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崛起:25万亿利益链谁主沉浮?

admin 109 2024-06-07 编辑

核电崛起:25万亿利益链谁主沉浮?

  韩国核电技术飞跃,强势拿下阿联酋200亿美元大单;美国时隔20年重启核电项目;中国核电目标不断调高……2010年之初,核电成为了世界能源最为瞩目的焦点

  整个2009年,有关“中国即将提高核电比例至5%(7000万千瓦)”的消息便不断传出。而最新的消息是,在目前正处于草案修改阶段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核电的发展目标或将再次提高:至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将调整为8600万千瓦。

  在各方推动下,核电也开始进入全面爆发的“崛起”元年。核电设备市场的“蛋糕”迅速膨胀,核电设备商喜上眉梢的同时,也面临批量供货能力的挑战。如何能在抢夺市场和保证质量上实现双赢,将考验每一家试图“掘金”核电设备市场的厂商。

  “中国速度”

  毫无疑问,中国核电建设步伐有越走越快的趋势,在核电产业发展上,“中国速度”再一次让世界咂舌。

  日前,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信息显示,在浙江三门之后,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核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核准10个核电项目28台机组,其中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20台机组,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74.9%,按照每千瓦机组造价1.2万元计算,在建规模的直接投资在2600亿元以上。

  光大证券研究员袁瑶解释:“核电站建设开工期需要5年,因为一个核电站开工后的前两年是做土木工程、订设备并安装,第三年装电缆和其他电子设备。要完成国家制定的2020年减排目标,确实是需要在2015年前开工一大批核电站。”

  在了解目前国内的核电站选址后,袁瑶计算过,国内大约有20多个地点会作为核电站的选址,而一个地址至少要有4个机组也就是400万千瓦才算是经济性的组合。所以,2020年前国内要有至少8000万千瓦的装机量。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5年,我国核电产业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实际上,即便中国核能比例提升到5%以上,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惠对记者称,“世界平均水平为16%。法国已经达到80%以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为25%。”

  实际上,中国的核电建设正在加速。目前,国内拥有核电牌照的仅有3家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记者从中广核了解到,作为国内3家拥有核电牌照的企业之一,中广核已经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2个项目,在建项目还包括岭澳二期项目、辽宁红沿河项目、福建宁德项目、广东阳江项目、广东台山项目等6个,另有广西防城港、湖北咸宁等4个新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在钱积惠教授看来,中国应大力提高核电的比例,而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6%),中国至少还要上马近百个核电项目。

  这就意味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核电投资计划。钱积惠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大亚湾核电站有两个百万级的机组,总投资约为250亿元。按照100个项目来算,未来,中国的核电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

  “核电产业将带动一大批企业发展。”据钱积惠介绍,目前在核电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是设备采购这一块。

  中广核方面也对记者表示:“核电项目带动的产业链较长,拉动效应较大,这必将给装备制造业带来发展的机会。按照国家要求,我们对每一个核电项目的国产化,都有相关安排和比率。”

  6000亿大单

  带动投资和调整结构是国家发展核电的主要着眼点之一。中国经济还在企稳回升之际,重大投资项目对于稳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尽管各家研究机构对未来核电市场容量的估算各有差异,但初步估算,2008年全国核电站总计投资额达到500多亿元,约有7个机组开工;而2009年开工的核电站投资额约有2245亿元,其中包括红沿河、阳江、宁德、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等8个项目,“按照这个速度,每年国内会新建1000万千瓦,这样到了2015年估计总计会新建4000万~50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投资额估计至少6000亿元以上。”

  大批核电站在2015年前的开工,将会持续带动核电设备的需求。

  “进入核电设备制造业并不像风电那么简单,核电的门槛很高。”3月4日,天相投顾电力设备分析师孔令桦告诉记者,首先是技术门槛很高;其次是在国内拥有话语权的,仅有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核技。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进入到核电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多达十几家,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中核科技、海陆重工、南风股份、湘电股份等。

  “目前国内仅有3家公司具备制造核电主设备的能力。”孔令桦告诉记者,3家企业分别是哈动力、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

  “尽管涉及核电装备的企业还有中国一重以及中国二重等公司,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以生产锻铸锻件为主”。 在采访中,东方电气核电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外,二代半核岛设备(为主设备的一块,还包括常规岛)占市场50%,常规岛中的汽轮发电机占市场的60%比例。”东方电气核电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其介绍,2009年,东方电气集团核电订单已经占集团订货总量的22%。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2013年底交货。

  “应该说到2020年之前,还有几十个核电站要上,起码有上万亿元的投资,中国未来将大上核电,对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毕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且核电设备来不得一点问题。”对于公司接下来的一大发展重点,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泽夫态度很郑重。

  而从中直接受惠的地方经济也早已对核电项目暗中布局。以山东为例,据记者了解,山东省政府已经于近日下发文件,要求以海阳、荣成核电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两个核电设备制造业基地,并为此制定了到2012年全省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的宏伟规划。

  除了沿海省份在积极经营核电经济外,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分别申报的咸宁大畈核电项目、益阳桃花江项目以及彭泽核电,正在等待国家的核准。

  核电门槛

  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核电这块大蛋糕同样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浙江三方控制阀门股份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09年11月,浙江三方拿到了中广核的一个订单,主要是向中广核提供一种叫“常规岛电站辅机”的产品,作用是“在原子反应堆把核能转为热能后,常规岛电站能把热能变成机械能”。

  “这次是由政府组织的,当时参与的有近百家民企。”浙江三方公司核电质保负责人叶水兰向记者透露,大部分企业都只是提供一些外围的配套产品。“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些阀门产品,总额也就是几千万元,这仅是整个核电设备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这些民企中,拥有核电产品许可证的只有我们一家。”叶水兰颇为自豪。而据其介绍,整个浙江省,拥有核电产品生产许可资质的也仅有两家。

  2005年12月29日,在从国家核安全局拿到“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后,浙江三方获得了进入核电市场的“通行证”,开始了与中广核等多家国内外的核电制造商的合作。

  “民企中还没有一家拥有整机制造商资格。”前述东方电气人士说,在核电产业这块大蛋糕里,民企目前还只能扮演一个小角色,“大部分是零部件的供应”。

  一个核电站包括各种系统300余个,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数万套,正是由于核电产业链很长,像浙江三方这样的民营企业,才获得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目前,民企很难从核电装备中获得大的订单。”前述东方电气人士介绍。相比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以及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这一块还差得远”。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隋永滨介绍,在核电装备的国内采购中,民企获得的份额应该能达到10%。

  “资质”是门槛之一。“生产核电产品需要经过国家核安全局监管。”钱积惠表示,出于对核电产品安全性的考虑,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监控比较严格。

  “除了资质外,更重要的是核电产品对技术水平、资金要求很高。”上述东方电气人士称。“并不是说民企想研究就能研究的,一般民企没有能力承担这些研发成本。”隋永滨告诉记者,“包括主机和核岛的9大关键设备的技术,目前都由国有企业拥有。”

  在隋永滨看来,“民企的突破口,主要还是在泵阀、电线电缆、密封件上。”

  铀矿瓶颈

  然而,与核电产业快速发展、核电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不相称的是,我国核原料资源非常匮乏。目前,我国每年铀矿产量为750~850吨,如果要实现既定规划目标,初步预计,未来10年,我国80%的核原料将依靠进口。

  而铀矿的贸易严格受IAEA的监控,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铀矿需要涉及政治、军事等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因此,中国核电发展的路上,必须面对的是资源的瓶颈。

  核电原料价格因素必须考虑。物以稀为贵,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可能积极发展核电,如果对燃料需求增长过快,必然影响国际价格。

  全球铀资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每年产量约为4万吨,仅能够满足全球核电机组发电需求量的三分之二。全球核燃料的供需存在结构失衡,主要的消费国如美国、日本、法国、韩国与德国等,并不是主要原料生产国。这一种状况可能会引起原料供应的不稳定与价格的波动。

  具有巨大能源消费潜力的中国和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需求还很低,而且两国的铀储备都很小。如果这两个国家启动加快发展核电计划,对世界核原料的供需格局必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004年,国际铀价开始上涨,在2007年5月一度冲破每磅125美元,3年时间上涨了约12倍。尽管近期国际铀价已经大大回落,但全球主要铀矿生产商已经垄断市场,随着未来国际潜在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出于核原料是产业短板的考虑,国内相关企业未雨绸缪,加快了对核原料的开发和布局。除并购澳大利亚铀矿案例外,国内企业足迹早已踏遍纳米比亚、尼日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等世界主产铀国家和地区。就连最大铀矿进口国的日本也惊呼,在全球铀市场上,处处遭遇来自中国的阻击。

  随着各国对铀资源的需求不断强烈,未来中国或将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各国的铀阻挠。因此,业内人士表示,优先布局合理的铀资源,对中国核电发展至关重要。

  核电繁荣背后:尴尬的国产化之路

  前不久,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主管核电的高级副总裁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法国在核电领域的优势,为本公司造势;同时一向低调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也将媒体宣传加入公司发展计划。业内专家指出,“这是为争夺市场大蛋糕在做准备”。同时,据记者了解,对中国核电市场感兴趣的还有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等国家。

  显然,中国政府有关加快发展核电市场的政策刺激着这些国际核电巨头的肾上腺,巨大的中国核电市场散发的“磁场”吸引了各方淘金者。一时间,中国核电市场成了世界核电巨头的博弈场。

  繁荣:不断飙升的项目建设

  “去买点中国与核有关的企业股票吧!”阿海珐集团内部人士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不久前正式宣布中标中国核电站建设的法国阿海珐集团,是中国核电站建设资格最老的合作伙伴之一。但他们现在需要面对一个新的形势——按照中国“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前,我国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需达到70%以上。

  这让阿海珐多了一些压力。

  “核电站设备国产化一个关键就是省钱。” 中国核工业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研究的是国外企业技术转让的可靠性以及国产设备的可靠性。

  据推算,在国家核电发展规划下,国产核电设备将迎来6000亿元的大市场。

  “从目前看,6000亿元的建设投资将有70%~80%的份额属于中国企业,算下来,这市场将近4500亿元左右。” 中国核学会秘书长傅满昌透露,“今后国产设备难以进入核电站的状况将会在国家规划下得到大大的改观。”

  据了解,近期已有中国企业生产的重要核电原件出口韩国。

  “核电建设的巨大市场将带动我们的核电装备制造业,随后核电装备出口也是未来的规划之一。” 傅满昌表示。

  据悉,在国内核电站建设的采购大单中,目前只有符合资格认证的企业才能参与。

  江苏一位核设备生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如果用国产设备,或是用合资的设备,价格可能比购买进口设备价格便宜近40%。”据了解,有些进口元器件的价格是国产元器件价格的数倍。

  “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将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发电成本,如何降低成本,使国家的核电发展规划得以实施,这是我们业界必需考虑的。”前述核工业资深人士说。

  阿海珐人士也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核电站最初发电的成本非常惊人。如果能在前期降低成本,将大幅降低核电的价格。

  据了解,核电站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前期投入的建设成本,而核原料的价格仅是发电成本的十分之一。如果将前期投入计入成本,核电站最初的发电成本将远远高于火电价格,这也是导致核电项目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按照法国的核电站建设规划,在贷款额占总投入的42%的情况下,核电站建设初期每年的负债是年收入的1.8倍,这同时导致电价成本非常高。“只有在运行20年后,核电站电价才会显示出优越性。”上述人士透露,“此时的电价才会降到0.3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将有70%~80%的费用需向社会融资。

  目前,如果算进建设成本,中国新建的核电站发电成本将处于极高的水平,预计是目前火电价格的两倍。

  现象:设备企业大举进军

  有了政策护航,核电相关产业在投资者眼中也卸去了昔日的神秘面纱,成为理想的“淘金”乐园。尽管国内核电站的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主要还是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三大集团占绝对优势,但核电产业的确定性前景令投资者难挡诱惑,以各种方式争相“分羹”。

  2009年,华东数控与德国希斯庄明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生产核电发电设备的大型零部件等,就此加快向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战略转型。深南电2009年12月28日公布,公司拟出资3.48亿元参与组建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公司。

  今年2月新上市的新股中国一重和二重重装也带有浓重的核电概念,业务均涉及核电锻件改造项目及进口核电设备替代等业务。

  在企业闻风而动的同时,政府也在力推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在核电设备和产品制造领域,我国组建了世界首家AP1000钢制安全壳和模块生产厂;组建锆业公司,成立核级锆材研发和检测中心,将彻底改变现阶段我国核级锆材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技术方面,我国现在采用的二代核电技术已比较成熟,从美国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比二代技术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做依托项目。专家认为,通过对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将完善核电产业链,提升国内核电设备商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有关专家表示,出于对核电厂安全运营考虑,国产核电设备还是需要在设备质量和稳定性上下功夫,这一点需要国内核电设备商在大力扩张产能时要特别注意理性和扎实。我国核电设备相关上市公司将长期受益于核电建设进程,如盾安环境、烟台冰轮以及哈空调,此外,具有中核集团背景并在核阀门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中核科技也将明显受益。

  日信证券研究员祖广平表示,兰太实业生产快中子反应堆必需的冷却剂核级钠,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优势;方大炭素产品可用于目前广泛运行的石墨反应堆中;东方锆业的锆产品作为核燃料包壳材料,在所有反应堆中不可缺少。

  随着中国核电建设渐渐驶入快车道,核电“国产化情结”变得越来越强烈。有媒体报道称,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在未来三四年新的核电机组建成之后,核电国产化程度能从50%提高到70%以上;更有心急的观点称,中国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国内核电设备平均国产化率达到75%以上。这些说法给人们一种感觉:国产化已是囊中之物。然而,有一个事实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我国目前的设计、制造水平与愿景之间距离。

  尴尬:关键技术“空心化”严重

  数据或许更直观一些。据统计,目前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有720万千瓦分别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进口,而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只有秦山一期30万千瓦和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

  面对这样的尴尬,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曾文星表示,我国的核电在施工和运行方面已经能够基本自主化,但设计和制造方面距离国际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自主化要以自主设计和自主采购为核心,坚持自主运行,带动设备制造的自主化。设计是龙头,没有自主设计,设备制造国产化无疑是一句空话,这是核电国产化的第一道槛。另外一道槛则来自于制造业本身。

  与国外核电设备企业装备能力和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企业仍有差距。另外,核电装备制造的标准远比其他机械更为严格。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水平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尤其是企业核安全意识不太强。我国核电的发展路线是轻水压水堆,技术接近第三代。2002年,哈尔滨汽轮机公司生产出秦山二核1号65万千瓦汽轮机组,这是目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的核电站,而国际上先进的一般都达到百万千瓦级,美国GE公司的ABWR型出力达到135万千瓦。中国是世界上第八个能出口核电站的国家,而摘取这一荣誉的不过是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在2000年6月投产的30万千瓦核电站。

  我国取得生产核电设备许可的企业数量不少,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如一重、二重、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然而这些企业的核电设备订单却不多,来了任务就做,没有就不做。作为核电设备买家的核电投资公司对国产化的不积极态度也让设备生产厂家无奈。这些用户对国产设备信任度不够,国内生产的设备出点问题就嚷嚷不停,国外的进口设备有问题认为理所应当,很少考虑性价比,更倾向于从国外进口。这成为核电设备国产化路上的“绊脚石”。

  未来核电市场之广阔愈加反衬出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眼下生存状态之窘迫,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如何赶上核电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核电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前景:技术升级引发的国产化巨大挑战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是一个必然的大方向,但是,国内的设备制造商能否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符合标准的设备是一个问题。

  对此,傅满昌表示,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符合标准和规定的元器件。

  同时,一位外资核电企业人士向记者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的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问题,这就是中国很多核电站过去习惯采用进口设备的原因之一。”

  在这位人士看来,要大规模发展核电,设备国产化是必然的趋势,但他认为不能盲目地国产化。

  中国核电的决策层似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有国资背景的核电生产企业正在全力加速进入这一行业。

  技术转让的安全性,也让决策层大伤脑筋。

  2006年末,美国西屋联合体正式中标中国第三代核电站建设。随后,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在北京签署了第三代核电技术转让及核岛设备采购合同。将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四台AP1000机组,转让的技术包括AP1000主泵技术、AP1000爆破阀技术、安全壳技术、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技术,以及运行管理等核心技术。

  本来排除在外的阿海珐大受刺激。据外界报道,有中国官员向阿海珐表示,不会完全把阿海珐排除在中国核电“大跃进”进程之外。

  果然,在2007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之际,阿海珐获得了价值80亿欧元的民用核能领域合作协议。数额之巨大也是全球民用核能市场上史无前例的。

  此时此刻,中国核电规划再次进入“试验田”的阶段,即让西屋AP1000技术、法国EPR技术和秦山核电站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暂时同台竞技,以观后效。

  据了解,阿海珐与广东核电集团的具体商务合同还在谈判之中。

  就在核电领域还在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讨论的时候,第四代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已经被中国的科研人员写进日程表,“2035年左右。”资深核电专家王乃彦说。

  而在三代技术下的核电设备还远远没有达到70%国产化的前提下,即将到来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时代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路又该怎么走?

  

核电崛起:25万亿利益链谁主沉浮?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即将改变世界的20大科技创新 机器人上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