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转型思考:我们对制造业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admin 51 2024-09-08 编辑

一位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转型思考:我们对制造业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当数字工厂、无人工厂、智能互联、智慧大脑、人机协作等一系列名词在制造业频频出现时,佐佐木一彰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对智能制造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佐佐木一彰是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的总经理,这个部门是日立在中国展开智能制造领域业务的统括部门,按照公司的官方解释,该部门的业务目标是服务客户和当地的生产制造升级转型。

2017年来到中国的佐佐木,很快便目睹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商机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大企业已经在自动化、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工厂的终极目标是做成无人工厂;另一方面,过去在智能制造方面并无优势的中小型企业,近年来也纷纷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智慧智能制造的目标。

多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在追求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一个实际问题摆在佐佐木面前:中国真正的市场需求,能不能通过日立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速度或价格来解决?

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变化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2018年开始,佐佐木每年都会主持日立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工博会。

今年9月中旬结束的工博会,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20%。展会分别聚焦于首展首发新成果,突出制造业技术、产品、模式创新前沿突破;聚焦“互联网++工业”新进展,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仅以“互联网+工业”方面的企业为例,这届工博会上就有近200家工业互联网行业标杆及创新企业集中展示了最新应用成果。

与以往展示部分工序不同,此次日立展示了工厂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完成后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这被佐佐木一彰视为其主持参展3年来最为重要的内容。

这样的展示背后,一方面是当前制造业已经涵盖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先进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趋势,另一方面则是日立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洞察。

佐佐木用“大跨步的向前推进”形容他看到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速度,并解释称,日本在制造业是通过有线的控制逐步进入无线(智能化)的工厂,中间经历了很长的阶段,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可能直接就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我们感觉在中国实现智能制造时,迈出的步伐更快更大,个别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快速发展的另一面,佐佐木认为,中国企业在个别领域做的很好,但当整个工厂全部统合起来时,可能是欠平衡的。在他看来,中国的智能制造尚未达到全过程智能化的最佳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对于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以日立为例,以往在日本开发的技术,出口给中国就能满足客户需求,但在今天,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市场。“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模式来应对中国市场。”佐佐木说,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原本在国外开发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如今需要考虑采用中国的方式,在中国继续进行开发和推广。

中国工业制造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在佐佐木看来,这个答案将是中国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底层逻辑。

中日智能制造的底层逻辑

在佐佐木的从业观察中,中国和日本在制造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日本,人们认为人工的制造是超过所有机器制造的,即只有人工的控制,有熟练的技术,熟练的工人,从而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其自动化或者智能制造是在这种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在中国,佐佐木了解到的情况则是,有些人会认为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要比人工生产的东西更好一些。“这是两个国家在生产制造方面概念的不同,这样让我们的技术在应对中国市场时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他进一步解释称,智能制造在日本人的概念中不是为了减少工人的数量,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实现无人化,是因为日本本身的劳动力不足,需要由机器取代过去由人工进行的工作,这是日本通常的现象。而在中国也要实行智能制造或者无人化,主要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尽可能使这种因为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消失掉。

于是,在佐佐木看来,中日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出了两条路子:日本工厂首先是有熟练工人,熟练工人的技术水准是一样的,因为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才有工厂,因为这种熟练工人数量的不足,需要实现自动化;中国很多时候希望用机器来取代技能,用无人化来减少产品的瑕疵或者质量不足。

这也给佐佐木带来了思考——拿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到中国来,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

此外,中国智能制造还有更多的企业涌入,最具代表的即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一时间纷纷举起“工业互联网”的大旗。

在佐佐木的理解中,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是做云服务的,以数字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也很快成为大企业。“但有一点,他们是一个信息平台,并不是制造业的平台,这点和日立有着巨大的不同。”他认为,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并不意味着竞争,制造业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存的关系。

“日立是一个为基础建设提供各种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佐佐木认为,可以将日立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放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平台上,以合作的方式,一同把制造方面的解决方案推广出去,“通过这种共存的方式,日立才能够发展在中国的业务,实现新的拓展。”

一位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转型思考:我们对制造业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医疗电子展观摩启示:视觉冲击与创新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