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工业软件 支撑两化融合

admin 54 2024-09-15 编辑

做强工业软件 支撑两化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工业领域所有要素融合,进而改造传统工业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形成新型工业装备,催生新型工业模式,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锤炼工业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要素与工业化要素的全面融合,为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工业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因此,两化深度融合的本质是一个以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为特征的工业体系乃至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

  两化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融入工业技术、工业活动、工业装备、工业产品等工业要素之中,改变了企业业务模式和形态,形成了信息时代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一,两化深度融合能够大幅提升工业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活动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活动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活动的融合。

  第二,两化深度融合能够充分锤炼工业素质。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在工业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与融合,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工业素质的大幅提升。

  第三,两化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两化深度融合使得产业间联系更为紧密,有效地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两化深度融合改变了企业内、企业间协作的模式,在产业之间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两化深度融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使我国工业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三大转型和两大升级。包括产业形态的转型,即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制造模式的转型,即从高能耗高污染的非经济制造向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转型;制造过程的转型,即从粗放型制造向智能化精益化制造转型;制造产品的升级,即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产业价值链的升级,即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

  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将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第一,产品高端化;第二,研发设计知识化;第三,生产过程智能化;第四,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第五,制造服务化;第六,企业数字化。

  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是:

  一是要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其重点是要深化高新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大幅提高企业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选择与协作能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科学管理决策与运维管控能力的数字化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要充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开展面向高端产品及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物联化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一批支撑两化融合的新兴信息产业。积极采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自主研发高端产品及装备的智能化核心系统,推进高新信息技术和核心系统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重大产品及装备中的集成应用,促进产品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满足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需求。

  三是要加强制造业和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特别是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利用远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与处理等新型信息技术,支撑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工程总包及成套服务、大修维修服务、产品后市场服务,促进制造企业强化服务手段,实现制造服务化,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大力发展制造资源服务,提供有效的服务手段。支持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的发展。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定制、制造加工外包、研发服务、装备仪器租赁、在线贸易服务、咨询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围绕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等信息化资源,支持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共性资源服务。

  四是要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产业,促进软件企业的转型,完善两化深度融合的支撑保障体系。必须紧密结合工业领域两化融合的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策略发展工业软件。首先要紧密结合重大产品/工程,带动工业软件发展。其次要自主研发部分核心领域的工业软件。最后要将工业软件与标准规范、知识经验、业务流程等要素融合起来,打造信息化的软装备,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经济以及全球产业竞争的格局。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面临着低成本出口战略不可持续、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不可持续、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加工制造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作者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做强工业软件 支撑两化融合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5G+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实体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