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芯片制造梦想破灭 谋求成为系统制造大国

admin 56 2024-10-12 编辑

印度芯片制造梦想破灭 谋求成为系统制造大国
    印度班加罗尔消息—印度雄心勃勃的半导体芯片制造计划看来在劫难逃。      SemIndia的30亿美元代工厂项目可能跟印度电子制造公司(IEMC)的另一项代工厂计划一样,因时机不成熟而夭折。此外,韩国投资家June Min在印度海德拉巴设计建立印度第一个代工厂的计划已经被放弃,转投制造光伏产品。      印度去年在芯片制造政策上迈出了重大一步,这一刺激政策的意图是在未来几年内帮助投资家在印度建立最先进的代工厂。      然而,因财务现实问题的再次暴露,对于印度芯片行业的高度期望可能要化为泡影。采用AMD公司技术的SemIndia的代工厂以及跟英飞凌合作的IEMC看来均成了水中月。      在SemIndia的风险投资中,有3千万美元来自风险投资公司Sandalwood Partners、华尔街基金Empire Capital Partners以及合同电子制造商Flextronics,它们不能断定SemIndia的代工厂策略,据了解该项目的消息人士说。      “在印度业内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行业消息人士说,“特别是因为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动荡和周期性的行业,具有周期性的波动,是一个需要高强度投资的行业,从而迫切需要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必须能够管理其投资、产能分布、新厂建设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淘汰过时的技术。”      “这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生存以及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尚不清楚印度是否有能力管理这一快速变化的行业,”行业消息人士补充说。尽管存在不确定性,SemIndia Systems正成为该公司的旗舰,其制造产能已经支撑起公司的财务表现。类似地,IEMC概要修订的计划把重点放在了首席执行官Rajendra Singh擅长的光伏市场。      拥有250亿美元的联合大企业Reliance或者其它怀揣巨资的洽购商也正在考虑收购像AMD这样的不讨人喜欢的芯片制造商,行业观察家们如此说。      SemIndia的投资家为它制定了简单的策略:创立伊始,就把SemIndia Systems打造为盈利的企业。它是第一家投产当年就付运1百万以上ADSL2+宽带调制解调器的印度制造商,2007年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500万美元,而其2008年的开工率估计价值大约8000万美元。      印度制造商已经打败了先前业已建立的公司,如D-Link、华为、中兴以及其它长期为印度公司供货的中国公司。      SemIndia Systems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录得很大的增长,并且投资家预测,如果该公司坚持后端制造而不是芯片制造的话,在未来3-4年内有望增长50倍。      “这完全是因为SemIndia正在吸引许多基金机构的关注,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华尔街的基金可能宣布大幅追加投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      印度电子市场有望在2015年达到3630美元的规模,而其国内仅仅对半导体的需求就预计达到360亿美元,据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分析。      “有时,当你过于专注该项目时,你无法看到你的前进方向,”一位投资家表示,“SemIndia的项目恰好就是这样。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错了,并且为了校正错误,我们正在要求公司改变其商业模式。”      IEMC的高管也已停止了它的代工厂计划。“我们目前没有在印度建立代工厂的计划。我们已经制定了其它计划,“一位要求匿名的IEMC高管如此说。      关键原因在于代工厂耗资巨大。SemIndia在2005年设想投资为30亿美元,但是,现在要高达70亿美元。在此要考虑的就是,如果能够花同样的钱收购现有的芯片制造商,为什么要花费70亿美元新建一家代工厂呢?      行业分析师Y. Shashidar说:“印度必须谨慎前进并向着正确地方向发展。如果印度公司能够收购代工厂,它们应该考察技术,并看看他们的商业计划能否集成一个代工厂。”      印度分析师还责备说,印度政府芯片政策的延迟以及暧昧是招致代工厂计划难产的原因。政策制定者所提供的特别刺激一揽子方案为的是鼓励对代工厂的投资,这包括在特别经济区内外实行给予相当于制造资本开支20%和25%的补贴。“然而,印度政府提供这一补贴的形式是不明确的,”财务咨询公司Deloitte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总结印度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时写道。      行业的专家们还惊异地发现,印度芯片制造商能够向全球市场提供中国制造商无法提供的产品。随着英特尔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65纳米代工厂,这里的大多数观察家赞同IEMC高管所说的“印度的代工大国梦已经破灭。”  

印度芯片制造梦想破灭 谋求成为系统制造大国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数字化为各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传统企业按下“智造”加速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