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床工业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多寡息息相关。经济景气、固定资产投资多,则对机床需求数量增多,且对技术水准要求高,机床工业发展就快。反之,发展就慢。正确分析世界机床工业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有利于中国机床工业的正确、正常、加速发展,并避免盲目性、表面性、浮夸性等错误。
一、世界机床工业的现状
世界机床工业的现状,可通过下列几点来说明:
(1)2009年的世界机床产值、消费额、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形势严峻。
世界机床工业的状况,可用当年全世界的机床产值与消费额来表征。其增减往往取决于全球经济状况的好坏与GDP的增减。
2009年全世界GDP下降2.2%,全球贸易额下降13%,创历年记录。由于资金短缺,固定资产投资紧缩,2009年世界机床工业的总产值、机床消费额、进出口额均大幅下降,是21世纪以来整个世界机床工业全面下降最严重的一年。
据美国加德纳出版公司公布的全世界28国(地区)生产机床的总产值、消费额、进出口额数字来看,2009年机床产值增长的仅有中国和奥地利两个国家(中国增长17.4%、奥地利增长2%),其余均下降。中国因采取正确紧急措施,一揽子计划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加大对机床添置的固定资产投资。奥地利为机床中转国。世界上的主要生产机床强国(地区),其机床产值均大幅下降。德国下降33%、日本下降54%、美国下降41%、意大利下降33%、瑞士下降47%、台湾地区下降50%、韩国下降39%。
2009年,全世界机床消费额下降33%。中国、巴西两国,因采取措施,增长为0。其余大小各国(地区),均大幅度下降。德国下降44%、美国下降60%、日本下降57%、意大利下降48%、韩国下降32%、印度下降41%、瑞士下降45%、台湾地区下降68%。
从出口方面来看,2009年全世界机床出口额下降38%,其中日本下降50%、德国下降30%、美国下降36%、意大利下降29%、瑞士下降45%、中国下降34%、韩国下降37%。从进口方面来看,2009年全世界机床进口额下降41%,其中中国减少24%、美国下降54%、德国下降49%、意大利下降62%、瑞士下降36%)、日本下降40%。
(2)世界机床巿场需求减少、资金短缺,机床的生产、科研、创新受到影响
机床的生产、创新、技术发展,巿场需求是动力、科技是基础、人才是根本,而资金是手段。因世界严重经济危机的发生、资金短缺、巿场需求萎缩,不可避免地对机床的生产、科研、创新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据对2009年10月5~10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全世界最大的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之一的EMO展(欧洲国际机床展览会)的观察分析,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对机床技术、创新的开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为开拓巿场,企业仍坚持不断的科研、创新。
2009年EMO展的规模、商贸活动、参展商数量、参观人数均大规模缩水。而展品在加工工艺、机床结构、控制、软件、无线联网、环保、刀具、测量、对刀仪、润滑系统、空气吸滤技术等多方面均有创新,主要体现在改进工艺、提高单机的加工工艺、精度、效率、自动化、智慧化、网络化、环保化等方面,与上两届EMO展上的较多展出各式机器人,进一步充分利用机器人组成加工单元,向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等发展有所不同。这与目前在经济危机中,资金短缺,用户精打细算,巿场需求价廉物美产品等紧密相关。
二、世界机床工业的未来发展
(1)近五年内(2010~2015年)的发展
今后5年内世界机床工业的未来发展状态将取决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恢复进程。
联合国组织1月20日指出:“2010年世界经济在适度复苏。2009年世界GDP下降2.2%,预计2010年将增长2.4%,但如果各国政府过早地停止刺激性支出,则经济可能会再次陷入衰退。”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世界GDP将增长2.7%,2011年将增长3.2%。”“中国经济2010、2011年都将增长9%。”此外,6月27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其决策是:一手抓削减赤字、一手抓全球复苏。
因此预计:在各国和全球的共同努力下,政府领导与巿场经济相结合,世界经济在5年内将逐步回升,世界机床工业将随之不断上升。如果顺利,2015年的世界机床产值,有可能接近2008年813.4亿美元的水平。
三.中国机床产业的现状
中国机床产业的现状,在这里我想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就是“大而不强”。
1.“大”的主要标志是产业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①纵向比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实现高速增长。
由于市场的拉动,自2002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连续8年实现高速增长。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总的态势。
2009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2亿元,同比增长16.1%,比2001年增长了6.3倍,年平均增长33.6%;
完成工业产品销售产值3922.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2001年增长6.1倍,年平均增长34.1%.
机床产量79.9万台,同比下降9%,其中:金切机床产量58万台,同比下降13.6%,比2001年增长2倍,年平均增长14.8%。数控机床产量15.3万台,同比增长0.4%,比2001年增长7.2倍,年平均增长30.1%,其中:金切数控机床产量14.4万台,同比下降0.5%;机床工具产品出口4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5%,比2001年增长4.7倍,其中:机床出口14.1亿美元,同比下降33%,比2001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21.9%。
进入2010年以来,全行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24.2亿元,同比增长41.4%;工业产品销售产值2358.7亿元,同比增长42%;产销率97.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机床产量47万台,同比增长27%(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同比增长50.1%);机床工具产品出口31.1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其中机床出口8.1亿美元,同比增长20%。行业利润率同比大幅提高,但利润构成和利润结构应作进一步分析,所隐含的问题应引起行业关注。
②横向比较,在世界机床行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第一大机床进口国。2009年,在全球机床产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的特殊背景下,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已由全球第三位跃居至首位,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
2.“不强”主要表现在:目前中国机床产业仅仅在规模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与机床制造强国相比较,在结构、水平、研发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①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价格战,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2009年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已上升至70.1%,但是进口机床仍高达59亿美元,其中金切机床45.6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13.4亿美元。进口产品几乎都是高档数控机床(包括成套生产线)。可见,针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国产机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所供非所需,所需不能供的结构性矛盾,目前虽有改善,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②高性能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发展滞后于主机,并已成为制约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瓶颈。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关键、共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社会化的研发体系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④中国机床产业还没有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模式的转型。尤其是工程集成能力弱,为汽车等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成套生产线还处于起步阶段。
⑤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多而散,全行业企业多达5944家;主机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配套能力弱,产业分工不清晰;与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链体系还不够完善。
⑥高端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高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研发的领军人才;缺少高级技工;缺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高端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四、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机床产业未来5至10年的发展趋势如果同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的话,就是要“实现由大而不强,向既强又大的转变”。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下面从市场、产业和技术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市场变化趋势
(1)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9年,中国机床市场消费额194.4亿美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特别是来自汽车制造、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绿色能源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核电、风电、水电;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输送)、工程机械、大型飞机、支线飞机以及船舶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国内机床消费量还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年平均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机床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仍然是欧美和东南亚,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向中高档数控机床、高档刃量具和成套设备为主转变。预计今后十年,中国机床出口排名有望进入世界前三名之列。
(2)市场需求水平提高,市场细分加剧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对数控机床产品的需求结构和水平将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陆路交通及交通工具制造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将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产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排名将跃居世界第一。为满足节能、环保、安全的需要,所需设备的精度、效率和自动化要求将大幅度提高。高速铁路建设也将全面展开,货运专线网络初具规模,最高时速将达到300公里以上。在以上建设中,不仅需要大量通用数控机床,而且还需要大量专用数控加工设备,尤其是成套生产线。这些都将提升中国机床市场的需求水平。
●航空制造业将以发展支线飞机为重点,同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重视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和转包生产,初步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航天制造业以发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容量通信卫星、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重点。上述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需要大量高速、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产品,由于被加工材料性能(复合材料超硬、粘软等)和形状(超大尺寸薄壁件、复杂空间曲面等)的特殊性,对加工设备和工艺能力都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能源产业将重点发展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超临界火电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预测2020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4亿千瓦,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应制造设备的缺口还是很大的。
●船舶制造业预计到2015年造船能力将达到2800万载重吨,有可能成为第一造船大国。未来5~10年将重点发展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30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海上浮动生产储油轮(FPSO)、1000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LNG运输船等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功率柴油机等配套装备。制造水平将有一个新的提升。
从以上几个领域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中国机床市场需求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时市场细分也将越来越明显。
2.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趋势明显
中国机床行业目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制造能力,在强劲市场需求拉动下,产业的上升空间很大。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合理规划和支持下,中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趋势十分明显。
(2)高中低需求将长期存在,产业结构与产能将逐步优化
中国机床产品目前数控化率还比较低,地区和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多种经济形式将长期存在,这些因素都决定未来中国机床市场的高中低需求将长期存在。但经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行业共识,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可以预见未来中低档产品市场需求将逐步下降,高档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
(3)行业内将会涌现出一批大而强、小而精或小而专的企业
以研制重型机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密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电加工机床和锻压机床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专业化企业将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十年内进入世界机床百强的企业将增至十家以上。
(4)产业地域分布更趋合理,产业聚集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规划的逐步落实,特别是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显现,机床行业的产业布局将呈现地域分布的特点。未来将形成以东北、西北、华东、西南、江浙等地区为代表的机床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围绕特色产品或机床产业集团将形成支撑产业群。。
3.技术发展趋势
(1)技术研究模式转变,市场需求拉动成为主导
中国机床行业技术研究模式将从跟随式向探索式、从被动式到自主创新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市场需求成为研究的主要动力。如超重型龙门车铣复合机床、加工直径28米立式车床等产品都是在国内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下研制成功的。因此,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机床行业的研究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2)技术投入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将发挥主导作用
在国家投资继续发挥导向性作用的同时,企业自筹资金、社会化融资、外资将成为技术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为龙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形成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同行业企业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将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才全球化配置趋势明显
由于研究模式的转变和研究投入的多元化,中国机床行业的技术研究国际化参与度将显著提升。这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多的企业开始与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或公司合作研究;二是更多的企业有能力为国际机床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基于上述情况,技术人才资源必将实现全球化配置,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互动机制。
(4)技术研究实力增强,技术发展步伐与发达国家同步
高精度、高速度、复合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将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品制造精度、制造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5)技术应用发展趋势预测
●直驱技术将在中高档数控机床上大量采用,机床结构更加适应高速、高精加工需要。
●智能辅助编程和操作软件将成为数控机床的标准配置,机床具备智能化监控功能,配合网络接口可实现远程控制和效能管理。
●加工规格、精度和性能指标向极限化发展。
●机床加工效率提高,单位能耗降低,环保加工方法将替代传统方法。
●自动化装置在机床上集成应用,机床的自动化水平更高。
●高效、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传统加工方法,更多用户开始应用相关技术组建新的零件生产线。
五、合作共赢是中外机床企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大家都知道,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合作共赢是共渡难关的必然选择。
机床产业也不应例外,面对后金融危机对全球机床产业的持续影响,面对未来几年中国机床市场的机遇,合作共赢也必将成为中外机床企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我在这里所讲的合作,既包括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既包括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合作领域应包括研发与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培训等各个层面。我认为,未来5至10年,中外企业针对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的需求,在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领域开展合作,前景应该看好。全行业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应局限于技术、产品、制造层面的合作,应积极探索商业模式间的合作。
目前,一些国际知名配套企业在中国机床产业集聚区投资建厂,就地为主机企业配套,这也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比如日本精工和安川电机就已经在沈阳建厂,为沈阳机床和中国其它企业就地提供丝杠、导轨、轴承和电机等配套。这将有利于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投资方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中国机床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解决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到大的问题。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走合作共赢之路,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强又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