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受到疫情持续的影响,中小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营压力加大。为了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相关部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又怎么样?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的介绍。
作为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单位,工信部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2022年小微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35万亿元。在增融资方面,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累计投资350亿元。在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迎难而上,2022年1—11月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金壮龙表示,今年将全面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和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察,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金壮龙表示:“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热评丨保住中小企业郁郁青山 激发中国经济勃勃生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小企业在经济领域中即拥有类似的敏感度。疫情三年里,有人发现常去的饭店关了、健身房关了……近来则看到越来越多街边的店铺重新亮起了灯火、开发区的小工厂又开始了忙碌排产。中小企业正是这样一个窗口,它可以率先找回我们生活中的烟火气,以及生产中的忙碌状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地位常常被归纳为“五六七八”这组数字,即: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由于“船小”,在抗击风浪方面自然会有些劣势,中小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要比大企业更严重,但也是因为“船小”,很多中小企业在迅速调头和调整状态方面颇具优势,在防疫政策优化后不久就能回归正常生产经营状态,并努力在过年前再加把劲儿、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奋斗的中小企业,也成了我国经济韧性、潜力和活力的写照。
中小企业率先恢复向好,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增添一份精气神儿。当刚刚度过艰难时期的中小企业积极安排供应链、打开销售链……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帮助,最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更快恢复活力的,就是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
从短期看,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不少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挑战依然较大,因此对他们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是雪中送炭。当前不少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政策为企业提供服务,但纸面上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为切实的行动,容不得半点耽搁。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到账要迅速精准,有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绷得紧紧的,直达快享的资金早来一两天都能让他们缓过气来,及时把钱投到新的运营中去。
当然,中小企业不只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一口及时的“政策水”能让干渴中的中小企业缓上一口气,但在赢得宝贵的恢复时间后,从中期来看,中小企业还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任务,长期来看,更需要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中小企业会更有竞争力,“小而精”“小而强”的中小企业群则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持续的动力。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政策助力,比如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仍需指引,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能为中小企业在“起飞”中插上资金服务的翅膀。
帮助中小企业就是保护市场主体,是夯实民生底线,也是蕴养发展潜力。当中小企业这片青山郁郁葱葱之时,便是中国经济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大美景象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