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机床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将立足国内。
“此次机床重大专项的特点在于,从专项目标、技术路线到管理机制都有根本性的转变。”2月11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制订的几位资深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强调。
一个致力满足需求的专项
按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将立足国内。
专项目标决定了该专项是一个产业化的专项,行业专家一致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果不能形成生产力,就无所谓第一。另外,立足满足国内需求,是否就摒弃了追赶先进水平呢?不是!这正是为了更好、更健康、可持续地追求最高水平。”
目标从科研攻关转向立足需求,这就决定了专项实施的技术路线、组织路线和管理机制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以保证重大专项提出的技术路线正确实施。
重大专项技术路线提出了“主机牵引,加强基础;跟踪跨越,集成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使用,需求拉动”的实施原则。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技术路线为什么以主机作牵引、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基础技术作支撑?如果将满足需求作为最终目标的话,主机不作牵引,基础技术作牵引,那不就成为脱离市场、纸上谈兵了吗?工厂需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制造高水平的整机,所以,这是由专项目标决定的。但是,不是光搞主机,主机是由功能部件组成的,所以功能部件是基础。另外,你要搞出高水平的主机和功能部件,必须有高水平的基础共性技术作支撑。不是忽略功能部件,也不是不重视基础、共性技术,只是相互位置要摆对。”
专家指出:“专项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挡住进口。现在大量的高档数控机床涌入国内。所以,既要跟踪跨越,又要搞集成创新,这是相对于原始创新而言的,现在不是不需要原始创新和理论上的突破,但是从国内现状出发,更多的需要集成创新,这样才能更快满足产业化的需要。”
在管理机制上,专项也体现了竞争性。专家认为:“只要是民族的,不管是企业还是大专院校,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
据悉,专项招标大体分三种形式,对于只有个别企业能够生产的极少数产品实行“择优委托”;对于少数企业能生产的个别产品实行“择优定标”;对于行业里大多数企业都有条件开发研制的产品,按招标指南实行公开竞标。专家指出,招标工作必须公开透明,必须吸收广大专家意见,倾听企业、用户意见,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六大措施保证专项实施
有关专家用“建国以来支持力度最大”来形容专项对行业的影响,该专家认为:资金支持只是一个象征,国家为此花的力气也很大。从调研、拟订专项规划、再调研到修改专项规划,历时长达三年。
等了三年,盼了三年,在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时刻,专项开始启动了,这对机床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那么,专项究竟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实质性利好呢?专家向记者介绍了专项的相关配套措施,共有六条。
一、专项的首台套主机以及配套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由“产学研用”四方共同提出纳入“应用示范工程”,经专家论证和领导小组批准后,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应予支持并落实应用,在专项资金中划出“应用示范工程”资金给予专门支持。
二、首台套产品经试用成功,并经专家验收通过后,该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目录》,凡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使用国产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
三、对使用国内研制、生产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等鼓励措施,以加快和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应用。
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招标时,发标方不得指定配套件和数控系统品牌及生产厂家,为国产设备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五、拓宽融资来源渠道。除了由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适度的财政资金支持和企业自筹资金外,还应考虑以下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进行贷款融资,对贷款融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通过企业上市、吸引风险及各类投资基金以及机构投资者等各种多元化资本进入;吸引民营及私人资金积极参与投资。
六、对于国内尚不能提供、需要多家进口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高档数控系统,坚持以国内市场资源为筹码,将国内需求捆绑招标,商务谈判与技术谈判同时进行,确保国内能掌握完整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开发出的产品优先列入示范工程计划,国家给予重点支持。
实现专项目标并非易事
目前,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0%,专项将目标定为80%立足国内,是否有些不切实际呢?有关专家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这里的80%指的是品种满足度,而非市场占有率,现在大部分高档机床国内不能生产,需要进口,当然也有能生产而没有用户愿意采用的情况。在重大专项服务的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等四大领域中,目前高档数控机床的品种满足度为10%~15%,基础制造装备的品种满足度为30%~35%。”
专家介绍说,针对当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等问题,重大专项提出了预期目标:到2020年,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
此外,重大专项还分设了2010年及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
方案很科学关键在实施
2006年,国家发改委给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各下达了一个软课题,这就是重大专项调研的肇始。2007年4月15日,专项实施方案开始编制,出了11个版本,经过众多专家论证,到2008年出炉。
有关专家说:“专项方案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这次的方案跟以前不一样。目标、指导思想和路线更加适合我国机床工业的现状,也更加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科学拟订专项方案,仅机床协会就为此组织了5次重大调研。第一次调研是在2005年6月份,协会按照发改委的要求组织了24名专家,分成7个组,调研了110个机床行业企业。
2006年3月份,协会组织了15位专家,分3个地区,对29家军工企业进行调研。
2006年11月,主要调研行业企业当时的技术改造情况、自主创新能力、重大新产品及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这次调研对专项方案的编写影响最大,当时主要采用实地和函调两种方式,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后来专项所列的重点任务很多数据就是根据这次调研拟订的。
2007年4月份,协会组织专家分10条路线,实地调研了153个单位,包括行业企业和用户企业,内容是对重大专项实施的建议和要求进行收集。
2008年5月份,在专家论证之前,协会又组织了一次调研,目的是为了验证专项项目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四大服务领域当前的迫切需求和2020年以后的预期。
机床协会专家告诉记者:“专项编写实际上动员了大批企业专家,100多个项目都有项目建议书,如果有10个企业能生产该产品,就让每个企业都提交一份建议书,最后汇总分析确定行业先进指标。”
“在专项编制的过程中,我们总结自六五以来机床攻关的经验教训,最核心的两句话就是:以主机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如果科研与需求脱节,成果解决不了实际需求,还得去进口,上百亿元很快就用完,可是国家战略却落空了,这是以前某些国家投资项目失败的教训。”有关专家认为,“日本、德国的机床产业为什么发展快?就是因为人家的科研是为产业化服务,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机床行业的重要研究机构都在大企业里,大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在大学,应用研究在企业。国务院最近出台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里也讲到这个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