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凭借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维度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战略性基础实施。今年是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工业互联网由单项赋能向综合赋能转变、由试点应用向规模化推广发展。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贡献规模将达到4.69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0.06万亿元、2.29万亿元、2.3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将达到1.35万亿元。
01.
“5G+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网络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通过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让数据在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实现无缝传递,使得设计研发、远程操作、设备协同等各个环节深度互联,形成实时感知、智能交互的生产模式。
而5G网络无异于为工业互联网带来了新动能。具体来说,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工业有线技术移动性差、组网不灵活、特殊环境铺设困难等问题,突破现有工业无线技术在可靠性、连接密度、传输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满足大规模数据采集和感知、精准操控、远程控制等工业生产需要,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能力,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业态。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经达到8000个,覆盖了工业的全部41个大类,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60%。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指出,推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加快高质量外网连接企业和云平台资源,服务企业超过3000家。今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发展政策、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大维度提出参考指南。《指南》指出,鼓励以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情况衡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从收益上看,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根据《2023年5G工厂名录》当中企业报送的数据来测算,300个5G工厂将带动总投资近百亿元,对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不难看出,“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关键。
02.
双跨平台翻倍增长,“平台+”成为新方向
2023年,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说进入了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持续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设备,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量的增加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50家双跨平台,相较2022年的28家增长近一倍,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同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八大成效》显示,双跨平台平均连接工业设备超218万台、平均承载工业机理模型超2.45万个,覆盖9大领域。这也大大提振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各方的信心。
随着双跨平台增多,其赋能成效也不可小觑。以连续多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和根云RootCloud为例,前者是由东方国信自主研发,在应用上,形成了炼铁、水泥、煤矿、煤化工、火电、风电、空压机、机床、电机、机器视觉等典型解决方案,覆盖19个行业、9大领域,累计为用户企业带来新增效益约120亿元,降低成本约200亿元。根云RootCloud则是树根互联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根云平台已支持工业协议超过1100种(占市面主流协议 95%),连接超120万台的高价值工业设备,设备类型超过 5000种,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树根互联还通过“通用平台+产业生态”的 P2P2B模式,助力生态伙伴打造了环保、铸造、纺织等多个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应用,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实践数字化转型。
可见,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等重要作用。
除工业场景外,双跨平台也在推动区域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助力区域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数据显示,目前,“双跨”平台服务园区数量达到1706个,为园区政府治理决策、园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规划中心总经理李航告诉DoNews,当前平台产业体系、技术能力以及生态机制日益成熟,技术产品逐步被制造企业所接受和采纳。这种发展趋势下,“平台+行业”“平台+区域”“平台+领域”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并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方面持续释放积极效应。
03.
标识注册量破4000亿 ,“贯通”开启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标识是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一,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我国已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覆盖。
数据显示,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仅一年,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就从2000亿突破至4000多亿。据工联网,截至2023年12月6日,国家顶级节点日解析量1.8亿次,接入二级节点达331个,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45个行业,服务企业超34万家,累计标识注册量为4260亿个,超额完成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
当然在“超额”和推行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加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指出,到2025年,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9个;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四单位联合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识沪通”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指出预计到2025年,上海市累计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超过3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累计突破40亿个,标识解析量累计突破60亿次,累计接入企业数超2500家,规上工业企业接入率达到15%以上,上海市主动标识载体累计部署超300万枚。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工业互联网标识将会进一步得到更广泛的落地。
除此之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也将成为旋律之一,促使工业互联网应用由深向实转变,探索协作新模式。
今年4月27日,在工信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构建新型工业化关键引擎”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首次提出,出台实施标识“贯通”三年行动计划。
随后浙江、华南四省(自治区)、长三角地区等地区相继陆续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计划。11月20日,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金壮龙在为大会致辞时提到,工信部将深入开展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
在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广的同时,标准化也迎来了新进展。据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当前中国信通院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发布汽车、石化、服装、煤炭等15本应用指南白皮书,形成了一批行业级的标准化标识应用方法和建设模式。今年11月,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赋能园区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织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园区 标识一体化建设指南》。
小结:
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标识是纽带。除上文介绍的三个维度外,安全和数据也在稳中有序的发展。
对此,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推出了,要推动工业APP、工业模型、解决方案资源汇聚与共享;构建平台数据字典互认机制、统一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微服务等调用接口;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等相关举措。
随着今年大模型的“涌现”,AI的“跨界融合”成为业界焦点。工业互联网亦然,借助AI的力量,它可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推动5G技术的更快发展。李航表示,5G AI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如此,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发展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数字化水平低导致需求不紧迫,制约着“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产业仍处于“强产弱业”的状态,即适度超前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产生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成熟商业模式,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总体来看,李航表示,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已实现起步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打造、优质企业及供应商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初显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工业互联网将加速向细分垂直领域延伸,深度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的大范围推广,预计产业综合实力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