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九死一生为哪般?

admin 36 2024-06-20 编辑

工业软件,九死一生为哪般?

工业软件是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支撑。近段时间,由于中兴、华为等事件,大家逐渐对工业软件给予了高度重视与空前关注。

作为工业软件行业的从业者,笔者亲历了多款工业软件的发展,近距离观察到了很多工业软件公司的兴衰,大部分公司的发展可以用九死一生来概括,非常不易。

堪比战场,工软“九死一生”

1、一个个消失的工软企业

笔者从2002年成立公司开展DNC(分布式数控系统,通常被称为机床联网)的应用推广,那时全国还没几家同行,但随后就有很多公司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记得2005年就有三四十家公司了。但时至今日,其中90%的公司已经消失了,从数量上看,DNC公司可谓九死一生。随着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的兴起,这几年又有一批公司进入该行业,但这些新秀们到底能坚持几年,还需要拭目以待。

近几年来,自称能做MES的公司应该不少于500家了。但根据笔者长期的工业软件从业经验,就如同ERP、PLM等工业软件一样,MES品牌也会逐渐集中,绝大部分的MES公司将逐渐消亡或退出本业务,十年后能有十几家能生存下来就算不错了。从这些数字上看,MES行业何止是九死一生,甚至可以用百死一生来形容。

笔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使用PRO/E等CAD/CAM软件,并在PTC工作过多年,对CAD市场也算很熟悉了。南山工业书院创始人、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在《飞檐走壁的国产CAD,那些活在剃刀边缘的行业》中写道:“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全国从事CAD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已达到300余家。”鼎盛时期300家,现在还有多少家仍以CAD为主业在运营?估计也就5、6家吧,如此算来CAD软件的淘汰率大约是98%。

ERP市场的淘汰率应该也不会比这个数字低到哪里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市场上涌现了不下500家号称能开发ERP的公司,弹指一挥间,现在也不过剩下用友、金蝶、浪潮等几家公司,绝大部分公司都不见了踪影。

今天,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工业互联网公司,有专家称,国内已经近千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十年后,如果有50家能生存发展起来,也算是不错的数字了,如此算来,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成功率也就是5%。有风必追影,风过遍地残,蓦然回首,能有几人丛中笑?

2、一场场拼命的上甘岭战役

如此高的淘汰率,工业软件市场已经超过战场的残酷。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战役。在兵力方面,志愿军投入了4万多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调动了6万多人,鏖战43天,阵地反复59次,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志愿军伤亡率接近3成,“联合国军”伤亡率约为4成。相比之下,工业软件公司的死亡率动辄9成,已经远远高于这两个数字。

近三十年来,我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甚至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但在工业软件方面,与国外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当时在CAD等领域与国外软件尚有追赶的希望,但现在已经是难望其项背了,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行业属性,注定“九死一生”

为什么工业软件公司生存这么困难?除了这些公司自身战略、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外,笔者认为,这与工业软件的工业和软件这两大属性有关。

1、工业属性决定了行业的艰巨性

工业可能是最复杂的行业。

首先是行业繁杂。既有流程行业,也有离散行业,再进一步细分,我国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每个行业不一样,每个企业也都不一样。

其次专业种类繁多。工业涉及机械、电子、光学、声学、磁学、流体、热处理等太多专业,每门学科都蕴藏着巨量的知识与经验。

第三是产品本身复杂。既有服装、玩具等较为简单的制造业,也有航空、航天、高铁等复杂制造业,比如空客380有600多万个零件,很多产品的复杂程度及难度超乎想象。

第四是生产过程复杂。企业中涵盖了研发、生产、营销、运维、供应链管理等等太多业务环节,涉及了生产设备、生产设施、测量测试设备、仪器仪表等成千上万的不同设备,这些设备种类不同,功能不同,开放程度不同。

第五,厂家协作困难。比如,波音747由六个国家的16500家大中小企业协作生产,一个企业出问题,甚至一道工序出问题,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第六,对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小失误,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工业对实时性、可靠性等的要求远超其他行业。比如,一个传感器数据失误,有可能就事关几百条人命的安危。

工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业软件研发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工业软件的发展完全不能套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使用的对象是人,人是自然界最聪明的主体,一种文字就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可以使用,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快速迭代,互联网因而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甚至可以颠覆零售等传统商业模式。由于工业软件服务于工业,具有显著的工业属性,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是工业软件的工业属性决定的。

2、软件属性决定了竞争的残酷性

软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复制成本低等特点。不像机械装备等传统行业,即便掌握了全部的研发、生产等技术,但总是还有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调试成本等很难压缩的固定成本,由于产能约束、成本约束、地域约束,传统行业往往是在一定区域、一定产量下进行生产与营销。软件行业就完全不一样了,软件的复制成本很低,几乎没有传统产品的再生产成本,软件销售的套数越多,单套软件的平均成本就越低,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行业的属性。

软件属性造就了这是一个“强者愈强、弱者消亡、赢者通吃”的行业。因此,即便市场容量很大,但CAD、CAM、CAE、PLM、ERP等全球市场基本都被几个巨头公司垄断,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消失了。

综合工业软件的这两个属性,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投入、长周期、竞争激烈、赢者通吃的行业,因此工业软件公司“九死一生”也就在所难免。

艰苦环境,加重“九死一生”

工业软件自身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生存的难度,本土工业软件公司尤为艰辛。企业就如同一棵小树,除了自身基因等内因以外,土壤、环境等都是决定能否长成参天大树的重要因素。

1、土壤天生贫瘠

工业软件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制造业,但制造业本身也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当前中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仅为2%左右,很多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被服务对象决定了工业软件企业的利润要远低于服务于银行、交通、通讯等行业的软件行业,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将保生存、保生产放在第一位,很多企业很难拿出更多资金进行工业软件等方面的建设。

制造业犹如工业软件的土壤,工业软件又服务于制造业,两者如同一对难兄难弟,蓝缕筚路,携手蹒跚前行。

2、生存环境恶劣

由于受传统思想等影响,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的固化思维,宁愿花上百万购买使用率不高的“硬装备”,也不愿意出几十万购买工业软件的“软装备”。即便购买,也是货比三家,最后往往选择最低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断扩展,要求不断更新,但又不愿意为此增加费用,成本只能转嫁到工业软件公司身上。形象地说,很多用户总是“花奥拓钱,买奥迪的车,还想和奔驰、宝马切磋切磋。”

在国外,通过用户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软件维护费,软件公司活得就很滋润,就可以将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软件研发中,形成良性循环。而在国内,工业软件公司只能将可怜的项目利润均摊到维保和软件升级这些成本上,极大地影响了对研发的再次投入,企业竞争力也就很难维持。

3、人祸盗伐严重

在这种贫瘠的土地上,在干旱缺氧的气候中,大部分工业软件公司死掉了,也有些坚强的、幸运的、扎根深的软件公司活了下来。

但在知识产权不完善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各种盗砍盗伐人祸又给了致命一击。同行中有想挖人的、有想偷代码的,有想偷技术资料的,不一而足。即便有的企业家孤注一掷搞创新,但用不了多久,星星之火马上燎原,先进变成了先烈。在知识产权具有巨大风险的环境中,如果大家都想坐享其成,还有谁能像乔布斯一样“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坚守初心地投入研发呢?即便如此,也只能是“Stay foolish,Stay hungry”,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傻干、饿死”。

人才是工业软件公司的根本,特别是开发人员,需要经过多年历练才能成为行业专家,企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培养成本,但在IT人员短缺的市场上,这些开发工程师很可能被互联网公司高薪挖走了,因为互联网公司是崽花爷钱不心疼,他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财大气粗,即便失败了,大不了再攒个点子、编个故事重新做一摊。专业人员的流失对工业软件公司是很大的损失,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沉淀多年的行业知识随着人员的流动化为乌有了。

这些年来,互联网公司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虹吸效应,也是影响本土工业软件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洋货立体碾压

工业软件是典型的全球性竞争行业。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早,积累的行业知识、管理经验、研发技术、营销能力,以及良好的经营环境、人才基础、资金支撑等远非国内公司所能企及。国内工业软件公司大部分是从高校、民营等自发发展起来的,在正规化、集团化的洋品牌冲击下,强弱悬殊,只能像游击队一样,找些市场空白点,以价格和本地服务优势做些项目,很难发展出规模效应。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平台的竞争、产品链的竞争、生态圈的竞争,对弱小的本土工业软件公司而言,竞争不在同一个维度上,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弱势,甚至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近些年来,德国西门子公司斥资上百亿美元并购了UGS、LMS、Camstar、Mentor等优秀工业软件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快速地实现了工业软件与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构成了完整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

法国达索系统公司通过50多次的并购,已经发展为CAD/CAE/CAM/CAPP/PLM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协同研发与管理平台,几乎垄断了航空、汽车等复杂制造行业;

美国PTC以PRO/E与WindChill为起点,并购了Axeda、ThingWorx、ColdLight、Vuforia和Kepware等一系列工业软件,形成强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其他如SAP、Autodesk、海克斯康等欧美公司,也都通过大手笔的并购,或者迅速补齐了自己的短板,或者有效地拓展了自己的新领域,构建起了强大的工业软件产品竞争链与生态圈。

由于工业软件需要长期沉淀的过程,很多优秀软件都是在某一细分领域经过长时间千锤百炼而淬炼出的精品,他们的产品不是这些巨头们短时间内所能开发出来的,他们的深厚经验不是大公司短期内所能掌握的。迅速获取这些竞争优势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并购,一条是剽窃。

并购从小处讲,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深度合作,从大处讲,是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激励了很多有创意的小公司去创新、去创业,也为大公司增加了很多可选的优质备选对象,是大公司走向更加壮大的捷径。当然,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度,剽窃是花钱最少、时间最短的捷径。但长此下去,相互惦记,相互剽窃,就没人愿意做研发投入了,最后被剽窃对象没了,练就的这门“绝活”也不能当饭吃啊。

大环境不同,生态不同,快速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不同,就分化成了不同维度的竞争阵营:强者越强,形成海陆空天赛的立体战略布局,弱者更弱,只能打打游击,苟延残喘而已。

大环境不改变,小树难以成活,独木苟延残喘,更别指望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了。

凤凰涅槃,即将迎来春天

令人欣慰的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否极泰来,本土工业软件企业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1、智造热潮,助推工软大发展

近些年来,制造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过快、劳动力短缺、竞争加剧等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制造业高端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向东南亚分流的“双流”挤压,制造企业亟待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与主要手段就是工业软件。通过这些先进的工业软件系统,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高效、高质、快速响应市场的生产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的影响下,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推出后,各地政府及广大制造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积极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很多企业引进并成功应用了设备物联网、MES等工业软件系统,取得了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带动了工业软件市场的发展。

日前,拥有CAD/CAM/CAE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望软件完成了第二轮1.4亿元融资,这是继2018年底第一轮融资八千万元之后,国内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估值最高的融资案例。这是一个很令人兴奋的信号,这表明工业软件的价值已经逐渐得到资本界的认可,或许这昭示着工业软件企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2、霸权施压,危机妙转成机遇

“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

近期中兴、华为等一系列事件,对手极限施压,国外供应商随时断供断货,对国外产品占据九成多的工业软件市场,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相关部门和制造企业敲响了警钟,终于看清了中国工业软件落后于人、中国工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曾经说过“自主不一定可控,但不自主一定不可控。”且不说国外软件是否隐藏了木马、后门,就是动辄以断供、实体清单等手段进行裹挟,这是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所不能接受的。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炸弹就像一声惊雷,彻底惊醒了国人对双方军事实力差距的认知。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上,航空工业的雄鹰翱翔,雷霆万钧;兵器工业的铁流滚滚,气势如虹;航天工业的大国长剑,威震敌胆;电子工业的雷达慧眼,洞察秋毫;船舶工业的坚船利炮,劈涛斩浪……此时此刻,相信每位中华儿女看得都心情澎湃,热血沸腾,扬眉吐气,无不为中国军队、中国军工喝彩,无不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二十年前霸权的倚强凌弱,二十年中国人民的卧薪尝胆,终于造就了中国军队与军工企业强盛的今天。

而今,历史又在重演,但即便是对手挖空心思的断供断货与不断抛出的实体清单,也一定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前行的坚定步伐,相反,倒是危机中带来重大机遇,一定会促进本土工业软件的大发展,一定会迎来工业软件灿烂的春天。

3、尊重版权,营商环境有改观

如前文所述,工业软件企业犹如一棵棵小树,既需要自己主动扎根,也需要外在的营养和杜绝盗砍盗伐的成长环境。

国家相关政策就是工业软件产业健康成长的外在营养。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了多项鼓励工业软件发展的政策,如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在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了软件行业较大的支持和促进。

作为知识产权高度集中的行业,工业软件企业面临着知识产权被盗版、剽窃等困扰,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再发展。没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中国工业软件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两个月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先后判决上海两家公司因侵害工业软件著作权,分别赔偿达索公司900万元和1505万元,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工业软件的知识产权。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院此次作出高额判赔,意在严惩盗版软件恶意侵权者。”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相关法律的贯彻,对恶意侵权者起到了严惩与震慑作用,为工业软件产业提供了一个越来越有利的发展环境,工业软件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潜心搞研发,从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4、肩负使命,本土工软再出发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走向智能研究院赵敏院长在文章中指出:“工业软件是工业装备中的软装备,是装备的神经脉络和灵魂,没有软装备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国外也不可能轻易地将工业软件这个国家竞争的制高点拱手相让。

尽管行业很艰苦,环境很恶劣,竞争很残酷,但这些年来,还是有一大批有情怀、有抱负的工业软件人坚守在研发与应用第一线,他们对工业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情,他们立志研发出本土的精品软件,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强大,他们将工业软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奋斗。

经过几十年来的工业带动和企业潜心研发,在本土工业软件产业中,除了少数如用友、金蝶、浙大中控等为数不多的中大型公司外,还涌现了一批活跃在细分市场的中小工业软件企业。比如,中望软件在CAD/CAM方面已经取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亚控科技在组态软件国内市场第一。

即便在竞争激烈的MES行业,兰光创新在军工企业、机械制造领域,上海上扬软件在半导体、太阳能光伏领域,深圳昱辰在服装等时尚业,面对洋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凭借专业产品、优质服务,毫不畏惧,攻城略地,逐渐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隐性冠军。

习总书记曾经勉励科技工作者:“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在工业软件发展道路上,尽管道路险阻,尽管强敌如林,尽管九死一生,我们也一定能肩负起构建自主可控工业软件长城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制造增砖添瓦,为中国智能制造贡献我们的力量。

工业软件,九死一生为哪般?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工业软件不仅仅是工业+软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