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热潮之中更应补齐“短板”

admin 51 2024-08-11 编辑

工业互联网:热潮之中更应补齐“短板”

尽管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而且呈现加速的态势,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在日前举行的2018中国IT市场年会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杨春立坦言:“除了基础设施层面的实力基本上和国外差距不大外,我们在数据采集层、PaaS(平台即服务)层和工业APP三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至少有三到五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次明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专家和企业的热议。而在2018中国IT市场年会上,这一话题自然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两种不同的典型路径

在杨春立看来,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两种典型的路径:一种是以制造企业为龙头,牵动、带动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特点就是增效增值,发扬制造业在工业知识、工业技术、制造领域的优势,把互联网作为提升的手段,改造、改进传统的设备,实现智能化。另一种是以广泛的互联网企业为代表,主要特征就是创新,瞄准创新创值,以需求为导向,强调客户的个性化,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平台的系统集成应用,构建整个业态。

在以制造业为龙头,或者以发挥制造业为主导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中,典型代表就是GE公司。据杨春立介绍,2011年,GE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软件中心,推动整个企业的转型。2015年,GE又发布了云平台。2017年,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5万多的开发者,有160多个工业APP。“GE在7年里累计投入40亿美元,它的目标是2020年成为全球十大软件企业之一。”杨春立说。

GE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杨春立认为,在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中,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其重要内容就是把积累多年的制造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软件化、规范化和模块化,让更多的人去共享、开放和应用。因此,GE不仅成立了数字化集团,而且广泛吸收更多的IT人才。

通过互联网走向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则是西门子公司,它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数字化与自动化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截止到2017年10月,西门子在17个国家建立了20多个数字化客户运用中心。杨春立表示,西门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和GE的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开发运营层面。

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王建伟看来,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抢占未来的重要领域,谷歌和苹果掌控主导了全球互联网应用与产业生态的发展,GE、西门子等巨头公司,则持续推进自身的战略转型,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业务转型、模式创新,不断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他们加快软件云化迁移步伐,推出了各自的平台,目前基本完成了设施验证,未来两三年,将是规模化扩张的关键时期。”王建伟说。

工业互联网市场在加速

统计数字显示,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而且呈现加速的态势。不过,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表示,目前还是北美和欧洲在引领着整个市场的发展,亚太地区虽然近年来增长得非常快,但体量较欧美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他在解读《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白皮书时说:“体量上的差距,与我们的基础设施薄弱是密切相关的。”

据王云侯介绍,从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目前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快和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就细分领域的市场而言,工业软件目前是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增速最快的领域,而工业安全领域虽然增速比较快,但是整体的市场规模非常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对于工业安全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工业安全的隐患和风险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说。

赛迪顾问对整个行业营收规模和创新能力排名前100的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区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包括成都、重庆、武汉和合肥的长江经济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投资领域来看,赛迪顾问认为智能电网以及与CPS(信息物理系统)概念相关的投资领域,在未来比较有潜力。

对于投资机会,王云侯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仿真设计、工业安全领域及大数据。

工信部早前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对此,王云侯表示,2020年的目标还是比较高的,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

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7年,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经济发达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方案和政策文件。但杨春立在分析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时直接指出了发展的“短板”:在数据采集层,现成的数据很多,但现场采集的数据少,而且数据类型少,精度很低。在工业PaaS平台层,开发的工具不足,行业的模型缺失,不能满足工业级应用的需求。至于工业APP,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工业中,另外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此外,众所周知的是,GE和西门子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的,而中国许多企业的工业化和数字化改造都还没有完成。杨春立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平台建设的企业,都想争当主导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主导企业不太明晰。”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的开放程度和国外相比不高,而且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另外就是平台的质量和能力亟待提升。工业互联网背后的核心支撑是云平台,但调研发现,大型企业不愿意上云,而且上云的步伐非常缓慢,对工业云的认识也不一样,这制约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在垂直领域,我国有些企业有很好的典型应用,但是在跨行业和跨领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瓶颈和短板。因此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现在只是处于初步阶段,以后的道路还很长。”杨春立说。

杨春立建议,对于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政府在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对于消费互联网,鼓励创新也要加强监管,政府要踩刹车,也要踩油门,要控制过快发展。但是对于工业互联网,在政策的发力方面,要大力支持,鼓励创新,到2025年,中国要有三到五家能够和GE、西门子对标的国际型企业。”

中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王建伟认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制造强国建设,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指导方向,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决条件。通过网络连接和数据互通,服务的环节由单点数字化向全面集成演进,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转变。进而促进制造业开放创新,实现产能优化和存量盘活。

第二,工业互联网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将互联网应用领域由虚拟扩展到实体,由生活延伸到生产,极大地开拓了网络空间的边界,加速了工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为IPV6下一代互联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第三,工业互联网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型动力。工业互联网面向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整个实体经济扩展,由自动化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将打通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孤岛和数据要道,形成支撑实体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产业互联网。

赛迪顾问认为,基于庞大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而数据一定是整个产业和整个市场发展的基础要素。目前有一个明显趋势,即行业龙头已经在抢占产业布局的先机,同时,工业互联网也将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目标。

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云道智造总经理屈凯峰充满信心。他说:“中国有规模效应,中国能进行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中国的互联网能够赶上国外,而工业互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有着互联网的基因。并且中国的工业门类很齐全,人才又特别多,人才的红利比较大。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我不赞同单纯为国产化而国产化,但是我相信工业互联网的国产化一定会很快地到来,因为企业需求的阶段到了。”

工业互联网:热潮之中更应补齐“短板”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