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11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获悉,《智能装备“十二五”规划》预计年内发布,其中将涉及数字油田与智能石化装备。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设备协会前任副理事长赵志明表示,“今后几年,石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重点将是检测技术的数字化、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经营管理一体化,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一体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比如,一座炼厂几百台设备中任何一台设备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发生变化,都能很快通过传感器输送到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不仅显示结果,而且会自动调整,由此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未来,智能装备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成为其他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为航空装备、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等高精尖领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高科技生产控制设备,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发展蓝图:打造海工装备制造大国
赵志明:我国海工装备的发展设想是,力争到2015年末,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集科研开发、总装建造、模块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
到2020年,我国海工装备制造年销售收入要比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要超过30%;国际市场份额要达到35%;本土化配套率达到50%以上。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制造强国。
目前,国家已将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确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更受市场期待。“十二五”海工装备发展规划对于开发利用中国海洋石油相关的装备制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要争取实现深海海工装备的国产化突破。
“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把握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总体趋势,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需求,重点突破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副处长王荣指出,工信部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
深海时代:开启2000亿海工市场
“陆上石油产量在过去20年几乎没有增长,深水和超深水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全球主要的原油贡献者,同时下半年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显著加快,页岩气等油气有望尽快形成新的产业。”
根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在2020年,我国将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由300米到3000米的跨越。伴随着对海上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投入,预计未来5年海洋工程设备市场规模每年都将超过500亿美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
赵志明认为,2010年以后全球主要的新增海上原油产量将来自深海。他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出台减免资源税、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降低成本,同时加大对常规资源的开发勘探力度,海洋工程装备要向大型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到2015年末,我国海工装备要初步形成集科研开发、总装建造、模块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我们更要成为这一领域的制造强国!”
政策投资:2500亿利好自动化行业
为了适应“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发展趋势,海洋工程将向深水、大型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再建5000万吨的石油产能,海工装备总投资约达到2500亿元~3000亿元人民币。
海工装备处于石油石化装备产业链上游,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且关联带动性强。在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未来长期的需求增长将促进大量资金投资自动化设备。赵志明表示,未来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深水化、大型、设计更优化、采用高强度钢、配套更先进。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预计,在未来五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工业自动化、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据悉,海洋石油开采会涉及到勘探、开采系统的搭建及过程的工控、钻探过程的监控及数据采集、海洋石油炼制等等诸多方面。工业仪器仪表、PLC、DCS、自动化软件、工业以太网、数据及图像采集、监控监视设备、各种传感器、变频器等等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产品都会在海工装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如同造船,中国企业擅长钢结构制造。产品中的自动化部分大多为外国承包商提供。有位业内人士称,有些海工产品的国产率不到5%。面对“十二五”国产化的趋势,将给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企业带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