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企业成长之路

admin 67 2024-07-23 编辑

“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企业成长之路

  面对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中心”,制造企业必将逐步与国际商业准则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接轨;高透明度的市场迫使制造企业需更快速随需变革;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不断优化和提升管理能力;如何用较少的资金和人力去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企业的经理们发现他们深陷越来越多的理论与事实的不协调的困惑中,各种管理大师的互相矛盾的流行理论和现实的不确定性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一个个幻想被现实击破。

  过去二十年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的经验和模式理论,能否指导未来,今天下此定论还为时过早。有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称中国经济“奇怪的十年”发展的特点并不适用于将来。

  也就是说我们的优势将可能逐渐消失,当然不是明天了。就目前而言,我们似乎在各个制造领域都显示了超强的竞争力.

  但这种局势不会持续太久.成本上升会使生产低端的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断减少,管理技术的落后会使响应市场的速度放慢.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学习能力,面对眼花缭乱的先进理论实践,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头脑。

  我们需要加强组织的制造核心能力,必须要从战略能力来考虑.我们知道战略指导流程,而流程指导结构.我们企业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适应市场的不同的制造战略.

  1,传统的制造企业

  我们很多成长性企业,管理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靠低廉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生存和发展。目前,我们大部分工厂的生产体系结构存在结构性缺陷。 (1)资源组合不佳:多工序段的结构,容易造成物流断点,搬运,停工,等待,堆码,清点,寻找。采用批量生产,导致批量在制品按序转移,后工序经常处在等待。由于批量生产,工序速度不一样,投料过早,物料不配套,计划变动,品质缺陷,大量在制品资源积压。过多的工序段的结构,造成信息流断点,工序段的壁垒,有的工序等待,而有的工序冒进。(2)产能过剩和不足:生产线规模较大, 生产线能力的增减不灵活,跟不上市场订单的变化,有时产能不足,有时产能过剩。(3)工序生产节拍差异:由于工序过多, 虽然工序之间的差异较小,但是,会导致工序节拍累计差异就大,不同的工序的工作量和加工难度分布不同。轮番成批上线时,各工序的产能很难适应。导致节拍失衡。(4)生产线的切换难度:因为生产线规模较大,切换线较难。物流,信息流,工艺顺序环环相扣,牵涉面太广,耗费太大。(5)搬运时间过长: 目前大部分的工厂布局,都是工序段,所以物料的移动需要大量的搬运。(6)冗员过多,配置不灵活:庞大的职能机构,文员统计,物料交接, 信息沟通,部门协调,减弱市厂的应变能力。(7)采购意识落后:传统的采购方式是按销售订单的需求或是批量经济采购,而不是按造生产消耗的速率采购。(8)生产管理薄弱:生产计划管理周期太长,投料不精细,作业动作不科学, 文档传递繁琐。

  2,信息化集成的企业

  为解决信息孤岛现象,运用一体化的ERP信息化系统来解决传统企业的一些问题,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可以较好的加强和完善基础管理,使得流程规范和固化,企业信息共享,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和信息及时,各个部门协调沟通透明化,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绩效有效的监控,可以使管理改善持续化。

  3,信息化敏捷的企业 .

  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准确和透明,而是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转向按订单生产模式,强调速度的制造战略。

  承认现有的不合理的布局和管理的浪费的存在,也承认客户会随意的改变日期,未完成的或不准的BOM的数据和工艺的数据,不守信用的供应商,员工突然的病事假,机器故障,质量问题等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利用APS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或约束理论的DBR结合MES ,在客户订单输入时, 能及时同步计划:人力产能;生产设备与工具;物料需求的约束,产生的优化的,准确的交货计划满足客户订单.优化管理模式,优化资源,优化流程。

  4,精益管理的企业

  努力消除一切浪费,使生产达到一定的标准化,均衡化,连续流生产。改变世界的机器”的作者James Womack, Daniel Jones, 和Daniel Roos说:“精益生产是人类最好的生产方式,它可以被广泛利用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无论是工厂工人或总部人员,它让每个层次的工作者都可以在工作中挑战自己,得到更高的满足感”。

  精益的战略目标是成本,质量与交货最优化。为达到这个目标,精益试图消除运营系统中的三大损失:(1)浪费;(2),波动;(3),僵化。

  消除一切无法增加价值的一切事物;减少任何偏离标准的情形,如客户的服务和产品质量的减损,技能的变异导致生产力的损失;快速地响应客户变化的需求。消除浪费有助于减少成本;消除变异有助于改善质量,消除僵化,增强柔性有助于优化交付能力。

  成功的精益转型本质是全面的,它必须同时解决这三种损失,并非只是优化个别的零件或流程,而是寻求改善整个系统,达到按需生产,精益制造,柔性应变的最高境界。

  精益可以在任何行业实现运和营转型,如把离散的加工创造流动就是主要目标;而化工,日用消费以及其它高产量,资本密集的产业,流动已经很顺畅,改善的重点应是消除各种损失。

  精益的实践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流程;不是简单的项目,而是追求完美的过程;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个战略。

  5,精益信息化的企业

  传统的精益企业面对超竞争的环境,如:市场需求波动大,产品定制化和混合程度高,工程技术变化频繁,资源瓶颈多、提前期长,供应链复杂,全球化,资源共享,巩固和深化精益生产管理成果。

  传统的精益企业也具有本身的缺陷:如看板数量的确定和制作均是手工,看板流转的维护和管理也是手工,物料移动路径的维护和管理,人员看板操作的培训较严格,内部看板流转时信息常“丢失”,缺乏执行层透明化管理,供应商采购沟通困难,无法有效的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和成本的控制和物料的追溯。

  采用精益信息化就可以使精益更加柔性。如:看板数量可以动态调整优化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动,看板状态在信息系统易控制和查询透明,生产单元Cell的看板管理和有限能力CT/TT的分析,当看板异常可以预警,可以设定看板的优先级决定看板的排序,可以基于WEB的电子采购看板和供应商互动,看板的更新自动集成到ERP库存并可以追溯,成本信息自动集成到ERP的成本管理。

  6,供应链透明的企业

  我们知道现在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很多企业已经用供应链的视角来管理企业。

  首先,建立团队,赢得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建立网络门户,发布库存,制造计划,生产进度,订单安排,分销计划,预测等。

  7,供应链联盟的企业

  让所有的参与公司都参与管理;利用库存跟踪系统,实时监控库存;利用APS的生产计划工具不断更新生产计划与预测,自动化处理日常订单。

  8,供应链协同的企业

  拓宽与合作公司的主协议;利用协作性的APS建立全局的ATP/CTP,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利用ERP系统实时监控库存并和网络门户集成。

  9,供应链自适应的企业

  通过网络使运输和财务等服务标准化,开发通用业务流程并使其在主协议的规定下实现标准化,从而自动控制整个网络运作。将基于agents代理技术的普及软件和web服务软件以自适应处理自动决策和商务网络中的大量的数据流并通过网络实时共享信息。

  10,供应链精益价值的企业

  把供应链转化为精益供应链,建立一个单一的订单起始点来控制整个供应流程,精益常把这点叫“调节器”。理想的点是在终端客户得到服务的地方。

  把补充物品的需求信号用低噪音的信息技术频繁发出,越简单越好。采用精益物流技术从“调节器”那一点开始沿供应链上溯,在每一点少量而频繁地补充。改变供应布局,建立快速反应的体系。把生产和配送地点放在尽可能接近消费者的地方。精益的规则是:(1),对尚未成熟的或客户定制量大的产品,要靠近技术中心。(2),一般的产品应放在销售区域内成本因素较低的地方。(3),需求非常稳定的、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放在全球成本较低的地方。

  新制造战略的灵活性和培养战略适应性的能力尤其重要,也就能力需要适应战略。企业要有自己的制造战略, 制造企业既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长期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超越竞争对手、狭隘地消减成本或增加灵活性。要有几种核心的能力如按单精益制造能力和ERP计算机集成能力,APS的快速优化能力和业务流程改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柔性应变能力。现在,在这个强调不断学习的时代中,许多制造商显然已经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利润法则:竞争优势最终来源于顾客响应性。

   

“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企业成长之路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 ?专家学者这样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