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电气行业“十二五”规划蓝图

admin 51 2024-06-10 编辑

绘制电气行业“十二五”规划蓝图

  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一五”到“十一五”,历史的跨越成就了一个大国的成绩与辉煌、信念与精神。

  在风云变幻的“十一五”阶段,面对动荡起伏的国际环境、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我国电气工业在此期间也迎来了产业发展的“黄金五年”——产品技术大幅度提高,超临界、超超临界的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已成为主导产品,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5年超过一亿千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输变电设备,特别是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的促进下,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快速形成……

  近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则进一步勾勒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完整路径。

  其中,改造提升制造业,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气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行业发展将围绕哪些重点领域展开?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究电气工业发展路径,特策划此专题,采访相关部门领导、专家,从机械行业整体环境着眼,立足电气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为您带来“十二五”阶段电气行业发展环境及趋势的深度研判。

  机械工业政策篇

  机械工业五大战略加速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机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在“十二五”期间保持12%左右的年均增长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回顾我国机械工业百年发展历史,21世纪的头十年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2000年到2010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从3.36万家增加到10万多家;资产规模从1.96万亿元增长到10.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9.2%大幅提升至19%左右,占GDP的比重从3.7%提高到9%左右。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取得的成绩表现在四个方面: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装备保障能力有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进出口贸易由逆差变为顺差。

  在机械工业取得一系列光辉业绩的同时,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更加突出的显露出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十一五”期间在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基础发展严重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也应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机械工业要在头十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将发展目标定位于由机械制造大国转变为机械制造强国。

  综观机械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于消耗能源、资源和增加环境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增长。生产模式努力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转变;产品结构努力向高端产品升级,产业技术向与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向转变;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方向转变;驱动模式从投资拉动向内涵驱动转变;增长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机械工业还将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五大战略,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主攻五大重点领域

  与“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年均增长25%以上的各项指标相比,“十二五”期间年均12%的增速略显低调。中机联认为,目标定得低一些是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留出足够空间。

  从具体目标来看,《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左右,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增加值计)达到25万元/人年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目前的7.16%提高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由目前的25%~26%提高到28%左右。

  在高端装备的发展目标上,《规划》明确提出,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要明显上升,机械百强企业的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

  同时,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机械工业还将重点培养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高档基础零部件、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服务和再制造等新增长点。

  《规划》特别提出,“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要重点推进五大领域的攻关工作,即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兴产业装备、民生用机械装备、关键基础产品、基础工艺及技术。

  其中,高端装备包括先进高效电力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冶金及矿山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高效低排放内燃机、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新兴产业装备包括新能源汽车、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等。

  电器工业政策篇

  《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日前《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已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正式发布。

  《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电器工业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以及电工器材制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器产品制造大国,2010年电器工业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高达2.35%。

  一、“十一五”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绩

  1.“十一五”期间电器工业产业规模获得空间发展

  (1)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电器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达26251家,“十五”末期的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仅为14000家,5年时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了87.5%。

  (2) 行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464.67万人,2005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288.44万人,5年时间,从业人员增长了61%。

  (3) 资产规模增长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电器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调查,2010年资产总量为27326.5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8599.02亿元。2005年末资产总量为9721.9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6189.97亿元,5年间,资产总量增长了181%。

  (4) 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100亿元,2005年实现利润总额为599亿元,电器工业盈利能力提高了2.5倍,年均增长28.52%。

  (5) 产销规模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电、输变电设备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422.8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36549.79亿元,较5年前分别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28%。其中,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作为电器工业的主导产品,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空间的发展,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2.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1)进出口高速增长,顺差大幅度增长。 2010年电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203.7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491.98亿美元,出口额为711.72亿美元,顺差219.74亿美元;由于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顺差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的贸易顺差较2005年增长了83倍之多。

  (2)出口产品和项目技术档次、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3.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装备支撑

  (1)新产品大幅度增长,新产品产值率提高。2010年新产品产值5672.2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5.16%,较2005年增长了2.9倍,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31.66%,新产品比重的增大,标志着电器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

  (2)发电、输变电设备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技术改造成果显著。

  (3)电器工业“十一五”期间技术成果显著,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

  4. 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发展迅速

  5. 资源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显现成效,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电器工业经过了“十一五”的资源整合及调整,产业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是发电、输变电设备制造等龙头产业迅速壮大的同时,电机、电器、电线电缆等基础产品产业也得到了加强;二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加快成长;三是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制造服务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四是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很快,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器工业在取得“十一五”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与我国人均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经济起步较晚等国家宏观环境有关,而且与企业未能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关系。

  1. 共性技术研究滞后于行业发展,部分高端产品核心技术缺失;

  2. 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3. 部分行业盲目扩张产能,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剧;

  4.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品牌建设滞后;

  5. 现代制造服务总体发展滞后,不利于结构调整升级;

  6. 部分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

  二、面临的形势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电器工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既要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于预见的风险挑战。因此,电器工业全行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一)国际形势

  1. 机遇

  目前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在遭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正在缓慢复苏,另外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遭到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的质疑,但总的趋势是继续深化发展,涌现出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多个新兴经济体。

  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使世界电工产品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如电器工业多家发电设备企业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承建成套工程、“交钥匙”工程。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廉价,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电工产品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于还处于电力建设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电工产品很有吸引力。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进一步发展,世界需求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为我国电器工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挑战

  国际上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美国、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下也在连续上扬,电工产品用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总趋势非常明确,因此必将推高电器工业的制造成本。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人民币在“十二五”期间有可能继续升值,将不断严重影响我国电工产品出口额,而且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美国为例,奥巴马在2010年1月的美国国会咨文中表示,未来5年美国出口将翻一番。美国政府的“再工业化”主政理念旨在夺回其制造业强国的“宝座”,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世界初步建立的经济秩序。

  (二)国内形势

  1. 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内需市场前景较为乐观;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电器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3. 清洁、高效、低碳、环保是未来电器工业发展的主旋律;4.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安全稳定的能源保证和装备支撑,电工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关系国计民生;5.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电器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及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电器工业要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着重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着力建立电器工业国家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推进电器工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着力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

  预计电器工业“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到2015年,电器行业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6万亿元大关,对GDP贡献率突破2.5%。

  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总资产贡献率达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增加值计)达25万元/人年左右。

  自主创新显著增强,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主要业务比重达到3%,新产品产值率较“十一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专利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结构调整逐步推进,产品结构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需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设备所占发电设备产量比重提高到3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电器工业服务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特点分明、协调统一”的专精特中小企业集聚区。

  四、“十二五”重点任务

  (一)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发展高端产品,培育出口竞争优势;(二)配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电器工业核心竞争力;(三)以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为主线,打造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四)以分工协作、实现专精特生产,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五)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主线,推进品牌建设;(六)树立质量意识,逐步提升电工产品质量水平;(七)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电器工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

  五、“十二五”重点产品领域

  (一)清洁高效发电设备

  1. 火电机组:高参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超临界空冷机组、大型整体煤气化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IGCC)、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重型燃气轮机(E级和F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辅机及零部件。

  2. 水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7.5万千瓦级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大型冲击式水电机组、潮汐发电机组。

  3. 核电机组:二代加改进型核电机组、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000型1400MW核电机组、核电半速汽轮机大型低压转子锻件、末级长叶片、核电DCS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配合20MW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建设,进行新型核电汽轮机的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开发;开发核电专用电机。

  (二)新能源发电设备

  1. 风电机组:5MW陆地(近海)风电机组、风电机组关键设备。

  2. 太阳能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利用设备、光伏并网逆变器。

  3. 生物质能发电设备:生物质燃料锅炉。

  (三)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

  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特高压交流GIS(含断路器)、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并联电抗器、±1000kV直流输电成套装备、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设备、电力电容器、±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高性能直流控制保护软硬件平台、多回直流同塔并架及共用接地极控制保护。

  (四)智能电网设备

  发电环节:常规发电装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设备、大规模储能装置。

  输电环节: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柔性交流输电关键设备、柔性直流输电关键设备、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设备。

  变电环节:过程层、间隔层关键设备,站控层关键设备。

  配电环节:配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控制、保护及接入装置。

  用电环节 :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智能用电小区用电气设备、智能大用户服务设施、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清洁及新能源发电用变频调速设备、工矿电机车用变频调速系统、交流变频调速新型电传动车辆。

  (五)农网改造设备

  农网改造设备:环保型环网柜、环保型开关设备、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高可靠性智能化万能断路器、少维护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10kV高压开关设备。

  (六)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中小电机:超高效电机系列产品、中型高压电机系列产品、风机水泵专用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系列产品、变频调速专用节能三相异步电动机系列产品、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系列产品、铸铜转子工艺电机产品、电机系统节能技术和装置、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

  防爆电机:大型第三代防爆产品、超高效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X2系列高压高效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防爆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YB560—710系列高功率密度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F3系列风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系列高压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Z3系列船用起重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SL系列煤矿输送机用双功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TS抽油机用三功率高效节能三相异步电动机。

  防爆电器:高可靠性智能型、适合于智能电网和数字化矿井的防爆电气成套设备,高效节能和环保型防爆电气设备。组合式、便于维护、高可靠性的防爆电气设备,新型光源、节能、便于维护的防爆照明设备,带有前瞻性、采用新型材料、新技术、新型元器件的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器新型材料、专用元器件,井下监测监控、人机定位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变频调速装置:低电压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低电压四象限变频调速装置、移相式多电平高压变频节能调速装置、移相式多电平高压变频能量回馈控制装置、三电平高压变频调速装置。

  高效工业锅炉:燃煤工业锅炉、燃油气工业锅炉。

  高效电焊机:高效、高速、节能电弧焊机,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设备,标准化、自动化焊接专机。

  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电子关键部件及元器件、电力电子电源装置。

  铅酸蓄电池:连铸连轧汽车用免维护电池自动生产线,20万吨废旧电池再生循环系统,压延冲扩连铸连轧固定阀控电池、铈元素高容量动力电池、Pb—C超级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纯电动汽车用水平铅酸蓄电池,10万吨湿法再生铅循环系统,纳米级高能免维护动力电池。

  (七)电工基础材料

  绝缘材料:大型清洁高效发电用绝缘材料、新能源发电设备用绝缘材料、核电设备用绝缘材料、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智能化电子电器设备用绝缘材料、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设备用绝缘材料。

  电线电缆:220kV及以上高压电缆成套附件、核电站用1E级K1类电缆及材料、航空航天用线缆及材料、高速轨道交通用线缆、光电复合电缆、220kV及以上大长度海底电缆、高压塑料绝缘直流电缆及附件、新型导线系列、先进线缆制造设备、电缆用材料。

  六、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加大行业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投入,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三)进一步落实国产首台(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四)鼓励企业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加速结构调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五)建议国家制订有利于推进电器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六)建立若干条电工专业技术人才“生产线”,加速技术队伍建设;(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引导社会资源走向。

  高层解读

  陆燕荪:完善电气产业创新体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全面深入进行。在此阶段,“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怎样指导意义?在“十二五”阶段,电气工业又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陆燕荪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建议,企业管理层应将“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此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内容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纲要精神,更好的确定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

  陆燕荪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三篇中明确提出了“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改造提升制造业更是提高现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及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电气企业有效推动技术改造,在装备、技术手段、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众多高端装备制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谓的高端装备就是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目前,对于企业而言‘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陆燕荪表示,“只有依靠现代化的装备、现代化的技术才能制造出现代化的产品,现代化的装备将进一步保障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及可靠性。”

  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在陆燕荪看来,尽管电气工业并不在高端装备制造的范畴之内,但电气行业在“十二五”阶段的改造提升,将最终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设备制造企业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进发,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

  “十二五”期间,依靠技术创新仍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建立电气工业的创新体系也成为此阶段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陆燕荪告诉记者,产品研发、创新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基础技术研究,第二个阶段为产品共性技术研发,第三个阶段为具体产品的开发,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阶段实为第三阶段,“而近些年的行业内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不足,将无法满足电气工业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很难做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同时兼顾前两个阶段的研发,因此目前电气行业迫切需要基础和共性技术的供给体。”

  李冶:双重任务考验“十二五”能源产业

  记者获悉,目前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和精神,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制定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内容包括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等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全国电网建设”、“石油、天然气管网”、“农网改造升级”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从能源和资源约束的角度,利用倒逼机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一方面要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及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控制能源消费的速度。”

  李冶指出,“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任务艰巨。能源行业、电力行业以及电工电气行业要通过节能减排、依靠技术进步,在既满足能源发展需求的同时,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同时,李冶还就“十二五”期间几大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重点领域的热点进行了简要阐述。

  第一,在火电方面,国家将继续采取上大压小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十二五”期间在火电节能减排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将施以重拳,“火电在未来5年仍将是电力装机的主力机组,‘十二五’期间,火电装机容量大致将达到3亿千瓦,其中包括3000万~5000万千瓦的燃气发电,火电装机容量较‘十一五’期间有所下降。”李冶表示,这也要求我国几大发电设备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拓两个市场,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第二,“十二五”期间,新能源领域,特别是风电、太阳能等产业应积极、有序发展。“目前新能源装备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如风机质量,特别是风机关键零部件,如叶片、轴承的产品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他指出,“十二五”阶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关键是企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提供的产品质量,未来5年新能源产业还需大力加强标准制定、质量认证与检测的力度。”

  第三,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国外企业合作,我国重型燃机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国产化,‘十二五’阶段仍需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李冶强调指出,燃机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如果燃气轮机不能实现国产化,那么调整发电结构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李冶认为,虽然不同国家建设智能电网都需结合各自的电力供应和电网现状,但不同技术方向与路径也有着共同点,首先,智能电网应该是更高效率,更经济的电网;其次,智能电网是更可靠的;再次,是更有利于吸纳可再生能源或分布式能源,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智能电网的物质基础在于电器设备的智能化,对于电工行业而言,这亦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据悉,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构建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即集基础研究、应用研发、装备制造、工程示范为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强能源科技和装备研发力量,为能源产业发展服务。

  杨栓昌:警惕“十二五”期间产能过剩问题

  近年来,作为机械工业的骨干行业,我国电气行业在规模、经济总量、自主化程度方面不断提升,主要产品技术质量升级换代,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然而,在电气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等诸多瓶颈。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栓昌表示,目前工信部较为关注产业发展的三个方面。首先,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电气设备企业资产占有率为18.7%,但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占全行业的9%,这说明一些大型电气企业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产业集中度问题。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气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7422.80亿元,同比增长了30.74%,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十一五’阶段,电气行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改善,但未发生突出变化。”

  再次,是产能过剩及重复建设问题。“目前部分电气领域小行业过度依赖要素投入,导致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将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质量下降,使产业发展陷入较大风险。”杨栓昌强调。

绘制电气行业“十二五”规划蓝图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深度解读机械工业“十二五”重点领域,自动化技术获大范围应用
相关文章