高压开展了认真的调研,调研重点是国内特高压设备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和部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可行性,国产化所需要的生产、试验条件情况,以及供货工期等。

  “相对于发电设备的生产,我国输变电设备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些落后,通过特高压输电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就会补上这一课,使之同步发展。”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在调研后说。

  自2005年国家同意启动特高压工作以来,先后有包括30多位院士在内的30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11家机构,组织参与特高压论证,国内主要电力科研、设计单位和9所大学参与特高压研究设计,500多家建设单位、数万人参加特高压工程建设,200多家设备厂家参与设备研制和供货。

  在摸索中前进,难度可想而知。尽管美国、苏联、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展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但总体来看,国外特高压发展仍处于试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商业应用上并未取得突破。

  “我们遇到的特高压输电的所有设备都是全新的。过去不仅是我们自己没有,而且国外也没有。这么多年了,国外已经不再研究了,没有可供借鉴的产品,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技术经验或者标准,肯定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特别是设备,难度是很大的。”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第二完成人陈维江说。

  在随后的几年中,经过科研攻关人员和厂家的全力攻坚,我国特高压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实现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6英寸晶闸管、大容量换流阀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彻底打破了ABB、西门子等国外制造厂商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接近70%。

  如果说特高压交流、直流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实现了我国特高压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那么上述两项工程自投运以来的稳定运行,则充分表明了我国自主研制设备的可靠性,足以满足大电网运行的要求。特高压输电项目的研发成功,大幅提升了国内设备厂家对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带动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实现全面升级,特高压研发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能力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网技术实现了从引进到输出、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转变。

  特高压设备的研发成果还应用于超高压设备技术升级。国内骨干电工设备制造企业借此形成核心竞争力,已掌握国内市场主导权,并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了高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但我国特高压和超高压主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不降反升,500千伏及以上设备产品的出口总额达1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40%,中标的海外工程分布在北美、中亚、菲律宾、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特高压和超高压设备已成为国内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

  领跑 建立国际标准

  领跑世界,这是当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领跑者。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专题报告指出:“特高压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的重要突破性成果,对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就,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也毫不讳言中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相关领域包括,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最低损耗的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公司加快国际化步伐,从菲律宾到巴西,从葡萄牙到澳大利亚,从俄罗斯到委内瑞拉,国际业务由点到面不断突破。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能源、电力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特高压等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标准建设,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经营发展成本,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和打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一旦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则将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策略。

  面对难得的机遇,公司在持续推进特高压技术和设备研发的同时,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体系,其中,特高压交流技术标准体系共7大类77项标准,特高压直流技术标准体系共5大类123项标准。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此外,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8个由中国专家主导的特高压工作组,正在主导编制相关国际标准,有38位中国专家进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工作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电工委员会2个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出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

  从国际标准接受者到国际标准制定者,在电工行业全球性的竞争中,我国无疑将会赢得先机。

  发展 市场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能源开发重心逐渐西移、北移,而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的基本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历史的必然。再加上煤电运紧张的矛盾依然存在,西南水电、内蒙古和西北电力外送“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新能源发展迅猛,2020年风电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光伏发电超过5000万千瓦,必须依托大电网、大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和消纳。

  特高压电网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节省线路走廊和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节省电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有利于减少煤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呼声日渐高涨。

  未来8年间,特高压电网发展将实现大提速,电工装备制造业同样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南瑞、许继、平高为代表的国产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特高压技术,使技术迅速转化为批量生产的能力,随时准备投入到新的攻坚战中。

  同时,中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纷纷提出了利用特高压技术进行远距离、大规模输电的规划或计划,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或组织也加强了与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的合作。2010年2月,沈阳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了印度国家电网公司逾1亿美元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采购合同。这不仅是印度首次从中国企业采购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备,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向国外批量出口特高压输变电高端产品。

  放眼全球,能源科技创新正处于新的活跃期。现在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的领先,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这一竞争中占据主动,只有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运作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链条,做好方方面面工作,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始终行走在大发展的春天里。

特高压:带动电工装备产业升级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特高压:我国高端制造的“国家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