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寒冬”新政“送暖”

admin 67 2024-06-11 编辑

电气“寒冬”新政“送暖”

  寒冬中的电气行业步履艰辛,受原材料价格飙升、用工成本上涨、欧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电气行业普遍利润下滑,加之产能过剩现象遍布、核心竞争力依旧不足、企业无序竞争使得“寒潮”在整个电气行业蔓延。

  与此同时光伏“双反”、铅酸蓄电池行业洗牌、核安全危机、风电大规模脱网等事件的发生使得电气行业的“寒冬”越发寒气逼人,如何御寒对于电气行业来说迫在眉睫,行业准则的出台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能否为电气行业带来一丝暖意?电气行业的寒冬能否在新政实施后得以缓解?

  火电迎来“史上最严”标准

  2011年9月21日环保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表示,新《标准》的实施将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推动火电行业排放强度降低并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转变火电行业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据悉,2009年全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1692.7万、2214.4万吨,电力行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46.4%。实施新标准后,到2015年,电力行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分别减排580万、618万吨。此外,实施新《标准》对电力行业颗粒物、汞等污染物也有明显的减排效果。

  观点:新《标准》对现有和新建火电建设项目分别规定了对应的排放控制要求: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规定,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标准定为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对现有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定为100毫克/立方米,而且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的排放限值可以说和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基本接近,有的已经是达到。

  现在实施的《标准》不论是对新建机组还是现有机组各项的排放都被火电企业称为是“史上最严格排放”。而且这个《标准》当中,对脱硫的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是“十二五”期间火电厂污染重点的治理脱销行业真正走入人们视线,陶德田透露,通过实施新《标准》,在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能带动环保技术和产业市场的发展,形成脱硝、脱硫和除尘等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业约26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新《标准》中的每一个控制限值均有对应的成熟、可靠的控制技术,并规定脱硫、除尘应统筹考虑,使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国内脱硝市场的正式启动,新《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火电企业来说未必受欢迎,额外增加的生产费用又将成为火电企业争议的重点,但在节能减排的国际环境下,新《标准》的实施将成为我国全产业链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有助于节能减排进度的推进,何乐而不为呢?

  可再生基金雪中送炭

  2011年12月19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征管使用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8厘/千瓦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情况,征收标准可以适时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按月向电网企业征收,实行直接缴库,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该可再生能源基金将直接补贴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多种形式的项目。以光伏为例,目前推出的1.1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上网电价,其超出目前脱硫脱硝火力上网电价的部分将由该基金补足。

  观点:2009年12月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明确提出设立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财政年度安排专项资金和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两年过去了,《办法》终于出台。

  据了解,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4厘,每年征收金额100亿元左右。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迅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已入不敷出。2010年度,缺口20亿元左右;2011年缺口100亿元左右。因此,本次电价调整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4厘提高至8厘。

  《办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仍旧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布局,《办法》的实施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国内利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光伏这一危机中的新能源产业作用尤为凸显,可以一定程度上拯救因“双反”带来不利影响的光伏产业,同时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来说,稳定的财政补助为其技术创新与项目开展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姗姗来迟的《办法》或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寒冬中的又一机遇。

  全面衡量水电建设

  2011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境保护部制定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旨在为做好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原则、审查程序和组织形式,保障审查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促进水电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国家主要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有两种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一、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做出科学判断的;二、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观点:我国水利资源丰富,但无序的开发和环境评估的不完善使得水电的开发利用频起争议,如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报告,计划在怒江干流上修建13座大坝,这一计划引起绿家园、自然之友等环境N G O的强烈反对,此后,温家宝曾批示“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而8年后的今天,争论仍然存在。

  而此《办法》中显示按照分工,国家发改委将主要负责国家主要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的安排、管理和审批工作,国家能源局负责水电规划的行业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负责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召集工作。

  同时按照《办法》,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流域环境特征和水电规划特点,全面评价规划实施后对相关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人群健康产生的直接和潜在影响,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水电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做出了详尽地分工,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衡量,重要的是,《办法》明确了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方可通过,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公众意见的采纳也有助于水电项目建设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全方位的审视对于水电以及行业中发电端的有序建设都将意义重大。

  风电门槛即将抬高

  2011年12月30日,由中国电科院 (300215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为主要起草单位编写的国家标准GB/T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颁布,并将于2012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电监会主管的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中国电科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单位编制,规定风电场并网的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对通过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的技术要求,修改完善了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电压控制、有功功率预测、风电场测试、风电场二次部分等技术条款,并增加了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

  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促进我国风电健康有序地规模化发展,确保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可靠供电。

  观点:近年来风电行业可谓发展迅猛,从陆上风电“三峡”的建设到海上风电项目的纷纷上马,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频发的风电脱网事故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巨额损失,同时也引起了业界对于风电项目的重新审视,而最终风电低电压穿越能力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据悉,使风电业陷入“低谷”的一大原因是制造企业无法统一电网接入标准,因此引发多次风电脱网事故,造成安全供电的隐忧,相对于我国风电场并网技术标准制订工作的明显滞后,国外则十分重视风电标准和并网技术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介绍,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较好的国家都对风电并网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立法建立了严格的风电并网检测制度,确保并网风电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由于我国风电场大多远离电力负荷中心,需要大规模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送出,风电并网送出一度成为发展瓶颈,因此《规定》国家标准的出台备受业内关注。

  新《规定》的核心即为风机的并网相关技术,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标准的出台将抬高风电行业的门槛,并加速风电行业的整合,因为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大型风电设备商具备该技术。 相对较高的风电行业门槛无疑会“减缓”风电行业的扩展速度,但从根源上来说,良好的技术保证才能维持风场真正地平稳运行,国内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升级改造将逐渐完成,将使风电并网瓶颈得到逐步解决,能否真正在我国能源布局中站稳脚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期待风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良好表现。

  光伏补贴仍旧给力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于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加快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促进光伏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该《通知》支持范围包括:

  (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商业区进行集中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优先支持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成片示范项目和已批准的集中应用示范区扩大建设规模。

  (二)利用工矿、商业企业既有建筑等条件分散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

  (三)开展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相结合的集中成片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示范。

  (四)解决偏远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的独立光伏、风光互补发电等项目。

  《通知》中明确规定,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原则上为7元/瓦。独立光伏、风光互补发电等项目的补助标准另行确定。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相结合的集中成片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在7元/瓦基础上,考虑储能装置配备等因素适当增加。

  观点:此《通知》中将2011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由9元/瓦调整为8元/瓦,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更进一步下调到7元/瓦,今年补助继续降低主要是因为光伏组件的成本在这三年已经有大幅度的下降。

  专家认为虽然单位补贴减少,但由于用户数量增加,实际补贴总量仍没有降低,波荡起伏的光伏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形势极为不佳,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暴跌已经使得光伏行业频现破产风波,而随后出现的“双反”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专家表示“从政府的支持来看,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业现在非常困难,特别是多晶硅”。

  《通知》的发布从一个方面来说是我国政府救市的表现,对于90%以上市场在外的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政府在终端领域给予更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或许能为光伏产业带来一些希望,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通知》的发布可以提升国内市场的光伏装机需求,但由于规模有限,不能彻底改变我国光伏业“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

  在今后的光伏行业发展过程当中,“金太阳示范工程”还将伴其左右,而行业内各种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行业有序发展、产业链逐渐健全、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再借助“金太阳示范工程”这一有利途径最终推动国内光伏业的健康发展。

  核电建设或将重启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于2011年12月9日 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的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同时此《规划》将在进一步修改后报请国务院审批。

  《规划》提出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强调要以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明显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观点:尽管日本核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建设速度放缓,但我国政策上支持核电未来“安全、绿色、高效”发展的基调不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抓紧编制和报经批准后实施《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

  去年3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宣布,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因此《规划》也被业内普遍视为核电审批开闸前的“通行证”,同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续出台,都将为2012年核电重启带来良好的契机。

  最后基于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更优、设备质量稳定性更佳的考虑,大力推进AP1000和EPR在内第三代核电技术发展也成为核电中长期规划中的一大基调,正是以AP1000和EPR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这一基调不仅将对国内已掌握第三代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带来利好,同时对于整个核电行业来说也将受益匪浅。

  铅酸蓄电池行业持续整顿

  2011年12月19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在天津召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促进铅酸蓄电池产业持续发展”的高峰论坛,为了规范目前无序发展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工信部委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起草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目前已报送工信部相关司局,预计将于2012年上半年对外发布。

  据介绍,《准入条件》的制定主要从企业布局、清洁生产、环保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等方面予以考虑,并做出严格的规定。

  如新增产能应与淘汰产能加市场增量等量置换;新建项目选址“应在依法批准设立工业园区相应的功能区内”等;新建、改扩建项目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单班(8小时)50万千伏安时;禁止新建、改扩建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现有生产线应于准入条件实施后6个月内停止生产。

  观点:近年来,随着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投资政策的相对宽松,且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大批低水平的铅酸蓄电池企业纷纷涌现。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制造厂家近2000家,而在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只有不足300家是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大型企业,其余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低端企业,有的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整个产业发展呈现无序状态,技术水平低下,环保问题突出。

  专家认为:“要谨防污染转移,应借助产业转移,淘汰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提高行业的环保水平。”而《准入条件》的出台,能够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不难看出《准入条件》中所要求的具体环节将促进现有企业加快投资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先进产能规模。对于铅酸蓄电池企业来说资金不雄厚、技术不先进、环保难以达标的一部分企业届时将主动退出行业。高门槛高要求对于高污染的铅酸蓄电池行业来说或许更加务实,从根源上把紧关卡比事后修修补补要来的更为直接。

电气“寒冬”新政“送暖”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