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凭什么决胜未来

admin 15 2024-06-06 编辑

装备制造:凭什么决胜未来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近年来进步迅速,但是仍处于产业链下游。在遭到市场萎缩、投资放缓的打击后,中国是否能够站起来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强国,要成为强国还必须做出哪些努力?无疑,产业整合,技术升级是必修课。

   跨国公司对华仍充满信心——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

   《装备制造》:据您观察,哪类的跨国公司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它们采取了哪些应对方式?

   何曼青:金融危机影响到各行各业,但是程度不同。所以,很难说哪类跨国公司活了下来,只能说受影响的程度大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情况还是比金融行业好的。按类别来分,受影响大的是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和企业。据了解,跨国公司都表示要加大创新和战略性的研发项目。我国沿海经济大多是外向型经济,主要以出口为主,以外贸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港台企业受到影响较大,这类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比欧美企业低,而成本又比内地企业高,所以现在生存比较困难。站在行业角度分析,汽车、证券业、房地产、家电行业受影响较大。业绩有所下滑,但遭到灾难性的毁灭的主要是这些行业。与危机关联性不大的行业,如医药和食品受到的影响不大。

   虽然跨国公司多少都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它们在中国的业务都没有大的动摇。其在华业务也没有太大萎缩和变化。

   据我观察,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措施有9类:裁员;调节薪酬预算;缩减支出,控制运营成本;减少或撤回投资,关停海外工厂;兼并、重组、业务整合;企业间抱团合作,共同取暖;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入;加大创新力度;寻求政府保护。

   《装备制造》: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进行企业间的整合,以期出现中国的GE和西门子,您对此种整合有何看法?

   何曼青:这种整合是必要的,也是恰逢其时的。中国各个行业的产业集散度较低,行业规模、实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整合范围应是广义的、多线程的,不仅企业间整合,也可以企业与学术机构整合,民营与国有、外资跨国公司整合,让大企业更大,小企业更专。

   重组能推进大中小企业间协调合作,使得小企业可以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细分行业。应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兼并重组在考虑大企业同时,应该考虑到大中小企业匹配,产业链、价值链整合,企业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等方面。产业链整合也是优化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也是企业资源升级,管理需要升级,软实力也需要提升。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重组,给与企业帮助,比如信息咨询,环境营造、政策资金支持、方向引导等。但是,兼并重组的主体还应该是企业,如果企业是被政府强拉硬拽的话,最后还会貌合神离。

   《装备制造》:很多企业希望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海外并购,您认为这是恰当的时机吗?海外并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何曼青:海外并购的机遇任何时候都有,从宏观来看金融危机下可能会更多一点,每次金融危机都意味着企业资源重组,产业结构和竞争态势的剧烈调整。所以,可以说危机带来了机会。可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很少。

   大家都说抄底,到底什么才是底呢?首先,企业要做目标选择,绝不能因为便宜而买,企业必须清楚自己并购的目标是什么,是获取技术,获取资源,还是打开国际市场?其次,锁定目标企业后,并购企业要了解目标企业的信息,必须做全面尽职调查,中国企业上当的例子很多,一定要做好调查,不能单看价格。最后,如产业环境、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因素也很重要,有时这方面的整合比技术和资产的整合更难做。

   《装备制造》:您认为4万亿计划对有在华业务的跨国公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何曼青:因为4万亿主要针对国内,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暂时不大。当然,有水涨船高的作用,整体环境好,市场需求大了,企业的收益自然就高了。比如,4万亿中2.5万亿投入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因此对工程机械需求大量增加。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就从中受益颇多:危机前卡特彼勒每月销量600台,而危机后最低下降到5台,4万亿出台后又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杜邦在中国推出4万亿计划后,还专门成立项目组来跟踪4万亿投向。今年五月ABB在上海宣布,集团会保持对华投资节奏不变。但是,跨国公司在跟踪4万亿投向时也有困惑,感觉像盲人摸象,一片模糊。4万亿计划的投向信息应更明确一点,太过含糊的话其他资本就无法跟踪,不能很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根据调查,大部分跨国公司对中国业务比较看好,即使有些公司还在观望,但是基本都保持着对中国的信心。即使在中国投资有所减少或搁置,也只是放慢了脚步,对中国市场的根本决心没有动摇。

   技术含量低 体制不完善——杨子资本北京首席代表周家鸣

   2006年振兴装备制造业8号文发布,装备制造业一下跃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热门话题。有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装备制造业却还不是一贯"唯利是图"的风险投资者们的那杯茶。消化技术速度慢,产品开发滞后于市场,部分企业靠政府拨款或企业间政策指向采购而活,种种弊端让风投望而却步。另外,国企居多的装备制造业中,体制问题也是风投的壁垒。

   金融危机下,投资公司纷纷告急,这对风投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投资规划影响不大。扬子资本北京首席代表周家鸣认为,投资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主要注意项目是否合格,盈利能力如何,即使经济情势不好,如果遇到好项目,还是会投入。

   周家鸣接受《装备制造》杂志记者访问时表示,站在风险投资人的角度看,投资会考虑到项目运作规模、市场容量、前景等。我们投资都希望投些高新技术,现在国内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还在消化国外技术阶段。虽然现在企业都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但风投还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装备制造业企业中的顶梁柱多是国企,因此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风投的资金来源多为外资,二者看起来并不十分合拍,风投对民企的兴趣远远高于国企。周家鸣表示,在选择项目时,我们会选择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但是不完全依靠国家政策的项目。比如,对风电项目,我们采取谨慎态度,因为风电需要靠国家补贴而活。新能源是国家支持重点,我们也很愿意投,但是绝不会贸然选择发电类项目,我们选择了生物柴油项目,这是不需要补助就能运行下去的。

   周家鸣建议,在批准研究项目时要更谨慎,国家应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或者研发项目核准机构。在很多领域,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外国落后多少,但问题是,很多技术不能成功转化为产品。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还不够流畅,出现一个好技术的时候,往往因为没有好的公司培育而使得成果胎死腹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课题审核需要更好的模式来促进和控制,有前景的课题应该重点扶持。

   装备制造:设计决胜未来——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王春文

   中国大力提倡发展装备制造业、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样的话题已经被谈论过许多次;同样,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已快一年,企业界包括装备制造业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谈危机色变,曾经激动的情绪已经逐渐平复;透过宏观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市场已经在逐渐恢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拿到更多的国外订单。日子似乎已经回到从前那样的平淡。那么,在这种平淡的日子里,什么才是应该被更多关注的?!

   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王春文先生在接受《装备制造》记者采访时讲到,提升附加值、从低端走向高端,是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应该着力关注的。自然,这个话题也是老话题。谁都想提升自己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获得高利润。问题的关键是,这种途径如何获得?

   设计。设计能够帮助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王春文这样认为,而他所统帅的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把装备制造业列为其下一个阶段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

   就像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一样,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从1994年进入中国伊始,就采取了比较特别的方法进行中国市场的耕耘。当时,通过和机械工业部的有效合作,欧特克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甩图版"工程中;而经过这一场二维CAD的普及运动,欧特克旗下的AutoCAD软件成为了中国工业设计界的"基础"使用软件。而对于2009年新上任的王春文来说,他更愿意带领中国的团队用市场化手段和新的理念来展开欧特克在中国的业务。他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设计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潜力非常大。如果欧特克"设计决胜未来"的观念是对的,那么通过有效手段来整合企业的设计能力,将有力助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装备制造》:前一段时间欧特克跟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的典型代表--中联重科有合作,请你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王春文:中联重科现在采用了欧特克的一些设计软件,解决了一部分设计问题。但是他们现在遇到的挑战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了不同的工具,于是存在一些兼容性的问题,比如说数据的共享等,这样整个设计流程就变得不是很连贯了。这次合作就是我们在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装备制造》:您认为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王春文:很多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生产线成本控制上的进一步挖掘空间已经有限,未来提升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体现在人性化的设计、快速响应客户的特殊需求等服务中。装备制造业现在应该考虑如何更快速地提高附加值。现在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投入大量资本购进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这是必须的。但是同时企业应该注意到,在生产线上的投入纯粹是成本竞争方式,结果还是跳不出以前那个框,将永远停留在成本竞争层面。

   用家用咖啡机举个例子,一台中国国内设计生产的咖啡机跟一台在意大利设计中国生产的咖啡机,它们功能性上可能是一样,但市场零售价会相差几倍。差距在哪里,在设计。产品的附加值中相当一部分是设计赚回来的。国外设计和国内设计的家电外形美感、使用便捷上的差距,就是设计的差距。不仅仅家电产品的附加值体现在设计上,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例如工程建筑、电子产品等,设计帮助企业区分于竞争对手。

   我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对"中国制造"非常骄傲。几年之后,"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了,现在提出了"中国创造"。我认为设计是"中国创造"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电器产品为例,增加创新性的功能很难,根本性的技术突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尤其在一些弱势领域中,纯粹靠技术突破创新来提升我们产品的附加值,速度更慢。

   怎样利用已有的技术提升竞争能力?未来,设计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快捷、更人性化的设计是企业在未来抓住客户的又一个关键。欧特克数字化样机的概念就是针对这一点推出的。数字化样机将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现在的物理样机,解决物理样机高成本、效率低的问题。数字化样机能够将设计数据共享,优化成本、流程,并且可以随时与客户沟通,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装备制造》:数字化样机可以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怎样的便捷呢?

   王春文:更快速,更流畅的数字化设计过程,可以更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有效节约成本。

   数字化样机是一种面向制造业的产品开发方法。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销售的全程,并为企业与客户提供了沟通渠道,客户在产品制造出来之前就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基本情况。借助数字化样机,客户可以基于单一的产品三维数字模型,在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程设计、电气设计、产品设计数据管理甚至市场宣传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协同设计,并凭借仿真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对设计进行校验、优化和管理。通过部署数字化样机,企业可以在生产前检验产品性能,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对物理样机的依赖,将高质量的产品以更快的设计速度、更低的设计成本推向市场。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有问题就赶快拿出方案来解决,再继续工作。不同阶段引申出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案和工具解决,但是工具互相的兼容性、共同性很难共享或匹配,最终可能导致整个设计流程不连贯、顺畅。把设计概念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来,然后放到车间里进行生产,整个流程要求效率高、协作好。数字化样机使企业设计过程更顺畅,也节省了制造物理样机的成本。

   《装备制造》:可不可以认为,数字化样机这种模式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下一步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建议?

   王春文:我大胆的说,这是肯定的。数字化样机现在已经不是新概念了,很多企业都在用。中国制造业与海外制造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还是消费品制造业,发达国家已经走到供应链的上游,就是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管理品牌。例如,台湾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宏基,已经完全不生产产品,只设计和管理品牌。所以,不难理解,设计在未来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帮助设计的数字化样机会更受欢迎。

   未来10年,是市场的黄金期,竞争也会更激烈,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持装备制造行业升级、发展。如果装备制造业在未来10年不能抓住机遇,提升我们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或者水平,那可能就会错过能够完全脱离在供应链最低端的宝贵机会。

   《装备制造》:在中国市场上,欧特克公司的未来会有一些什么可以向外公布的计划?

   王春文:我们都是全球定位的计划。我们专门有针对制造行业的团队,我们也有针对传媒娱乐或者工程建设的团队。我们全球的研发力量一半在中国,欧特克中国研究院设立在上海,人数大概有1500人左右,他们95%都是研发工程师。产品推出去的时候是给全球市场的,不只是给中国市场,基本上是全产品的研发。我们大量的投放研发力量在这里,未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贴近我们客户的需求。

   欧特克发展伙伴对此也是非常积极,因为我们是统一平台,共享资源,我们的客户量很大,没有办法单靠欧特克本身的力量提供服务给他们,合作伙伴帮我们给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所以我们不断地加强合作伙伴的力量,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人数,同时不断培训,进行新技术的交流,甚至有时候把客户和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交流,加强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应用的手段,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客户。

   另外,中国每年有600万大学生,找工作怎么样?不容易。我们现在和不同的学校合作,从现在到未来三至五年,希望培训300-500名高校老师。那些老师回到学校中,培训其他老师。同时建设一套机制帮助他们把我们的课程融合到学校的课程当中。我们现在要做的,除了教老师授课以外,还有怎么在最后一年让他所教的学生更贴近市场,使他一毕业真的能找工作。

   《装备制造》:为什么现在跨国公司比较愿意把研究院建在中国,就像刚才说的从培训老师开始,事实上这是很费劲的,这可能也不是咱们公司应该做的?

   王春文:第一,全球最高速增长的市场,不管是哪个行业或者哪个产品,中国都应该扮演着头三名的位置,这是从速度来讲;另外,可持续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对中国这个市场还是觉得可能有点颠簸,但从整体发展看,还是将保持长期的发展。研发不是今天设了1500人,明天就可以撤走的,把研发人员放在这里,将是一个长期的投入,所以要选定一个地方、选定一个地区,一定要对这个市场长期有信心。

   中国市场的魅力在于它够广、量够大,长期来讲应该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地区,大家都有信心,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原因。

  

装备制造:凭什么决胜未来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追踪新中国电力的辉煌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