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强化物联网应用

admin 24 2024-10-08 编辑

两会关注:强化物联网应用

  导读: 物联网在发展中具有产业边界不清、长远战略不明、全局协调不力、技术起点不高、应用力度不足、安全关注不够等弊端,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物联网一度出现过度热炒,现在需要冷静的思考。”在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科技界第30组小组讨论会上,《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他告诉记者,物联网在产业支撑、社会服务、民生工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他也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将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起步迅速、期望值过高。

  加强部署 明晰产业边界

  物联网无所不包,边界不明晰,会造成统计和决策中的误导。邬贺铨说,很多地方在预测物联网产业规模时常常提到未来联网物品数量是人数的几十倍,并简单推断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现有通信业,从而得到万亿元以上规模的结论。但目前国家尚无关于物联网的产品目录,产业边界模糊,像RFID、传感器等本来统计在信息产业中,在统计物联网时往往又重复计算或者从信息产业中搬家,但真正新增的量很少,过高估计物联网产值可能因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从而使物联网产业发展从大起到大落。因此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物联网产品目录,明确产业统计边界,使我国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有具体的落实对象。

  邬贺铨告诉记者,受万亿元市场的吸引,各地纷纷将物联网列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但不少地方将物联网看成是短平快项目,着眼于短期拉动GDP增长,热衷于引进组装或简单地集成,一些应用的试点大多停留在利用传感器收集信息,而没有涉及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产业主攻方向不明,缺乏长远战略,容易低水平重复,政府的宏观协调滞后。发达国家是从长远战略高度来布局物联网项目,例如欧盟制订了到2020年之后的4个阶段物联网发展战略,部署了研发与应用项目。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物联网发展战略,全面统筹研发、生产与应用,协调各地产业布局。

  标准引领 突破核心技术

  发展物联网必须加强标准建设,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邬贺铨表示,利用RFID和传感器互联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但不能就此认为物联网技术门槛很低。目前我国传感器80%依赖进口,智能决策软件来自国外,不仅使物联网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难以推广,而且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带来安全隐患。他认为,核心技术的攻克需要在国家层面来安排,从长计议,及早布局,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要很好分工协调,通过国家项目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部署物联网在重点行业领域和若干重点城市等的应用示范。

  没有统一的标准,“物联”将成为“无联”。邬贺铨介绍说,物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传感单元品种繁多,从规模化考虑对标准化需求迫切,催生了一批国际性、地区性和行业性的标准化组织,数量很多但全面性且权威性不足,所制订的标准彼此难以协调。国外物联网标准化零乱的局面也反映到国内,众多自称国家物联网标准组织使产业无所适从。为此他建议国家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化的现状,政府出面组织物联网标准研究,强化对物联网标准的管理,尽快正式颁布物联网标准。正视在大多数与物联网有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我国参与很少的现状,协调国内有关单位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以物联网物体编码标识、解析体系等为重点,争取在物联网关键资源上我国的话语权。

  最后,邬贺铨强调要关注安全评估。他说,用物联网代替人对物品状态和环境的感知,帮助人的思维分析决策会更全面和更科学,但前提是感知器件都能正确反映物理世界的状况,而且决策分析软件有足够的专家经验和知识可参照。由于物联网在国内外尚无大规模应用,产品有一个成熟过程,也不能排除人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与破坏。感知器件和决策软件依赖进口,物联网能否自主可控成为心病,国产的感知器件和软件也并非完全可以信赖,产品的可靠性有待考验。物联网的设计需要充分注意到物联网的双刃剑的影响,网络部署上需要考虑自诊断、冗余与自愈。为此他建议建立物联网产品认证制度,抓好物联网的应用试点,对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经过试点再推广应用,对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在立项时或至少在投入应用前进行第三方的安全评估。

两会关注:强化物联网应用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施耐德电气收购Xantre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