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始于3月的“电荒”愈演愈烈,由最初局限于江苏、浙江等地,逐渐遍布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等省,缺煤停机、限产限电现象此起彼伏,“电荒”范围正由局部向更大范围蔓延。
“过去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导致到环境污染,以及劳工、原材料、资源等什麽都不够,现在连电也不够了。”分析人士指出,电荒的症结在于电价形成机制不顺、高耗能产业调控不力,从而形成有限的电力增长与粗放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无限制索取的矛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现状:全年电力缺口将高达4000万千瓦时
目前,“电荒”局面不言而喻,电力缺口有30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电力缺口将高达4000万千瓦时,而且整个“电荒”由区域性、季节性向全国性、全年性转变。
“电荒”来袭的原因首先是新能源无法担当供电、调峰重任。实际上是经济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对电力的需求持续旺盛。
近十年来的经济重工业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自2000年开始的重工业化进程,在2008~2009年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而呈现短暂迟滞之后,2010年有所恢复;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年均7%左右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累积,未来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持续演进,由此,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将继续增长。
国家电监会和电网公司高管表示,“今年是近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
影响: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严峻的缺电形势,各地已纷纷有了动作:非民用电价格上调;各地政府也制定了严格有序的用电方案,对高能耗企业及中小型电气企业实行轮流限电。对于中小电气企业而言,产能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正处于产业升级的他们,对机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大,在“电荒”危机下,电气企业主们苦不堪言。
在内地这个竞争日趋激烈且成本上涨的环境中,企业升级转型是长远必须走的道路.但有一部分港台中小企业,可能在"革命"尚未成功前,便已黯然离开。“电荒”明显加剧了港资及台资企业在珠三角的经营窘境,他们绞尽脑汁想法子控制成本,保障生产。
专家表示,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已进入调整期,未来三至五年会是淘汰整合期,估计会有三成企业经历不到这样的改变而要收缩甚至结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势必会淘汰一批实力较逊的企业,能留下的则"强者愈强"。
“中国未来的世界工厂重要性会慢慢减低,厂商只能求变。”中华厂商会的颜吴馀英则指出,不少中小企业也在转型,例如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开发价值较高的新产品及高增值产品、开发如东欧、南美等港商比较少注意的新市场。
机遇:与节能并重 积极投资新火电厂建设
进入缺电时代,扭转缺电困境的直接方法是马上加大对电源的投入。虽然“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发电,但是供电主力依旧是火电厂。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受技术、自然环境的限制不可能飞速发展,而且从政策面上,“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新能源发电只占总比例的15%,火电的地位不可替代。
无论发展哪种新能源,都将受限于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新火电厂必须实行脱硫脱销、节能。有关部门表示,“十二五”初期脱硫装机比例接近100%,“十二五”末脱硝装机比例也将达到100%。我国现役7.07 亿千瓦火电机组除尘、脱硫和脱硝改造费用共需约2000 亿—2500 亿元, 而且“十二五”新增火电机组2.5 亿千瓦,环保设施因标准提高增加年运行费用约在900 亿—1100 亿元,折算电价增加0.02—0.025 元/度。
然而火电快但是排放大且高煤价直接抑制了投资冲动;水电单位建设成本已经高达12000 元且资源量不足还要有环境问题;风电在解决了补偿问题之后却无法保持低电压穿越能力以确保电网完整性。因此,相比之下,只有零排放的核电能够在未来十年间局部完成电力供应与减排的双重任务。
同时,为应对缺电除了“开源”——建设新电源之外,尚要“节流”——节能增效。余热锅炉、变频器、无功补偿、高效电机等专业技术强且应用领域广的节能设备将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如,在钢铁行业应用较多的余热锅炉,未来5年有接近100亿的市场空间。2011年全国高效电机的推广任务是3177万千瓦,约占全国国内电机销售量的30%。这些节能设备的广泛应用都将有效缓解“电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