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干快上的“虚假”繁荣景象,已经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
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就在几天前,发改委曾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内部会,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要在国内打造3个机器人检测评价中心。而该知情人士正是参会者之一。
“在原来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检验什么,或者要达到什么技术指标,有些东西没有搞清楚。因为这些东西没有搞清楚,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也没有,或者说用传统的检验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知情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说。
目前,各方抢食机器人蛋糕的劲头的确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11月25日,由黑龙江省科技厅倡导推动、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黑龙江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外宣布正式成立。
4天后,在山东,类似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应运而生。联盟成立后,确定5年内的重点任务为实现关键零部件、低成本六轴通用机器人、四轴以下专用机器人及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等的研发及批量生产。
与黑龙江类似,山东的机器人联盟的来头同样不小,是由理事长单位、高新技术企业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个产业的“热闹”,不仅属于那些早以机器人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上市公司在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的时候就投入极大热情,以此展开机器人及自动化项目的并购。
其中,亚威股份在今年6月对外公告称,该公司通过使用部分超募资金与德国Reis公司进行机器人业务合资经营及技术许可合作,从而正式踏入机器人业务领域,未来将制造销售全系列线性机器人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产品。
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7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项目,很多属于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这些企业包括均胜电子、林州重机、上海机电、秦川机床等。
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机器人行业每年的增速在15%到20%,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未来3至5年,还会更快一些。一些地方政府对客户端或者销售端还会进行补贴,更刺激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地合作办主任何国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现在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在搞机器人,各地和各个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进来,但进来以后有没有掌握相关技术,还要打一个问号。”
“很多没听过的企业,这里买个电机,那里买个驱动,再买个控制器,回来一组装,就成了机器人。”据一位机器人厂家内部人士反映,现在一些公司,花钱买个团队,成立个公司,就开始做机器人了。
在何国田看来,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现在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不只如此,包括我们机器人的制造、装备上还有很多细节技术,都没掌握清楚。“这些都不是很容易仿造的,而是制造的工艺上、设计上以及检测上有独到的技巧,我们在外观上模仿是模仿不到的。”他说。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杰也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3年我国新增机器人数量约占全球数量的1/5,但中高端市场的外资垄断、关键部件的进口依赖和研究力量的相对分散等诸多因素极大制约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而现在,机器人检测与评价平台出来后,机器人的材料、关键零部件到整机、装备到系统集成,都需要进行测试,测试发现问题再追溯到是材料问题还是加工工艺问题,从而对机器人进行改进。
“这个平台就是以工程化的测试,解决机器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前述知情人士认为,检测平台的成立,可以说对机器人产业有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可以保障机器人质量的公共平台,比如产品的寿命、性能等能不能达到国际水平甚至超出国际水平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