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须乘风再破浪

admin 89 2024-09-13 编辑

中国制造须乘风再破浪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

  先前发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出口同比增长1%。在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出口受阻和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中国制造能取得如此增长实属不易。但这些数据依然暴露了中国制造的种种痼疾和不足,而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可能会进一步减缓,技术进步又相对缓慢,经济增长率的趋缓将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因而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方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挑战。这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有的放矢,功在长远。那么中国制造究竟患了哪些病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十条:

  一是附加值不高。中国制造以组装和代工为主,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与美国相差18.4个百分点。利润率更低,2012年出口企业平均为1.47%。不管是OEM(原始设备生产商)还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都位于微笑曲线的最底部,附加值很低。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生产,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附加值相对较高,比如富士康就在酝酿转型。组装和代工在历史上从未造就过一流的制造强国,自主研发才是正途。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物耗能耗高。中国制造普遍能耗高、产出少、效率低。

  三是自主创新薄弱,可靠性和精度不足。如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在7万~10万小时,而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1万小时。部分装备虽然实现了进口替代,但自主技术供给率不高,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主机装备“空心化”或“空壳化”现象普遍。

  四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品和高端环节少,质量有待提高。就大宗商品而言,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存在不小的差距。就重大装备而言,即使国内实现了首台首套的设备,也大多属于重大专项研发和攻关产品,并未真正实现商品化,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在调试阶段就问题频出。再者首台首套装备往往是以单批(件)为主,主要针对特定用户的特定要求而制造,往往难以产业化。如果过多的将一些原理相通、功能相近、形式不同的装备都认定为首台套,并给予相应补助,反而可能产生负面的路径依赖。变高产量为高质量,才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不二途径。

  五是专利与标准瓶颈。中国的技术一般源自模仿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技术的专利化只是一个方面,技术的标准化更为重要。中国空调、彩电、DVD的产量全球第一,但由中国企业制定的家电国际标准尚不足0.3%。我国自主研发的潍柴蓝擎系列、江淮D19TCI和长城TCI等发动机依然要向奥地利AVL和德国博世缴纳高昂的专利费。4G标准我国打了一个翻身仗,不必再被高通等公司输血。

  六是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时间、环境和成本难以承受。多年以来,中国高投资、高耗能的粗增长经济模式,造成了环境的高污染。时至今日,继续增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已然十分有限。当然,冶理和改善环境也需要新增投资。

  七是“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是更具活力、更具效率、更具成长性的创新主体,更能迅速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的更新改良和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效率。在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也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发展还远远不够。

  八是品牌弱势。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之所以利润丰厚,并不是因为技术和管理的先进性,而是因为他们严重的价格岐视和品牌溢价。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很多,“中国品牌”很少。从大环境看,中国企业60%没有注册商标,99%以上没有申请专利,怎么打造品牌呢?

  九是产业链延伸不足,高端缺位,缺乏支撑。要发展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仅掌握全球领先的研发和创新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发展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总体服务环境。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不发达,既缺乏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系统集成和成套总包企业,又缺失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高价值链环节,配套的中小企业群、金融服务机构等更是寥寥。

  十是人才外流。世界进入21世纪后并不平静,贸易争端此起彼伏,人才战争狼烟渐起。不仅很多发达国家加大了全球人才吸引或留置力度,甚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

  根据“倒金字塔”理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金融化的价值都可以构成倒置的金字塔结构,最尖端为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物质产品,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第三层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最上层是完全虚拟的金融衍生品。而且,倒金字塔结构上层部分的增长要远高于底层部分的增长。这与微笑曲线理论类似,却更好的解释了中国人为何勤奋而不富有,虽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生活水平却与日韩相差甚远。就因为人们身于塔尖这一最底层,难以做大蛋糕,即使做大了,也无法分享。中国这些年之所以屡屡成为贸易壁垒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就因为塔底的某些发达国家希望中国永远甘当“输血”角色,故尔不停地打压。

  当然,世界工厂的实力还是无庸置疑、不可小觑的。但从沉没成本这一角度看,甚至是沉重的包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潮如火如荼,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以至整套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近在眼前,靠自动化、信息化的老本和经验显然难以应对,遑论中国还没毕业。所以,中国制造必须放下包袱,重新启航。乘万里风,破万里浪。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制造须乘风再破浪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中国制造业大省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