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我国台湾省在全球光电产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也正在积极发展以平板显示、LED、太阳能光伏为主的光电产业。为抓住粤台两岸光电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契机,营造粤台光电产业互惠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共同提升粤台光电产业竞争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等共同举办的“2008粤台光电产业合作交流会”日前在肇庆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光电企业、科研机构的近 500名专家就新形势下两岸光电产业合作前景、合作模式以及两岸光电产业最新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
两岸合作要顺应经济转型的方向
国际金融海啸迅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由发达经济体加快向新兴体经济体传导。国际金融海啸将使美国消费者长期扮演的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面临严峻考验,两岸特别是台湾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
现在大陆经济出现经济增长周期拐点,并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相伴随。现在国家宏观政策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今后经济增长方式将由投资与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产业结构由二次产业为主转向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在2020年经济结构完成由工业化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目前台湾经济也面临外需急剧衰退的考验,统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将连续衰退。近期台湾启动一系列以拉动消费、增加公共投资、促进出口的系列振兴经济方案,但对于已步入服务业社会的台湾经济而言,迫切需要拓展服务业外需市场,以扩大就业和弥补制造业持续外移形成的困境。
现在,大陆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面临20年来最严峻的转型升级考验,大陆台商转型压力日益增大。据调查,2007年在东莞总数约8000家的台资企业中,约有二成台资企业已经消失。另据调查,在珠三角地区高达85%以上台商面临转型压力,福建和长三角地区面临转型压力的台商也超过70%。
台商为两岸贸易的主体,台湾产业外移步伐趋缓,台湾制造业“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3.3%快速上升至2008年1月-6月的46.53%,外移动能相对下降。
从2000年开始,两岸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2000年以来两岸贸易增幅趋缓,增幅慢于大陆对外贸易增幅;2003年以来台湾对大陆投资实际金额与占外资比重持续下降。根据统计,2008年9月、10月、11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分别急剧衰退16.3%、19.9%与38%,主要为在大陆从事加工出口贸易的台商对欧美出口快速下降所致。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消费市场迅速衰退影响下,两岸形成的日本进口、我国台湾接单、我国大陆制造、出口欧美的四角贸易与投资形态面临空前考验,这些都迫切需要两岸双方共同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国际金融海啸引发的两岸经济结构调整,使已处于调整期的两岸经济关系面临双重压力,加快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目前,服务业将为两岸经济关系注入新动力。现在两岸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为,大陆由工业化加速时期向服务业经济转变,台湾服务业将由内需导向向外需导向转变。这“一吸一纳”,将促使两岸服务业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新热点。从两岸经济结构发展主线来看,主要有围绕两岸产业供应链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围绕两岸扩大内需和基于共同文化基础的消费性服务业合作。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向大陆转移下游加工业出口产业与岛内中上游产业的产业间垂直分工;90年代后,台湾中上游产业和信息电子产业加快向大陆转移,两岸走向产业内水平分工,大陆生产较低价产品,台湾生产较高端产品。至今,台湾产业链的制造端加快向大陆转移,形成大陆主要从事生产制造,台湾主要以从事管理、研发、财务运作、市场营销等为主的功能性分工。
从两岸产业合作的总体方向来看,台湾产业梯次向大陆转移、以大陆作为加工出口基地为主的方式,向共同提高两岸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方向升级,通过合作摆脱两岸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相对弱势地位。
从策略上说,将两岸产业合作纳入双方自主创新体系,协调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共同建立自主的技术标准,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机制与平台,将非常有利于两岸产业合作与分工的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产业合作与分工既产生重大冲击,又带来新的结构调整机会。未来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应顺应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的方向,结合未来两岸经济交流的制度性安排而进行。深化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将对加快两岸经济关系的转型升级和支持双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康佳集团副总裁陈跃华
两岸平板显示产业链整合非常必要
目前两岸平板显示产业链整合非常必要。两岸FPD(平板显示)产业链整合的目标是,提高两岸彩电整机在全球的竞争力。目前全球彩电市场规模达到2亿台,液晶电视比重达到50%,希望大陆和台湾在全球液晶电视领域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能达到并超越50%,使得无论在面板领域还是电视领域,两岸厂商都能长期应对日韩企业竞争,这也是两岸长期合作的目标。
海峡两岸携手共同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从短期看,将促使液晶面板价格提前结束下跌态势,从而进入价格稳定下降通道。从长期看有利于彩电行业在平板上游竞争优势的建立,两岸在平板产业链上具有互补优势——— 大陆的终端品牌和整机应用技术与台湾的面板制造和上游技术。
从合作模式上看,两岸FPD产业合作应该跨越产品层面的合作,走向更深联系的资本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目前以三星和索尼合作为参考。面板产业是一种资本扩张的产业,大陆和台湾可以各做各擅长的环节,这样的模式,也使得整合的内涵发生变化,台湾面板厂商再无后顾之忧,专心在面板上拓展,大陆家电厂商再无面板之忧,淡季不断货,旺季不缺货。
平板显示产业作为两岸共同的产业发展重点,联手发展是互利的,不仅有利于台湾面板厂商摆脱景气下滑的局面,也有利于大陆彩电行业降低由于平板上游缺失带来的持续发展风险,达到一体化的程度,从产品提升到资金全方位的合作。海峡两岸亲如一家,全力支持对方,才能打破日韩企业的重围,才能立足于全球。
台湾照明公会理事长吴照麟
环保成为LED重要推动力
各国纷纷推出节能政策以减轻温室气体效应,带动了LED照明需求。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在能源短缺的今天,LED光源在照明市场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将取代传统光源,成为下一代的新型光源。
预计2013年全球照明市场规模11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6.2%,主要在亚太特别是中国大陆,室内应用将达48%。
LED照明的优点:防摔防震,适用于恶劣环境;精致,应用面广;直接光源,减少光损失;色饱和度高,无需外加滤光片;冷光源,-40℃也可以启动;快速启动,触发时间小于100ns;冷光光源,光源无紫外线和红外线;无铅无汞,符合绿色环保;长使用寿命,理论寿命超过10万小时,实际寿命2万-4万小时;超低维修成本等。
目前LED应用以手机等便携产品为主,但成长已趋缓。未来LED将以显示屏和显示器背光源等成长最快,车用照明次之。
全球白光LED照明应用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0%,未来5年增长率为35%-40%。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LED照明市场。
LED成为21世纪能源产业的一场革命,其应用市场非常广泛。LED应用于交通信号灯,其能源效益非常显著。未来照明市场巨大,但LED要大量应用还需要长期研究和投入。配合京都议定书的要求,LED将大幅取代传统光源。
中国台湾LED产量全球第一,并拥有很好的产业链。大陆拥有全球最大LED市场和优异的量产能力,两岸合作可以打造世界最有竞争力的LED产业。建议加强两岸LED产学研交流,共同提升技术水平,共创多赢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白为民
实现两岸光电产业优势互补
作为“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大陆光电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以及太阳能光伏三大产业均取得长足进步,两条PDP面板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两条新的6代液晶面板线建设已正式启动,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方面也有多条线在建设和筹划之中,此外大陆地区首条OLED生产线也于近期正式投产。这些标志着大陆向下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与此同时,配套原材料本地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
在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光电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从上游的面板制造、多晶硅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到下游的平板电视机制造、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产品的相关应用,产业链各环节正逐步完善壮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光电终端产品的生产大国及全球最具潜力的光电产品市场,未来几年,大陆光电产业的发展潜力将持续增长,将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而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扶持光电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光电产业发展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将把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业、太阳能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领域,积极研究出台鼓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增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原材料和专用设备的本地化配套能力,促进光电产业不但做大还要做强。
在全球光电产业和技术发展领先的我国台湾省,在面板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是目前大陆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两岸之间在光电产业上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空间广阔。
2008年,我们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这场危机也为两岸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场危机也使得两岸交流更频繁和紧密,我们共同认识到两岸“加强合作、共创双赢”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我们也相信,通过两岸更加深入的技术交流、产业合作、上下游联手,真正实现两岸间的优势互补,推动两岸光电产业在共赢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未来整个中国的光电产业也将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视面板事业处总处长陈立宜
大陆市场为奇美带来信心
奇美电子2008年有五成电视面板销往中国大陆,但电视面板外销欧美出货量衰退四成,2009年将透过大陆彩电品牌的家电下乡计划,回补一成到一成五的出货量。大陆家电下乡计划主打的26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已决定100%采用奇美的面板产品。
奇美2006年在广东佛山南海区成立南海奇美电子液晶电视面板后段模块厂,是面板厂当中唯一愿意把最新产品和技术快速传授给大陆彩电品牌的企业,协助大陆彩电厂商,包括康佳、海信、创维、TCL等提升模块设计能力,帮助他们设立模组生产线,并研发新产品。
家电下乡是2008年12月1日扩大到14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目前仍等待冲刺春节旺季档期,无法确认商机有多大。按照统计,农村2007年消费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电视3600万台,希望液晶电视取代CRT电视,抢下更多市场。过去,奇美的主力客户是外资企业,大陆客户仅占出货量三成以下,预估2009年大陆的比重将提高到四成,奇美南海厂比重更拉高,出货量有高达四成五给大陆客户。
大陆市场的成长虽然不能完全弥补欧美市场的衰退,在全球不景气中,大陆成长的活力和动能,却可以为奇美带来信心,在经济危机中,信心是最珍贵的黄金。
奇美未来一两年的计划是加强与大陆彩电的整合和技术升级,推广节能产品,并协助台湾交大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中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培育大陆光电人才,也希望在合乎法规的情况下,积极考虑在大陆投资更高技术的项目。奇美南海后段模块厂(LCM)目前产能是每月100多万片,二期工程会延缓,不会暂停,预估2009年产能可达200多万片。相对于台湾已启动人力精简计划,大陆奇美拥有员工1.7万名,以南海厂来说,目前产能利用率是六成。大陆厂尚未裁员,不过,内部已在研拟相关方案,会就产业发展情况和景气情况,采取人力调整计划。
奇美以南海机型扶植自家与大陆品牌电视厂商,渡过这一波景气低潮,培养长期竞争力。这一波景气低潮,三星与LG优先采购自家面板,台湾虽有宏?与华硕,但台湾厂商使用面板规模有限,减少了国际电视品牌的力量,是台湾面板业一大隐忧。
大陆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容许新品牌发展,奇美认为机不可失,南海机型就是落实奇美的品牌梦的具体作为。对于两岸产业合作方向,奇美自己的设想是,在大陆推广先进的面板节能产品,协助扩大两岸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整合和技术升级,加强两岸平板显示产业领域人才培养和协助两岸学术交流,在合乎法规的情况下,积极考虑在大陆从事更高技术的投资,以两岸合作和技术升级为基础,促进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共同进步。
希望,台湾和大陆平板显示厂商联合起来,一同合作,拿下平板显示市场龙头的地位。
亚洲太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熙
薄膜太阳能电池成长潜力大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将持续乐观,并在未来20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07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为100万MW,并按每年12%的速度增长。据此,至2016年,仅中国运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容量约为55万MW,即550GW。如80%使用太阳能电池,其装机容量约为44万MW,即440GW。
2007年欧洲的发电装机容量约为500万MW,美国约为300万MW,按年5%的增速计算,至2016年,欧盟和美国的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300万MW,如果20%用太阳能发电替代,约为260万MW(2600GW)。以上测算还不包括其他太阳能应用产品(如BIPV等)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据预测,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替代技术,2012年以薄膜为基础之太阳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50%,市场前景乐观,保守估计至2016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需求约为1500GW。近期硅薄膜电池需求可用极其火爆来形容。
一场太阳能土地争夺战已经席卷了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地带。高盛公司(GoldmanSachs)、太平洋燃气电力公司(PG&E)和佛罗里达电力照明公司(FPL)等公用事业公司以及硅谷的新兴企业、以色列和德国的太阳能公司、雪佛龙公司(Chevron)等所有这些机构都争先恐后地锁定了数十万英亩的土地。这些土地曾经长期一文不值,现在都已变成了兴建太阳能电站的最佳场所。
新能源领域的能源产业投资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二方略,也是当下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这个判断的一个大背景,是关于世界石油产业的顶峰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和能耗大国而言,在石油顶峰的背景下,投资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也是必由之路。中国目前缺乏这种万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大规模投资规划,制定类似的投资规划不失为国家应对经济周期的可行之策。
太阳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薄膜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因为未来薄膜电池售价大幅降低,薄膜市场总值更会呈几何数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之一,其太阳能产业发展亦开始萌芽,目前中国已批准两家太阳能发电站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4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