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智能电网的建设已不局限于传统产业链,除了需要输配电行业的配合外,还需要上下游很多产业的支持,会催生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
科技部日前印发的《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和跨越。
“智网产业链”正徐徐展开
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乃至全社会理念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不仅将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上下游数百个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将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广阔领域的建设发展相呼应。目前,这张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产业网络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方面已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国家电网开展了287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电网在天津滨海建成了目前世界功能最为齐全的智能电网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截至2011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安装应用智能电能表5162万只,实现7645万户用电信息自动采集;累计投运充换电站243座、交流充电桩1.3万个……
国家电网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电网的建设已不局限于传统产业链,除了需要输配电行业的配合外,还需要上下游很多产业的支持,会催生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建设不仅是传统电网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还是更全面、更深入的电网企业业务革新,从此,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业务将不断融合创新。
重视示范工程和产业培育
智能电网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愿景和策略。那么,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将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呢?对此,《规划》指出,智能电网相关的九大技术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大任务,具体包括: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配用电技术、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智能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
“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正在完善和发展中,其试点和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实践去推动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化,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推广。”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路琨曾指出。
对于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培育,《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并通过投资和技术辐射带动能源、交通、制造、材料、信息、传感、控制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
政府将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据了解,国家电网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指出,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约1.7万亿元。同时,南方电网也对智能电网进行了相关规划布局。
垂涎于智能电网的市场容量,许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都在为智能电网产业化的商机摩拳擦掌。《规划》的出台无疑将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速,尤其是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相关企业将更多受益。但同时,智能电网所需的配套政策、机制等也涉及多领域,甚至跨行业。对此,《规划》明确指出,智能电网科技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
只有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细化,才可能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目标——催生新技术、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新的产业革命。以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为例,不仅需要国家参考各方意见制定相关标准,还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更需要电网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电动汽车制造商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寻找出符合国情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服务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多方共赢。
此外,对于加强技术合作和集成创新,《规划》重视发挥企业引领作用,明确指出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牵头,组织有关设备制造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