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传感网”

admin 55 2024-07-11 编辑

先行先试“传感网”

  传感网(物联网)建设再提速。9月3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有关部委的领导出席会议共商国家传感网建设大计,会上为29位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颁发了聘书,明确了专家委员会在研究编制规划、确定技术发展方向等重要环节上的关键作用。当天,工业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还举行了关于共同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将共同构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传感网示范先行区,辐射和带动全国传感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先行先试

  传感网(物联网)虽然近一两年“炒”得火热,但研发方向和产业化路径仍在探索之中。从国际上看,传感网应用和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尚在构建,理论上的发展潜能转化成现实市场尚需时日。从国内看,业界对于传感网的概念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等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统一认识;传感网核心技术还不强,特别是感知层制造和设计方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产业规模还不大;传感网应用的需求大,而行业应用融合难度高,使得目前应用水平低、范围窄。

  培育发展传感网产业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初期的探索和实践是必须的。工业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选择有基础、有优势的地区先行先试是加快传感网发展的重要步骤。他说:“科学合理地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市场基础的优势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推动产业聚集,突破核心技术,开展示范应用,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和需求带动的有机统一,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先行先试”,无锡抓住了机遇。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工作时提出,大力发展传感网,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江苏省省委常委、无锡市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一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在规划编制、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电子报》记者从协调小组会上了解到,目前,示范区累计签订物联网项目139项、总投资111亿元,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100人,物联网企业达到248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技术标准12项。在平台和载体方面,国家微纳传感网高技术产业基地等6大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已落户无锡,我国首个物联网大学科技园建设业已启动。

  但专家指出,物联网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警惕“虚热”。目前,各地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在长三角区域,江苏实施“一个产业核心区(无锡)、两个产业支撑区(南京和苏州)”的发展策略;浙江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上海则提出打造浦东和嘉定两个物联网产业基地。此外,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环渤海的北京、天津甚至太原、固安等地,西部重庆、成都等地区都在规划建设物联网基地,拉开了招商的“架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现在全国是一片物联网热,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而一些企业趁机倒卖传感设备,利用物联网的概念圈地圈钱。他提醒说:“要防止出现泡沫,防止重复建设。”

  紧盯标准

  传感网(物联网)的热度在持续升温,但有一个节点还比较“冷”,那就是技术标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升级,互联网为什么能“网尽”天下人,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标准和协议的问题,通过TCP/IP协议,人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任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相互无法连通,则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

  目前全球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分散、尚没有形成体系,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刘多表示,目前物联网标准无论是在国际或国内均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系统化。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也缺乏统一的协作,比如,单RFID就有30个组织制定了200多个标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认为,正是因为标准的缺乏,一些大的企业不愿意进入,或者不屑于进入传感网这个行业。因为在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他们投入的风险很大。他强调:“标准先行,才能有产业的发展。”

  不过近年来各国加大了对传感网技术标准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据邢涛介绍,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入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计划,以传感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日本于去年8月提出了I-Janpan计划,将传感网列为其国家重点战略之一,而欧盟在2009年6月则制定并公布了包括标准化、研究项目、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14点行动计划,推动传感网发展。

  因此,在传感网标准体系的“竞跑”中,我国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提升我国在传感网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强调,在标准工作中要抓住3个要点。首先,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的标准体系,政府部门要营造环境、积极组织、协调推进,明确标准化需求和市场方向,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及其实施工作。其次,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的原则,依托应用示范工程,加大对创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服务平台,保障掌握核心技术、主导标准制定。再次,要建立传感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池,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等工作,保障我国传感网产业与应用的健康发展。

  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则表示,国家将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专项计划中支持传感网标准制定,并将传感网应用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此外,标准研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据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介绍,教育部加强传感网技术相关专业的设置,目前已规划在全国35所高校设立传感网相关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北大、清华、上交大还规划在无锡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重在应用

  物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感知”的网络,并且必须是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靳东滨认为,传感网按产业链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可以说网络层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感知层和应用层不健全,特别是应用环节还不明晰,虽然有一些示范工程,但赢利不赢利还不太清楚。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勇良也十分关心传感网应用的赢利模式:“智能建筑、智能交通、安全等等,都是潜力很大的应用,但作为一个企业实体的经营者,我关心的除了大方向以外,还有谁为这个应用买单。最开始给物联网买单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政府,它会为一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来买单。那么后续的发展谁来买单?示范工程在全国的推广性怎么样?这些都是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

  专家强调,传感网发展重在应用,但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业内人士认识到,应用的起步期是非常难的,推广一些应用示范是必要的。只有让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才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积极地和物联网结合起来。

  还有专家认为,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进行传输,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对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问题是谁来建这个“管理平台”?一种方案是,由电信运营商来建设,它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动力。当然,也可能在未来物联网发展进程中,产生第三方专业平台服务提供商。

  当前,传感网应用要重视建设融合性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的应用研发平台,建立面向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应用研发平台,突出重点领域的示范。比如,在国民经济领域,遴选一批工业、物流、电力等行业的典型,推动传感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创新。在社会管理领域,以传感网与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在医疗、交通、安防和环保等领域遴选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先行先试“传感网”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现有电网将不断走向智能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