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风电产业要闻点评

admin 68 2024-06-08 编辑

2010风电产业要闻点评

   编者按:201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延续了前几年的火爆势头,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将双双位列世界冠军。

  从《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实施、风电上榜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首次海上风电招标来看,国家对风电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从国家能源局启动风电质量调查、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来看,各界更加关注风电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从5兆瓦风机首次出产、千瓦价格跌进4000元来看,风电整机在迅速降低成本的同时加速走向大型化,整机行业重新洗牌的格局已经显现;从对接中美风电来看,风电企业出海要做的功课和要交的学费还难以估量;从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来看,风电基地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并存,风电发展的速度需要重新审视。

  “十二五”我国将迎来风电发展高潮,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厘清解决思路,将决定我国风电下一步发展的成败。

  1

  国家能源局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新闻事件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在京组织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此次启动建设的风电标准体系包括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场施工与安装、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电场并网管理技术、风电机械设备、风电电器设备等6大类,每大类包括若干条具体标准。这些标准被集中收入会议上发布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中。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国务院3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因此,此次全面启动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就是落实此文件规定,加快推进风电标准建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

  点评 全面启动标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对于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标准制定工作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超过80家,呈现风电产能过剩的苗头,若不及时调控和引导,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为此,国务院下发了3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该标准的制定,将促进风电设备行业的重新洗牌,对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大型化、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风电设备企业有重要意义。加快风电标准建设对解决当前风电上网难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风电并网标准建设,将对风电场开发、建设、运行维护,以及风电设备选型、风电功率预测等将产生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为风电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在涉及国际标准问题上始终缺少中国代表的身影。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每次发布标准后,都会征求传统风电大国如丹麦和西班牙的修改意见,却未听取中国的声音。这就导致很多标准制定出来后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严重制约中国产品到海外开拓市场。眼下,中国的风电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在全球位居前列,而中国的风电产业标准体系却还没得到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及早谋得在国际标准体系制定上的话语权刻不容缓。

  2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实施

  艰难前行,重在落实

  新闻事件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4月1日起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有两大亮点,一是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二是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财政部、能源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日前纷纷表示,已在财政支持、具体细化措施方面做好准备,尽最大努力推动该法的有效实施。

  修改后的法律明确,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电力监管机构,共同督促落实电网企业优先调度和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办法。

  点评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是针对过去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遇到的问题修改的。该法案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划;因为近来社会反映风电发展很快,部分地区出现无序、盲目的倾向,各部门协调机制还未完善;第二,制订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即配额制;第三,制订电网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办法;第四,建立可再生能源基金,把以前的“电价附加”并入财政,这样可以减少其税收,并且管理规范。

  以上四点中的核心问题是配额制,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对大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配额的要求,但仅对发电企业规定配额还不够,需要对电网和各地方政府提出配额要求。

  客观地讲,制订配额制难度相当大,可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容易,但落实很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发电企业配额目标,缺乏可以监督、检查的制度,所以正在设计管理办法,使目标能够可检查、可落实。真正完成《可再生能源法》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需要整个产业长期不懈的努力,而解决利益分配是政策落实的关键。

  3

  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完成预验收考核

  拉开海上风电大幕,创造风电史上多个第一

  新闻事件 8月31日,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风电场全部34台华锐风电SL3000风电机组,顺利完成海上风电场项目240小时预验收考核。

  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全球

  欧洲之外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东海大桥东侧的上海市海域,距离岸线8-13千米,平均水深10米,总装机容量102兆瓦,全部采用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预计未来年发电量可达2.6亿度。

  点评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在我国风电场建设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第一次采用自主研发的3兆瓦离岸型机组,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装备制造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第一次采用海上风机整体吊装工艺,大大缩短了海上施工周期,创造了一个月在工装船上组装10台、海上吊装8台的记录;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高桩承台基础设计,有效解决了高耸风机承载、抗拔、水平移位的技术难题……

  上海东海大桥项目拉开了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大幕,实现了海上风电真正意义上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垄断巨头的技术封锁和价格歧视,为我国在海上和经济发达地区建设风电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4

  首次海上风电招标结果出炉

  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开发,价格难以反映真实成本

  新闻事件 10月8日,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四个项目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00MW,全部位于江苏,共包括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四个风电项目。中标以上项目的风电场运营商都是央企子公司,分别归属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电集团。而为四个风电项目提供风机的整机厂商也圈定,华锐风电拿下滨海300MW、射阳300MW两个项目,金风科技获得大丰200MW项目,上海电气则获得东台200MW项目。

  本次海上风电项目,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个项目的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235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和陆上最高风电标杆电价0.61元相近。

  此前,国家能源局已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省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点评 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完成,标志着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开发阶段,未来海上风电将成风电新的发展亮点。这次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是我国首次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表明海上风电项目由示范工程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目前四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较低,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成本,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特许权项目以最终确定海上风电标杆电价。虽然这次招标最低报价都没有中标,在评标中价格因素约占50%比重,但0.62-0.74元/千瓦时的电价可能还偏低。海上风电安装维护成本高,导致风电场运营企业项目盈利能力弱,预计未来将需要更多特许权项目以最终确定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

  5

  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出产

  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制造商上演军备竞赛

  新闻事件 10月12日,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由其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出产,这是我国首台5兆瓦风电机组。与此同时,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出产。

  据了解,华锐风电的5兆瓦系列风电机组包括陆地、海上、潮间带系列机型,是技术领先、全球主流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功率大、单位面积装机容量大、风能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单台5兆瓦风机,每年发电可达1000万度。

  点评 2006年前,千瓦级风机在我国占主流地位,那时国内还没有一台兆瓦级风机,海外市场上却开始流行兆瓦级产品,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钱学森曾设想,21世纪中国的部分能源需要几百万台千瓦级风机提供,现实超出了科学家们的预想。

  为了吃干榨净千瓦级风机利润,国内众多制造商故意推后了开发兆瓦级产品的时间表。华锐风电异军突起,于2006年率先出产兆瓦级,拉开了风机大型化竞赛的序幕,1.5兆瓦、2兆瓦、3兆瓦、5兆瓦出产的间隔由此而变得越来越短。

  大型风机具有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技术先进的优点,体现了风机发展趋势,但它不是对小功率风机的简单叠加,关键技术、零部件供应链等对制造商都是严峻考验,况且也不是任何风资源状况都适于大功率风机。因此,在这场大型化的竞赛中,企业应把握好度。

  6

  新能源上榜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

  政府决心要转化为企业信心

  新闻事件 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力争达到15%左右;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决定》提出,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此外,将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决定》还强调要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这包括建立健全新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机制和税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电力体制改革等。

  点评 战略性,明确了地位;新兴,说明了发展前景和不成熟。风电产业正式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意味着国家将从宏观到微观给予全方位的扶持。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决定》给七大产业下达了量化指标,这些产业不仅是扶持的对象,更是创造利润的源泉,并且在2030年左右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显示出政府对我国产业转型的决心。

  从对这七大产业的扶持手段可以看出,政府力求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给予直接的财政支援,主要依靠七大产业自身的生命力。风电作为新能源领域中最成熟的产业首当其冲,必将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电成则新能源成,风电败则新能源败。

  7

  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

  成绩与问题并存,酒泉速度需慢行

  新闻事件 11月3日,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2008年4月,总规模1271万千瓦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使酒泉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酒泉一期工程是2009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引入18家国内实力最强的风电投资企业共同开发,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建设配套电网工程,接入西北电网统筹调度运行。一期工程规划建设51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到目前为止,实际建成536万千瓦。

  随着酒泉风电基地一期的建成,甘肃将同步启动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拟建总规模800万千瓦,“十二五”末建成投产。

  点评 酒泉“陆上三峡”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数千亿元投资,带来每年数百亿元销售收入、数十亿元利税。但是,在热火朝天的背后,必须认识到,目前这些风机的绝大多数并不创造任何经济效益。目前瓜州并网发电的机组仅有60万千瓦,仅占到总装机的20%。现在的瓜州仍然是一个“静止的风车场”。

  国内风电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着“风场先建、电网后规划”这样一种电源商倒逼电网公司的不和谐局面,风电装机过于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根本无法跟上风电场的步伐。就目前来看,至2015年,酒泉一、二期风电基地的圈地运动早已完毕,各风场资源也已经划定了势力范围。

  今年9月,酒泉75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运行。不过,面对今年末500万千瓦、2015年1200万千瓦的风电快速扩张,750千伏的电网仍然无法全部安排风电上网。电网和装机量不匹配的问题,将持续制约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实际价值。

  风电作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其未来的前景不容置疑,但中国在不断创造全球发展最快记录的同时,需要补足自身“更高、更强”的短板。

  酒泉风电第一期马上就要收官,接下来的“十二五”,在大局已定、问题了然的背景下,放慢发展速度是理智的选择。

  8

  国家能源局启动风电设备质量调查

  促行业健康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新闻事件 10月底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启动了风电设备质量大调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发生的多起风电质量事件,是国家能源局此次大调查的重要原因。中国风电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个别风机出现质量问题难以避免,在国外风电发展中也发生过多起事故,问题也不少。关键是要找到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据悉,风电设备质量调查的具体工作由中国风能协会协助。

  点评 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应该算不上什么“新闻”。任何一个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质量问题“如影相随”是客观规律。看看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汽车工业,不还是存在大量汽车召回的情况吗?对安全质量管控最为严格的航空业,也没有百分之百杜绝质量事故。风电也不例外,没必要“大惊小怪”。中外主要风电企业,无论是VESTAS、GE、SIEMENS,还是金风、华锐、东汽,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比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

  从近期进行的质量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风电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故障率在正常范围之内,已发生的个别重大事故多是在风电机组生产、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引发的,风电机组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契合实际的批评,更需要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9

  风电整机进入3000元时代

  风机成本趋于透明,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新闻事件 10月26日,“张家口坝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与“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南部风区”风电机组招标会上,金风科技以3850元/千瓦、华锐风电以3983元/千瓦的报价,宣告1.5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造价跌破4000元。此外,上海电气2.0兆瓦机组3899元/千瓦、东方电气2.5兆瓦机组4036元/千瓦和明阳风电3.0兆瓦风电机组4100元/千瓦的报价,也创造了各自不同级别的最新纪录。

  点评 自2007年以来,风机每千瓦平均造价从6000多元一路降到3000多元,眼看就要打五折了,有人担忧企业之间正在上演恶性竞争,长此以往风机质量难以保证。

  然而回顾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史,也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难有人想到,今天质量更高、功能更多的产品,价格反而仍在下滑过程中。

  风电整机企业与风电场开发商不同,后者由于其国企背景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硬性指标,短期内亏损也要上。而整机商股权中私有资本比重很大,不可能“赔本赚吆喝”。风机价格的下降可以用以下原因解释:

  第一,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我国的整机商有将近80家,为争夺市场,企业不可避免地开始走“薄利多销”之路。第二,规模化、标准化降低制造成本。经济学中,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呈“U”字形(纵轴为平均成本,横轴为产品数量),企业产能迅速扩大,摊销到每台风机上的成本必然迅速下降,并且目前还未到达拐点处。第三,整机商可以转嫁成本。我国大多风电零部件的竞争比整机还要激烈,整机价格下降带来的是零部件供应合同重新签订。最后,各企业已形成了稳定成熟的技术队伍。人员的稳定和成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四方面的过程还未走完,风机价格仍然存在下降空间,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虽然零部件和整机商偶尔会抱怨生意没有前几年好做了,但是从我国整体能源形势来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只有与煤炭等传统能源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10

  国家能源局首次对接中美风电项目

  风电企业一片茫然,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新闻事件 12月6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召开了“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首次集中探讨了国内风电企业出口问题。困扰风电场开发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多年的问题得以破冰。

  会上,企业们探讨了国际化战略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政策、融资、法律、税收等问题,暴露出企业对国际市场缺乏基本了解,困境重重。

  点评 在国内,中国的风电企业赫赫有名;在国外,中国的风电企业则快赶上农民工了,对许多“ABC”式的基本问题一片茫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戏称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风电犹如“农民工进城”。厂商们自嘲地说:“我们只比农民工有钱。”

  2009年,我国风机出口仅2.87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自产自销自建,与国内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相比,可谓沧海一粟。

  国内风电市场的发展速度终有放缓的一天,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创造利润,而且可以使企业客户市场多元化,东边不亮西边亮,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拓海外市场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做到。国家能源局主办的研讨会开了个好头,但一次会议解决不了很多问题,此类企业欢迎的论坛应多搞,形成长效机制,因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太多太多。

2010风电产业要闻点评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布局中国物联网亟需举国体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