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业化穿“跑鞋” 工业软件成“两化”融合剂

admin 67 2024-07-13 编辑

信息化给工业化穿“跑鞋” 工业软件成“两化”融合剂

  编者语: “两化”融合是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的落脚点,而工业软件是“两化”的融合剂。工业软件是能够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核心技术。假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还可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

   6月29日上午10时,在“东方红”乐曲声中,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原信息产业部正式更换牌匾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整个挂牌仪式庄重、简朴,全部由武警战士完成。
   记者获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包括职能、机构、编制在内的“三定”方案已经获批。
   根据今年3月11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为: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与实现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务院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自身职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在2008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暨软件产业创新与融合高峰论坛上,如是勾勒了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方向。 
  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今后几年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对于应优先发展重化工,还是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的争论,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化并举(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也给出了结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现在国外也在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工作,因此现在国内外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目前,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大部制改革后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那么,工业化和信息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融合,融合的切入点又在哪里? 
  信息化成工业化“跑鞋” 
  陈冲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之所以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因为工业化是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成果、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给工业化提供了一双合脚的“跑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表示,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但大部分行业还处于世界的低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也表示,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自动化跟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建立在机械化、电气化、工业化的基础之上,没有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就不能振兴制造业。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才能推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他表示,现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全球化,实现许多新的、复杂的生产技术,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如及时生产、全面质量控制、无库存生产等。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将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各个生产和管理节点上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可以构造一个集成化的工业化时代。 
  生产装备信息化是真正难点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都离不开制造业。据2006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制造业份额中,美国占25.5%、日本占13.9%、西欧占26.1%、中国占12.1%。 
  “可以看出,美国如果没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就不可能在信息革命中遥遥领先。”周宏仁说,“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谈到,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而工业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诞生了机器制造业。” 
  周宏仁表示,长期以来,我们把企业信息化放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信息化上。实际上,企业的信息化一个是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化,另一个就是生产过程要信息化,信息化的装备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结合,具有高技术、高成本、高投资、高风险特征,且专业化很强。 
  “生产管理信息化也很重要,但从信息化的内涵来看,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真正的难点是生产装备的信息化。”周宏仁表示,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各种零部件和整机的生产,使其具备信息化的特征。从流程的角度来讲,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在内的整个生产流程的信息化,也包括直接数字控制的机械制造设备。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供、销、存和客户关系的管理。 
   工业软件亟待发展 
  “两化”融合是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的落脚点,而工业软件是“两化”的融合剂。工业软件是能够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核心技术。假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还可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周宏仁说。 
  据2006年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约为4800亿元,其中嵌入式软件为1028亿元,大部分用于数字电视、手机、PDA(个人数码助理)等产品,真正用于工业控制的软件很少。由此看出,相对于操作系统和通用软件而言,目前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 
  周宏仁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工业软件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制造、检测、管理一体化技术,具有两大特点,即广泛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和多学科交叉。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提供一个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平台。 
  据了解,工业软件的诞生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建模,把所碰到的工业问题用一个数学模型来展示;第二阶段要对做出来的模型求解;第三个阶段要编出一套算法;第四阶段才是编程。 
  “发展工业软件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促进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的融合,必须要从政策上鼓励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软件专家共同进行研发。”周宏仁指出,由于通常认为工业软件的开发和生产不是开发创造,只是科学技术成果软件,从而影响了工业软件的发展。实际上,工业软件有极大的创新性,绝对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一起介入。 
  阅读链接: 世界工业化历程大事记 
  1775年前后蒸汽机的发展,开始了人类工业革命的历程,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第一代工业化以机器产生的机械力代替人和家庭的自然力为主要特征。 
  第二代工业化以19世纪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标志。发电机的发明解决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不仅解决了能量的远距离传送问题,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能源,从而开启了电气化的工业化时代。 
  到20世纪30~40年代,武器控制系统发展的需求使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进入了第三代,即工业自动化。 
  1971年,以微处理芯片的发明为标志的第四代工业化进入了信息化阶段,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化。微处理芯片开始进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又将各种制造设计连为一体,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数字控制机床。 
  到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后,各种数字控制机床的性能逐步提高,品种和加工范围不断扩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IBM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技术开始对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测试、供销等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吴玮

信息化给工业化穿“跑鞋” 工业软件成“两化”融合剂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信息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