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大调整 “工作母机”摆脱创新之困

admin 50 2024-07-21 编辑

装备制造业大调整 “工作母机”摆脱创新之困

   编者语:2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份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

   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有利于改善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及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现象,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国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当前大的背景之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产业整合机会,而日前国家作出的政策性安排,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提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难掩兴奋。

  2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份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

  向文波认为,规划中包含了很多有利于我国装备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比如鼓励企业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利于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规划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心和行动在加强,希望尽快出台具体的落实细则。

  顺势而为推进装备自主化

  记者看到,此次制定的规划有很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如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立重大装备、科研专项,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这些政策和措施令业界备受鼓舞。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沁新表示,国家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制定了新的报批机制,提出鼓励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在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中优先采用国产设备,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升级。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认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

  装备自主化是此次规划中最大的亮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对“自主化”和“本土化”认识混淆,我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了不少外资企业,却并没有获得核心技术。随着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包括发电设备在内的一些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本土产品的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在其他领域,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依然落后于国际水平,国际依存度较高,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因此大力发展装备自主化意义重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宋晓刚表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装备自主化不仅关系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相关行业的需求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与振兴。目前,由于受钢铁、汽车等行业发展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此次规划中提出要结合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中国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说。

  吴生富表示,规划提出的装备自主化方向,更坚定了中国一重集团持续发展的信心。“集团已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相信在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技改、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等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一重会进一步加快技改和创新的步伐,在大产业的重点项目中承担重任,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蓄势已久新机制得人心

  当前,加快产业、产品升级和尽快解决关键、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是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两个共性问题。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如提升基础零部件技术水平,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都是以前行业企业一直在建议的,此次终于被决策层所接受。”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装备制造部部长黎晓煜对规划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郑建华说:“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难题,最主要的不是科技攻关,而是市场培育。规划最令人鼓舞的一条,就是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

  专家认为,规划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国内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却没有参与的机会,而很多项目主管方因看重国际巨头的实力,因而倾向选择进口产品。

  “从这点看,规划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金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董亚光说,虽然国产重大技术设备在某些领域和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是致命的。实施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为国产设备进入重大工程提供了参与机会,将推动国产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步,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近年来在60万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等项目开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集团总工程师袁建华表示:“我们最担心的是有技术、无市场,规划提出对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期待相关细则的出台。”

  柳工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则认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等,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有利于改善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及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现象。另外,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的规划,对于在全球竞争中争取话语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喜忧并存期待政策细化

  不过,此次出台的振兴规划仍然较为宏观,企业与业内专家都表示,期待有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出台。

  “希望进一步规范国家关于进口设备的政策,让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能够享受与外资企业平等的地位。”向文波表示,在国外零部件进口方面,应该对国内已经能够生产的零部件进口取消免税,对国内暂不能生产但主机有需求的仍进口免税这样依据不同情况减轻企业的负担,也给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提供了缓冲的时间。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资金,可以投入到企业新产品的研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来。

  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规划出台之后对主机企业申请进口零部件免税应该更为严格。在研发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对基础零部件技术研究给予减息贷款等经费支持或优惠政策,或由有关部门出面联合高校等科研力量,重点突破中高端液压元器件、轴承、发动机等研制难题。另外,主机企业可以与配套件企业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主机企业集团向基础零部件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配套企业生产能力;同时,政策引导、扶持,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组建数家大型基础零部件企业集团,增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研发能力。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群表示,规划只是一个方向性、指导性的方针政策,具体能否提升产业发展,还要看其落实和实施的情况。为此她提出:“什么是重点工程?如何界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这可能与后续的投资、政策的实施有很大关系。”此外,规划中提出的重大工程的国产化,国产化的百分比是多少?哪些关键环节需要达到100%国产化,哪些需要达到80%?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标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规划与市场部副主任冯宝珊建议,相关部门应将政策支持更多地用于拉动内需,而非扩大进口。同时,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并购国外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此外,应加大对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及基础技术研发平台的搭建。对于企业共同关心却无法独立完成的关键技术,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避免重复建设。在税收政策上,建立内销退税与出口退税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的同时,以内销退税鼓励企业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与大企业相比,很多中小企业应对措施更为灵活,可以随时减产或停产,部分企业虽然规模小,但环保水平较高,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视。因此也有专家提出,应加强行业准入,改变原有以企业规模大小论英雄的模式,加强新建项目的环保指标约束,让优秀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

  

装备制造业大调整 “工作母机”摆脱创新之困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装备制造业发展走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