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试仪器产业面临生死考验

admin 47 2024-07-18 编辑

中国测试仪器产业面临生死考验
近日,记者接到本报读者李先生反映,他在采购测试仪器的时候,从销售人员处获悉某些国产品牌测试仪器其实就是进口产品的翻版货—无独有偶,记者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采访的时候,也接到许多销售人员,乃至技术研发工程师的反映:“业界的确存在某些国内厂商对进口产品进行翻版,然后贴牌销售的事实。”然而,在谈及对该事件态度的时候,人们普遍持默认的态度。显然,该事件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产业弊病由来已久

  众所周知,测试仪器的服务对象非常广泛,产品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办公自动化,从传统机电产品到信息电子领域新技术产品,从企业生产到国防现代化,从产品质量测控到重大科技发展和科技现代化都离不开它。因此,国家的宏观政策对测试仪器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纵观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心,从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富国兴农”,到九十年代的“振兴科技,促进计算机信息化发展”,再到当前的“扩大内需,实现通信事业大发展”,一直以来,测试仪器产业的政策扶持根本就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就是在这样一种“自力更生”的发展环境下,我国测试仪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已属不易。但是,当我们放眼业界,将自己的产品跟国外厂商相比较的时候,我们才心酸的发现,国产测试仪器的技术含量跟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往往存在着3-5年的技术差距。尤其在许多特殊的测试领域(如:移动通信测试、以太网络测试等),众多的专利技术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持,致使国内企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测试仪器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技术研发负担过重、生产线老化、产品落后、长期亏损的现实;另一方面,当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兴测试市场正蓬勃发展的时候,国内的测试仪器生产企业又因缺乏技术专利而被拒之门外。前有沟壑,后有追兵,国内企业唯有放手一搏,方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个时候,由于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的先天不足,加之企业入市的急功近利思想作祟,许多新近入市的企业从根本上放弃了自行研发、诚实生产的初衷,大肆地“引进”外来产品,并通过解剖线路、克隆芯片、反编译程序的方法,将别人的科技成果转为己用。进而,就形成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核心都是一样的,只因贴了国产牌子,价格却便宜很多”。

  诚然,价格是迅速打开市场的有力武器,但是缺乏了雄厚的技术支持,恐怕再好的产品也难以发挥其性能和功效。更何况企业要生存,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企业谈何立足于市场呢。正如艾法仪器一位工程师所讲:“这些厂商纵然有办法将我们的产品克隆,但是他们盗不走我们的技术理念。只要我们稍一用力,他们必将跌入万丈深渊。”从这番话中,我们不难想象,在技术底子本来就很薄的国内测试仪器市场,许多市场内幕大家都是不言自明的,一旦当这些国外厂商像微软、DVD行业6C联盟一样跟咱们叫起劲来的时候,恐怕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警钟已经敲响

  如果说艾法仪器工程师的话仅仅是一个善意的警告的话,那么2003年9月12-13日,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顺利召开的“2003年标准与专利北京国际论坛”将是一次警钟的敲响。

  据“2003年标准与专利北京国际论坛”透露出来的信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围绕标准、专利、知识产权的纠纷此起彼伏,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专利战略与标准战略的组合运用,已经成为实现技术垄断和市场限制的有效手段。专利与标准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关注。

  早在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21世纪专利战略发展纲要,以知识产权为手段建立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反映机制。2003年2月,日本首相小泉亲自挂帅成立“日本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内阁专门设立“知识产权战略保护部”,矛头直指那些“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已经对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构成威胁”的“亚洲周边国家”。面对这种形势,咱们国内的测试仪器厂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回首最近几年,中国企业遭到海外一连串的知识产权“围歼”。先是法国、美国、加拿大公司要求国内电视企业缴纳专利费,并以显像管、集成电路等配件上的专利权被侵犯为由,要求本国海关扣押从中国进口的电视机。随后,又有公司要求华为、大唐电信等企业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许可费。最近,又有外国公司向国内企业发出律师函,要求中国企业停止生产数码相机、优盘等产品。中国企业还要在知识产权上缴多少学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罗东川说:“从1990年至今,我国各级法院已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万多件,近几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面对标准经济时代,国内的企业缺乏准备。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平说:“频繁的诉讼反映出,发达国家大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化的方式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利益,而国内企业还不太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国内多数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研发投入,基本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企业研发、营销、服务、决策等各层次的人员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即便有一些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处于被动管理、后置管理的状态。”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引发的诉案赔偿金额已有10多亿美元。此外,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因此受到影响,损失金额达170亿美元。这个损失额比2000年增大了50%,相当于2002年全国出口总额的5.2%。面对这样一番严峻的的产业发展形式,我们只能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产业要发展,体制得改变。

  摒除弊病求发展

  在对国内几所测试仪器重点厂商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国内测试仪器产业要发展,以下几点急需改善:

  首先,对于国有企业,应当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按经营状况分三类进行改组。一是具有一定实力、经营状况良好的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资产组织方式,吸引多方投资,促进其资本扩张,以加快这些企业的发展;要促进其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以把这些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二是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其有效的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三是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企业由于长期亏损或虚盈实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不断增加的,要下决心实行破产、关闭。

  其次,要通过“劳者有其股”的动力机制,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作为“资产”入股,把主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变成企业的利益主体,防止核心人才的孔雀东南飞。在行业中尽快形成面向市场,自求技术进步、自觉调整结构的新机制。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技术创新是实现结构调整、产品升级以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大推进器,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再次,在产品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通过做减法来抑制“长线”产品,而更重要的是在调整结构做加法时不能盲目地追逐市场热销产品的生产,一旦各地区、各部门同时不计后果上热销产品的生产线,其结果是造成该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和新一轮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各地区、各部门在产品结构调整中要坚决避免出现结构趋同的现象,不能让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牵着鼻子走,而应当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关际出发进行合理地“预期”,保证产品结构合理化,保证我国测试仪器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国测试仪器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根据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和我国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变化和我国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调整目标和方向,不能仅仅从国内市场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来判断产品供给的“长”和“短”。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情况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会因为外国产品冲击可能会“短线”不短。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把国内外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

  综上所述,只有当体制得到充分改善,行业环境得到净化,国内测试仪器产业才能以健康、良好的姿态迈向美好明天。  
信息来源:通信世界报  

中国测试仪器产业面临生死考验

上一篇: 探索视觉定位的奥秘,实现精准导航的关键技术
下一篇: 视觉系统为什么检测不到目标物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