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地呼声颇高,但今年交流特高压项目前景未明。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高压成为能源领域热议的话题。来自山东、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的政协委员,纷纷呼吁加快特高压建设。
而关于特高压的另一种声音,虽然近半年来鲜见诸报端,却始终没有沉默——继2011年23名专家联名反对交流特高压“三华电网”规划后,2012年2月22日,原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局长蒋兆祖、原水电部副总工程师沈根才等25名专家又联名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呈送报告,再次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一规划。
“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为全国性重大停电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3月11日,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87岁高龄的沈根才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三华联网”
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到2015年,将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区域电网连接起来,形成“三纵三横”的“三华同步电网”,到2020年则建成五纵六横的格局。
然而,国家电网的这一“畅想”,却遭到了多位老专家的反对。
“这不是电力系统,五纵六横,到处连接,这是一张高速公路图,电力系统是不该这样到处连接的。”在2011年9月致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的一封信中,沈根才如此写道。
“三华联网”的结果究竟会怎样?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系统发展到现在,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不断扩张的。
“现在我国电力系统的故障越来越少,近年来已没有大的停电事故,这些都说明电压等级、系统覆盖面积和大面积停电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白建华说。
白建华还告诉记者,即使发生事故,也不会像火烧连营一样波及很大范围。“线路上,变压器上,到处都有开关,而且有很多控制策略,一旦发生故障,是可以隔离的。此外,电网规划出来以后,我们还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
安全的质疑
对于白建华的这一说法,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CIGRE和IEEE会员蒙定中持不同意见。
“有史以来全世界共发生过23次重大停电事故,美国最严重,为什么中国却只有台湾地区发生过一次?因为30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按‘分区’原则将电网分六个大区,各区范围不大,区之间主要用直流连接,使任一区故障都不会波及邻区。”蒙定中说。
蒙定中表示,“三华联网”是将三个大区合成一个特大区,一旦发生失稳事故必波及全区。此外,《导则》规定要分层,即最高电压电网对下都是辐射性连接,上下级不能经变压器连接构成电磁环网,我国最严重的2006年华中电网事故就是因此造成的。然而“三华联网”必需100/50万伏电磁环网,否则每回线都送不到300万千瓦。
他还指出,根据《导则》规定,“分散外接电源”的点对负荷中心输电,才能防止线路故障、负荷转移造成大事故,但“三华联网”把所有电源紧密连接,因此完全违反了2001年政府部门又发布、至今仍应认真贯彻的《导则》,将再次走上美国大停电道路。
沈根才也表示,只有在规划电网结构时事先预防,才能防止事故。
“交流电力系统还有个稳定极限的问题。如果所送电流超过稳定极限,将会立即引起全系统功率振荡,两分钟内,全网停电。这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沈根才说。
此外,蒙定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引起重大停电的失稳振荡都不是一两个元件故障跳闸造成的,以三华联网各级支路元件500~600计,如果按两个元件连锁跳闸计算,就得做25万~36万种情况的仿真计算。
“我们核查2010年6月电科院的《受端电网构建研究》报告,只做了1个或个别2个元件跳闸的模拟计算,仅以简单计算不可能作为安全依据,因为美国多次重大停电都经历了5个、11个,甚至15个元件跳闸才造成失稳振荡,因此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的失稳是难以仿真分析评估的,也是难以预防、难以挽救的。”蒙定中说。
西电东送不可持续?
虽然专家建议以区域电网为基础,但事实却是,自去年5月起,国家电网同时在西北、东北、华东、华中四大区域电网实施了以资产下放、职权上收为核心的全面调整。
在2010年出版的报告文学《呼唤——杨名舟和他的九次“上书”》中,国家电监会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杨名舟指出:国家电网公司强制推行特高压交流电网,将会从技术上削弱区域电网公司的主体地位。因为特高压交流电网一旦形成,全国一张网即宣告形成,垄断在技术上即形成屏障,区域电网的500千伏网架必须解列,成为配电电网,区域电网公司即被架空,区域电网公司的体制模式和区域电力市场即失去依托。
对此,白建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电力体制改革的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是中国电力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未来中国跨区域的电力输送,规模将越来越大。一个区域内做不到基本的自我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具备全国范围内配置电力的大平台,才能高效配置各种能源。”白建华说。
白建华表示,到2020年,从能源富集地区向三华电网的电力输送,理想状态将达到3.5亿千瓦。
国网组织编写的《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中也指出,我国能源及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然而,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家们的意见却与此相左。
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原处长丁功扬认为,应该先有能源规划,再有电源规划,然后才是电网规划。因此,国家电网的规划并不完全合理。
“它(指国家电网)只是一个载体,不能起主导作用。”丁功扬说。
而对于白建华所说的跨区域电力输送规模越来越大,丁功扬认为,就某一阶段而言,跨区域的电力输送是可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但从长远来看,除了西北地区,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属于缺能地区。而缺能地区之间是不可能有大规模电力输送和交换的。
“比如三峡电站的发电量是1820万千瓦。当时华中地区消纳不了这么多电,只有送华东,送广东。而现在华中地区用电量达到5000亿度,缺电很厉害。所以我们也在倡议,让三峡电站的电力重新分配。”丁功扬说。
蒙定中则指出,到2050年时,我国将大幅依赖核电,而核电站大都建在沿海或负荷中心附近,风电、太阳能都应分散、分布,就地、就近使用。为节能减排,西北仍应远输煤,不应远输电,将来不会有大量的西电东送,而且输电量会愈来愈少。
2012年交流特高压项目前景未明
2012年3月2日至3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合肥召开2012年交流特高压工作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昕对2012年交流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了部署安排,包括扎实推进在建的皖南电东送工程(淮南—上海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建设,并配合项目核准要求,完成锡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雅安—皖南特高压交流工程所有前期专题评估工作,全力争取工程在2012年内开工建设。
一位要求匿名的证券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今年交流特高压的焦点应该还是审批,4条交流特高压全部获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很可能只有一两条获批。
这位人士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关于交流特高压的争议一直没有平息。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审批的项目来看,比如淮南到上海的,相对来说线路比较短,需求程度也比较迫切。
“由于每条交流特高压线路投资不菲,因此国家发改委在核准项目时也比较谨慎,会从技术、能源机构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去考虑。”上述人士表示。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对产业集群更加合理的规划,来缓解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应该更系统地考虑这一问题,而不是只从一家公司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不断地通过特高压这样的技术去累加,那是没有止境的。”贺军说。(原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