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不能说的“秘密”

admin 61 2024-10-15 编辑

物联网不能说的“秘密”

  导读:从“感知中国”的提出到《物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物联网走过了一段坎坷的探索和发展期,今天我们不谈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和政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现阶段物联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剖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经过4年的产业发展和沉淀时期,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从“感知中国”的提出到《物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物联网走过了一段坎坷的探索和发展期,今天我们不谈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和政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现阶段物联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剖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核心技术缺乏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交通、电力、医疗等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但依然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的“硬”问题。众所周知,物联网最为核心的是感知层的器件和设备,以及以此为基础搭建而成的系统网络。而很多物联网产业园涉及的则是物联网的从属和配套行业以及解决方案等,看似产值很大,其实并非物联网的核心。

  纵观物联网技术在世界的分布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和欧洲在传感器件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国内中高端传感器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传感器核心技术太少。而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但国内企业都没有在某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技术和企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每个领域都需要量身定做的传感器,虽然有市场需求,但市场规模并不大,导致传感器厂家的技术投入成本太高,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做不了。同时,传感器产品技术是建立在新型敏感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仿生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和极低能耗技术上,小额的投资和研发根本不可能解决核心问题。

  产业泡沫依旧存在 

  今天的物联网就像1996年到1999年的互联网,大家做的都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工作,是一些初级的应用。现在的物联网还处于一个局域网的、片面性的、分散性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张广域的、全局的网络。这是它的一个发展阶段,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

  回到互联网,真正成熟的时候,恰恰是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因为那时候把一批没有发展能力,没有长期用户需求的企业淘汰掉了,能熬下来的都是能够符合客户需要的。物联网恐怕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因为物联网比现有系统复杂几十倍。如果一定要现在说哪个领域能先发展,未必见得。从企业来讲,必然会有这样一个自发的淘汰过程。物联网只有先进入“泡沫期”,然后才会进入繁荣期。

  但是都没有关系,因为互联网的今天已经告诉我们,物联网的明天一定会非常好,而且发展空间一定比今天的互联网更广阔。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一个商业模式记述了一个商业本身用来更好地理解或用来开发一个新的或设计一个新的模型。跟其他模式一样,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有它的投入、产出和它的组件,它们以某种方式组合提供产出。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更是如此,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让产业链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

  纵观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在商业模式上虽然有了阶段性的突破,但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未来物联网产业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作为一个产业成熟的长期性主要动力,随着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将进入市场需求驱动阶段。物联网的产业生态系统十分复杂,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在一种开放的模式中实现合作与共赢,进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对整个产业发展意义将十分重大。

物联网不能说的“秘密”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采用红外线感应器开发人体接近感应系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